丁瑞東 呂寶林
摘 要 當今的犯罪現場,技術人員發現、提取到指紋、足跡等痕跡物證越來越少,而工具痕跡在刑事案件現場出現率較高,這為我們提取、分析以及檢驗鑒定工具痕跡提供了有利條件,擦劃痕跡便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種工具痕跡類型。
關鍵詞 擦劃痕跡 工具 客體
作者簡介:丁瑞東、呂寶林,天津市公安局北辰分局。
中圖分類號:D918.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1.127
隨著當今社會治安形勢的日趨變化,刑事犯罪分子的活動越來越狡猾,現場手印、足跡的提取率相對減少,擦劃痕跡在偵查破案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而且因為擦劃痕跡在現場出現機率高,提取簡便,容易保存,因而在偵查破案中得到應用也越來越多。
同時,當前犯罪專業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在大量的案發現場,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穿戴手套、口罩、帽子甚至鞋套等保護裝備,以求盡可能少的留下各類痕跡物證,干擾案件的偵破。但因其往往會攜帶作案工具作案,在現場就會留下各種類型的工具痕跡,為偵查破案提供了線索,有時甚至是唯一重要的線索,因此,工具痕跡的重要性就越發明顯。
工具痕跡指工具在機械力作用下使承受客體在與其相接觸的部位發生塑性變形或斷裂形成的立體反映形象。是案犯在作案時,利用工具或器械破壞承痕體所形成的痕跡。工具痕跡具有多發性、多變性、立體性及附著物多等特點。而要形成工具痕跡必須具備作用力、工具(造痕體)和被破壞的客體(承痕體)三個要素,因此,簡單的解釋工具痕跡就是指工具克服承痕體內部應力作用,使承痕體發生塑性變形所形成的痕跡。
由于工具痕跡的多樣特點,隨之而來出作用體現為:分析犯罪時的作案手段、推斷作案時使用的犯案工具種類、根據工具痕跡的不同分析作案人的個人特點、根據工具痕跡的在整體案件中的呈現的效果,分析串并案件的可能性以及最后的認定犯罪時的作案工具并且提供犯罪的證據。
根據工具和承痕體接觸過程及痕跡形成時的施力方向的不同,通??蓪⒐ぞ吆圹E分為撬壓痕跡、打擊痕跡、剪切痕跡、擦劃痕跡、刺切痕跡及割削痕跡六種。本文僅針對工具痕跡中的擦劃痕跡進行初步的探討。
擦劃痕跡本質上是一種線形痕跡,是造痕體在承痕體切線方向上施力作用后,承痕體上與造痕體(工具)相接觸的部分物質被分離形成的塑性變形,具體表現為工具表面上粗大、凹陷或凸出的質點在客體上形成的粗大、明顯、連貫的線條。工具傾斜客體表面施加作用力,分解為劃動力和壓入客體表面的力,這種作用方式叫壓劃作用。擦劃痕跡中工具與承痕體的接觸狀態為壓劃接觸,在形成痕跡時,工具與承痕體的接觸點連續的發生改變形成線條狀的痕跡,壓劃接觸可能是工具在承痕體上劃動,也有可能是承痕體在工具上劃動。擦劃痕跡易伴隨其他痕跡同時產生,現場大多數情況下遺留在金屬客體或者木質客體表面。凹凸狀線條的起伏形態反映了工具上的特征,且痕跡與工具的凹凸形象相反。
一、 線形痕跡的組成
1.痕起緣:開始階段與客體接觸點的連線,即為承痕體上開始形成痕跡的部位叫痕起緣。
2.痕止緣:即將脫離接觸的瞬間,工具與客體接觸點的連線,即為承痕體上終止形成痕跡的部位叫痕止緣。
3.痕跡面:被工具作用過的客體原表面或產生的新表面,即為承痕體上痕起緣與痕止緣中間的部位叫痕跡面。
二、線形痕跡的特征反映
1.種類特征。反映同一種類工具形同形態結構的痕跡特征,為線形痕跡的整體輪廓和形態。種類特征是線形工具痕跡檢驗鑒定時否定同一的重要的客觀依據。
2.個別特征。反映某一工具特定形態結構的痕跡特征,如單一線痕的凹凸形態、線痕數量、線痕粗細、線痕間的相互距離等特征。個別特征是線形工具痕跡檢驗鑒定時認定同一的最重要的客觀依據。
三、擦劃痕跡及其種類特征
擦劃痕跡是指罪犯使用工具破壞障礙物和某些目的物時,由于工具在客體表面上滑動和擠壓而形成的一種凸凹狀線條狀痕跡。擦劃痕跡一般不單獨存在,常伴隨打擊、撬壓等痕跡出現,是一種附加痕跡。
形成擦劃痕跡各種特征取決于作用力大小、工具的接觸部位及與客體表面構成的角度。最能影響工具痕跡狀態的是工具與承受客體的接觸方式。
點接觸。指工具尖端、棱角與承受客體表面接觸。由于工具的用途和磨損程度不同,點接觸的形狀有圓椎形和角形。點的擦劃痕跡特征表現為線條狀,這種痕跡具有一定面積才有檢驗意義。
線接觸。指工具刃口、邊棱與客體的表面相接觸,刃口、邊棱形狀不同,曲直狀態不一,痕跡狀態也不同。線擦劃可能成為線條狀痕跡。也可能成為面狀痕跡。
面接觸。指工具的某一面與客體表面的接觸。面接觸形成面狀痕跡,但這種痕跡不穩定。面狀擦痕的特點就是一種重疊的動態痕跡,前面的凸凹點痕跡可能被后來的痕跡掩蓋。點接觸形成線狀擦痕,線接觸形成線狀或面狀擦痕,面接觸形成面狀痕跡。所以,在檢驗時必須考慮痕跡是何種接觸方式形成的。這對于分析工具種類,正確進行檢驗有重要意義。
從形成方式來說,擦劃痕跡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為伴隨性擦痕和單獨性擦痕。
伴隨性擦痕:在形成痕跡時,工具同時在客體表面擠壓、劃動形成的線條狀痕跡。例如螺絲刀撬壓時支點在客體表面劃動形成的線痕。
單獨性擦痕:工具直接壓劃客體形成的線條狀痕跡。例如在技術開鎖過程中,鉤子在彈子柱面壓劃形成的線痕。
四、擦劃工具
任何硬度大于承痕體的工具原則上均可成為形成擦劃痕跡的工具,通過壓劃作用后均可形成擦劃痕跡。同一工具不同部位形成的擦劃痕跡反映不同,同一工具的相同部位由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的不同,所形成的擦劃痕跡的反映也不相同。
五、擦劃痕跡的形成
擦劃痕跡由于工具承痕體發生壓劃作用,在與承痕體接觸部位形成的凸凹線條狀痕跡。形成擦劃痕跡必須有工具與客體之間的相對運動,其表現形態為一組平行的線條。
影響擦劃痕跡變化的因素主要是作用力和工具與客體接觸的角度。作用力小時,痕跡僅以幾條凹線反映工具上凸起部位的結構和位置,整個痕跡較淺。作用力大時,痕跡不僅能反映出工具上的凸起部位,甚至一些較低的凸凹點都能接觸到客體表面,使整個擦痕較深,線痕數量增多。工具與客體接觸的角度對擦劃痕跡的影響也很大。這種角度變化主要有前角、偏角和側角。在作用力相同時,前角越大痕跡越深,前角越小痕跡越淺,側角大時,工具與客體接觸面較大,痕跡較寬,側角小時,工具與客體接觸面較小,痕跡只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工具與客體接觸的偏角在0至180€爸洌俏?0€笆保奐W羈恚笥諢蛐∮?0€笆焙奐1湔?擦劃痕跡的種類特征有痕跡面的寬度、線痕的總體形狀。個別特征有單一線痕的峰、腰、谷的形態粗大、明顯、連貫線條的數量、形態、深淺、分布等。
六、 工具痕跡的角度的概念
1.楔角:為工具本身的夾角。
2.前角:工具前進方向的面與客體表面構成的夾角。前角大于九十度時表現為用力推壓工具,前角小于九十度時表現為用力拉壓工具。
3.偏角:工具刃口線與前進方向構成的夾角,即工具與客體接觸線和線痕中心線所構成的夾角。
4.側角:工具刃口面與客體之間構成的夾角,即工具向一側傾斜,其傾斜面與客體表面所構成的夾角。
5.后角:前角的補角即為后角。
七、 擦劃痕跡的基本特征
1.線痕數量:擦劃痕跡中凸線條反映出工具凹陷部位的特征,凹線條反映出工具凸起部位的特征,凹凸線條的多少,反映了工具接觸部位特征的數量,是對工具痕跡進行檢驗鑒定的客觀依據之一。
2.線痕的粗細:擦痕表面上每一根凹凸線條的寬窄,線痕的粗細反映出工具接觸部位凹凸特征的寬窄和大小,留痕條件相同時,同一工具在擦痕面上形成的線痕粗細相同。線痕的粗細是擦劃痕跡同一認定的依據之一。
3.線痕的深淺:線痕在擦痕表面凹陷的高低,反映出工具接觸部位特征之間的高低位置關系,也反映了工具接觸部位作用力的大小。留痕條件相同時,同一工具的相同部位在擦痕面上形成的線痕深淺相同。
4.線條的形狀:工具接觸部位的凹凸特征在承痕體表面劃動所形成的軌跡,反映了工具接觸部位特有的形狀,是對工具痕跡進行同一認定最重要的客觀依據。
八、擦劃痕跡特征變化的因素
1.壓力的大小。壓力的大小對線痕粗細、深淺、數量等特征影響較大。壓力大,線痕較粗、較深、量多;壓力小,線痕較細、較淺、量少;壓力時大時小,線痕特征有多有少,不一致。
2.各類角度的變化:
(1)前角的改變。前角無論增大或者減小都直接影響工具與客體表面接觸點、線、面的力點位置發生改變,引起線形痕跡的特征發生改變。如果工具的接觸部位銳利,則前角的改變所引起的線痕特征變化不大,如果工具的接觸部位有一定的厚度,則前角改變會引起線痕特征的顯著變化。前角的改變會引起刃口線的改變,前角變化越大,線痕特征變化就會越大,甚至會完全改變。較深的線痕,依據起點或終點印壓形成的斜坡與客體表面所構成的角度,測量前角。較淺的線痕,依據線痕遺留的位置、使用工具的方法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分析前角大小。
(2)側角的改變。工具與客體接觸面(刃口面)發生改變,線痕面積、線痕數量均發生改變。接觸面積越大,線痕面積越大,數量越多;接觸面積越小,線痕面積越小,數量越少。
(3)偏角的改變。偏角發生改變時,工具接觸部位的位置和受力點排列關系會發生改變,造成線痕寬度、線痕粗細及線痕距離之間發生改變。判斷偏角應找到擦劃痕跡起點線或終點線與與擦劃中心所構成的夾角。
九、擦劃痕跡方向的判斷
大多數情況下,擦劃線痕的起點處比較光滑,承痕體表面上被撬起的毛刺的尖端會指向起點;擦劃線痕的終點處往往會有物質殘留堆積,易出現八字形的褶紋,八字頭朝向終點。
九、擦劃痕跡即形成先后的判斷
在大量的實際情況中,同一工具在客體表面會發生多次擦劃,不同的工具在客體表面會形成各自不同的擦劃,這就造成了擦劃痕跡形成先后的問題。原則上,在某幾條擦劃痕跡中,那些邊緣完整、連貫的線痕一般都是后形成的痕跡;反之,那些邊緣不完整、不連貫、有明顯斷續的痕跡一般都是先形成的痕跡。
利用現場擦劃痕分析犯罪案件是刑偵部門的基礎工作之一。一方面能為偵察破案提供線索,縮小偵察范圍,確定偵察方向。另一方面能及時有效的打擊犯罪,為破案起訴提供有效證據。在利用現場擦劃痕跡并串案件時,既要充分運用現場工具痕跡,同時要結合犯罪分子選擇的作案目標、時間、手法及現場其他痕跡和現象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慮。利用各種方法并串案件,多渠道地提供線索來源,較具體地刻劃犯罪分子的形象,調動各方面力量協同作戰,共同為偵察破案服務。
擦劃痕跡在案發現場的出現機率高、容易發現,作為檢驗并分析犯罪案件的有效載體,擦劃痕跡攜帶了大量指示犯罪的人、事、物等多層信息,是重要的現場物證。但由于當今刑事案件的偵查中出現的種種主觀以及客觀原因,擦劃痕跡的勘驗檢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現場的勘驗檢查經驗,而在實際的現場勘查工作中也往往不被重視。因此,希望通過本文,能夠提高人們對擦劃痕跡在刑事偵查案件的現場勘查檢驗工作以及為案件提供及時有效的犯罪證據的重視程度和運用水平,更好的為偵查破案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冠營.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1).
[2]陳金民、伊明·圖爾蓀.刑事痕跡檢驗在刑事案件偵破中的主要方法探析.法制博覽.2016(10).
[3]劉瑋.如何有效提高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水平.法制與社會.2014(5).
[4]李朋朋.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作用. 法制與社會.2013(10).
[5]周飛、李軼斌、陳義.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法制博覽.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