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看環境監管的轉變

2017-01-21 09:40:13王依臧宏寬孫鈺如
中國環境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環境生態管理

王依*,臧宏寬,孫鈺如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北京 100012)

從《“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看環境監管的轉變

王依*,臧宏寬,孫鈺如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北京 100012)

“十三五”時期是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完善環境監管制度轉變是推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本文研究提出了加快實現環境監管的三個重要轉變:環境管理向環境治理的轉變,環境監管能力向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轉變和環境監管方式向環境綜合監管的轉變。另外,本文還對三個轉變如何落地提出了建議。

十三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管;轉變

引言

2016年11月27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這是落實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舉措,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指導生態環保領域的戰略安排,更是對“十三五”和今后一段時期環境監管工作進行頂層安排的工作指南。環境監管是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群眾環境權益的守護神,在新形勢下,順應變化改革監管是提高環境質量、補齊短板的必然要求,規劃中蘊含有三個明顯的轉變要求,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落實并深化。

1 實現從環境管理向環境治理的轉變

“環境管理”到“環境治理”,一字之差,內涵卻有著深刻變化。環境管理是指在環境容量允許的情況下,以環境科學理論為基礎,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教育和科學技術手段,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使社會經濟發展在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時,防止環境污染和維護生態平衡。環境治理是指政府、市場、企業、公眾等社會多元主體,為解決各種既有或預期的環境問題,通過法律賦予的程序和途徑對環境進行治理,從而維持人類社會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環境管理存在著主體與客體的界分,即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環境治理則消除了這種主體與客體的區別。環境治理指向是協同治理,強調社會多元主體的共同管理。在這種模式下,盡管政府依然是環境公共管理功能和責任的承擔者,但由于政府、社會組織、個人等不同行為主體間形成了一種有機合作關系,從而讓更多行為主體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現,共享環境利益,共擔環境責任。

與環境管理相比,環境治理創新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環境管理主體只是政府,而環境治理主體還包括市場、企業和社會。實現從環境管理向環境治理的轉變,必須構建多元主體共治格局,突出政府、市場、企業和社會等四個主體的治理作用。

突出政府的環境治理作用。政府是最主要的環境治理主體,實行多元主體共治,需要政府切實轉變角色,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發揮主導作用,將管理寓于服務之中,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邊界。政府主要承擔環保機制設計、環境監察、提供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等職能,大力減少微觀環境管理,盡量下放環境管理的微觀權限和職能,積極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將政府的公共管理事項、服務事項、協調事項、技術事項等事務性環境管理服務,通過向社會組織委托經營、購買服務、補貼服務等方式來實施。具體而言,政府需要做的就是落實政府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改革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推進戰略和規劃環評,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施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突出市場的環境治理作用。除行政手段外,經濟手段一直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抓手。在政府治理成本較高的情況下,市場總能出色地解決很多環境治理問題。市場運用價格、成本、利潤、信貸、稅收、收費、罰款等經濟杠桿調節各方面的經濟利益關系,規范排污個體的經濟行為,以實現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發揮市場主體的環境治理作用,要建立健全排污權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作用,深化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加快環境治理市場主體培育,建立綠色金融體系,加快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突出企業的環境治理作用。企業是環境污染的主要貢獻者,也理應成為環境治理的重要主體。作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經濟主體,企業不會過多考慮環境問題,因為環境污染的成本是外部化的。如何通過合理的機制設計,將企業外在環境訴求與內在利益訴求結合起來,引導企業平衡生產與環保的關系,促進產業升級和轉型,是發揮企業環境治理主體作用的關鍵。鑒于此,應當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激勵和約束企業主動落實環保責任,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賠償制度。在經濟上重罰、在法律上嚴懲、在社會上曝光,倒逼企業自覺發揮環境治理的主體作用,并逐漸從環境治理中獲得更多的隱性收益,例如聲譽激勵、品牌形象等。

突出社會的環境治理作用。公眾是最廣泛、最直接、最敏感的環境利益相關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環境質量的關注和需求日益提升,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意愿和動力已經形成。要推進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動公眾綠色消費理念,建設公開的環境信息平臺,形成透明的環境治理機制,讓環境治理在陽光下運行,才能調動起社會環境治理的積極性,發揮社會的治理主體作用。具體而言,要健全政府環境治理的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要對生態保護的相關法律、政策的出臺以及涉及環境治理的重大項目的規劃、資金安排等實行聽證制度,以鼓勵和支持社會各階層廣泛參與環境治理,保障公眾的環境參與權。要建立公眾參與環境管理決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機制,鼓勵公眾對政府環保工作、企業排污行為進行監督,保障公眾的環境監督權。要發揮新聞媒體、行業協會、廣大消費者等社會監督力量的作用,加強輿論監督,充分利用“12369”環保熱線和環保微信舉報平臺,保障公眾的環境表達權。

第二,環境管理權來自權力機關的授權,而環境治理權中的相當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環境管理的管理主體單一,權力運行單向,使得法制框架內環境管理的行政行為缺少有效的監督與制衡。環境治理則強調依法性,法治是調節社會利益關系的基本方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集中體現。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變動、價值觀念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通過法治來化解經濟與環保之間的矛盾,解決溫飽與環保之間的權衡,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環境治理的內在要求,更是環境保護不斷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實效化的基本保障。

第三,環境管理與環境治理的運作模式不同,需要兼容并包的加強融合創新。環境管理的運作模式是單向的、強制的、剛性的,因而環境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常常受到質疑,有效性難以保證;環境治理的運作模式是復合的、合作的、包容的,因而環境治理行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視,其有效性大大增加。相比環境管理,環境治理的包容性更強,更能體現整體性、系統性、靈活性、協調性,是一種多元化、多角度的環境管理。

正是由于環境管理與環境治理的主體不同、權源不同、運作模式不同,環境管理有著更加濃重的政府色彩,缺乏協作、互動,環境治理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和人文精神,反映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公平、正義、和諧、有序,更強調公眾利益性、協調性、參與性、化導性。環境治理強調公眾利益性,不再是政府部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干之前,得先問問公眾的需求,聽聽公眾的意見,想想公眾的意愿,充分考慮各方利益,解決公眾最基本、最廣泛、最迫切的環境需求。環境治理強調協調性,講求協作、協同,強調權力行使的復合化與權力關系的協調化,通過多元權力主體間的博弈與協同,使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環境治理強調參與性,是多元的、合作的、上下協調的、方式多樣化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的典型特點是政府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合作管理。環境治理強調化導性,重視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將道德精神貫穿于環境治理的全過程,把法律評價與道德評價有機結合起來,融法理情于一體,通過法律和化導來鼓勵各種綠色消費行為。

從環境管理轉向環境治理,標志著環境治理模式的全面變革,即治理主體從依靠政府為主走向全社會共同參與,治理手段從依靠行政手段為主走向全面推進依法治理,治理內容從以“管”為主走向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治理目標從治標為主走向全過程治理、標本兼治。

要想實現由環境管理向環境治理的轉變,要從以下三個環節入手:

一是轉變思路理念。要從公共權力觀、法治權力觀、為民服務觀出發,完善生態環境保護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要管好“路燈”和“紅綠燈”,對所有排污企業一視同仁,為企業照亮道路;要當好“警察”,對損害生態環境的違法違規行為嚴懲不貸。

二是轉變角色職能。在角色方面,應加快從“運動員兼裁判員”向“裁判員”轉變,從企業監管轉變為行業監管,從微觀監管轉變為宏觀監管。在職能方面,加快工作重心轉移,從普遍監管轉變為重點監管,從事務監管轉變為規則監管。

三是轉變方式手段。在方式上,將“放”和“管”兩個輪子都做圓,“放”就是減少行政審批、事前審批,“管”就是由“直接管”轉為“間接管”,由事前審批轉為事后監管。在手段上,建立生態環境監測信息統一發布機制,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生態等環境信息公開,推進監管部門生態環境信息、排污單位環境信息以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開;完善環境執法監督機制,推進聯合執法、區域執法、交叉執法,強化執法監督和責任追究。

2 推進環境監管能力提升向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轉變

新常態下,搞好環境監管,就要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環境監管原則、機制、手段和方法,確保環境監管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講求實效性。

首先,提升環境監管能力,要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實施監管。充分考慮政府、市場、企業、社會等環境治理主體的特點,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市場的配置作用、企業的主體作用、社會的監督作用,有步驟地協同推進環境放權與監管改革。凡是需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都應當明確監管任務、內容、標準等。健全分工合理、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重新明確監管主體、職能、責任,并接受社會監督,做到監管有權、有據、有責、有效,避免出現監管過度或監管真空現象,搞好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和創新監管。

其次,提升環境監管能力,要完善監管體制,形成“大監管”合力。要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監管和執法體系,把相關部門的監管事項和規則放到統一的監管平臺上。要構建協同共治監管體系,強化行政部門監管,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廣泛吸引公眾參與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重視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要推進企業環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各部門、各方面信息互聯共享,構建以環境信息公示為基礎、環保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

再次,提升環境監管能力,要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要實施陽光監管。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的,各級政府都要把簡政放權后的監管事項、依據、內容、規制、標準公之于眾,并對有關企業、社會組織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進行監管。要推行智能監管。積極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創新和加強環境監管,全面開發和整合各種監管信息資源,加快中央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要創新日常監管。建立“雙隨機”抽查制度,即隨機抽查監管對象、隨機指定抽查人員,既抽查公示信息情況,也抽查誠信守法狀況。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發出黃牌警告或出示紅牌令其退出市場。

最后,提升環境監管能力,要加快修法立規,強化綜合執法。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環境監管,應及時修改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簡政放權之后行使監管執法職能、規范行政監管和執法提供制度引領和保障。特別是要嚴格執法,加強環境立法、環境司法、環境執法,從硬從嚴,重拳出擊,形成監管與執法合力,促進全社會遵紀守法,實現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

在推進環境監管創新的同時,還需加快建立現代化監管型環保機構,切實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更好推進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我國的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和提高。但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適應、不全面、不深化、不到位的問題。為盡快實現由環境監管能力提升向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轉變,主要從如下四個方面著手:

首先,堅持現代化的環境治理理念?,F代化的環境治理理念是對我國傳統環境治理理念的升華,是對國外環境治理理念精華部分的借鑒,更是植根于我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理念。只有堅持現代化的環境治理理念,才能在新常態下,從“先發展、后治理”轉變到“邊發展、邊治理”,再到“先保護、再發展”的政策理念上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理念,形成正確的政策導向,推進我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進程。

其次,完善現代化的環境治理體系。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環境治理制度體系是環境治理現代化體系和環境治理現代化能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著我國的現代化治理理念是否能有效貫徹執行,也決定著國家環境治理的方向和質量。因此,堅持和完善環境治理制度體系是推進我國環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再次,應用現代化的環境治理工具?,F代化環境治理工具的使用,不僅能降低環境治理成本,還能提高環境治理精度。要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統一規劃、優化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實現生態環境監測信息集成共享,建立天地一體化的生態遙感監測系統,實現環境衛星組網運行,加強無人機遙感監測和地面生態監測。要加強生態環保信息系統建設,梳理污染物排放數據,逐步實現數據的整合和歸真,建立典型生態區基礎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和完善全國統一、覆蓋全面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加快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

最后,建設現代化的環境治理隊伍。環境治理隊伍的素質能力是影響環境治理現代化建設成效的重要因素,為此,應著力提高各級環保人員的素質能力,特別是提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專業能力,使他們能夠敏銳識別并發現問題、敢于揭露并解決問題。既不能包攬過多、胡亂作為,也不能撒手不管、懶惰不為。還要進一步完善環境監管執法人員選拔、培訓、考核等制度,充實一線執法隊伍,保障執法裝備,加強現場執法取證能力,加強環境監管執法隊伍職業化建設。同時,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督、評估機制,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手段強化環境治理隊伍的現代化建設。

3 推進環境監管方式向綜合監管轉變

監管之所以存在,而且作為一種“必要的惡”成為有效市場的要件,其背后主要的緣由就是市場失靈。由于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充分、外部性等原因,市場存在失靈的地方,由此就帶來如何補救的問題。相應地,政府之手就有了存在的必要,其中的必要之一就是監管。從本源而言,監管就是源自政府對于市場失靈的糾正,目的只是為了保證和提高市場效率。本著補救的初心,就不難理解環境監管的選擇性行為。環境監管就是對現存環境問題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要對潛在的環境問題進行調控與管理,當環境被破壞時執法機關要依據相應法律法規予以裁判,被調控對象是對環境有破壞行為的企業和其他主體。

我國環境監管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由環境法律法規、環境政策、環境標準、環境管理制度、國際公約等方面構成的體系。經過幾十年的持續改革,已經形成了中央統一管理和地方分級管理、部門分工管理相結合的環境管理體制。一方面,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總量控制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度、城市環境增和定量考核制度、“關停并轉”制度、排污費制度和排污權交易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實施與發展,在不同時期解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和綜合性問題,使我國的環境監管模式更為切實有效。然而,監管必然產生成本,成本勢必導致權衡,權衡就會出現管還是不管,多管還是少管,用什么監管,監管力度如何拿捏等一系列問題,結果往往是“監管過度”與“監管不足”并存。另一方面,即深化改革環境監管行政體系,2016年9月之前,我國環境監管行政體系既有上、下級領導,又有同級領導,環保部直接領導六大環境督查機構,而各級地方政府同時領導各級環保局等機構并負責其財政、人事等各項事務。這種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導致一些地方重發展輕環保、干預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環保責任難以落實,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大量存在。2016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這一重大的改革舉措從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入手,解決制約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障礙,標本兼治地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盡管如此,我國環境監管仍然存在諸多困境。一是環保部門面臨的監管困境。環保法律賦予環保部門監督管理、項目審批、排污收費、行政處罰和現場檢查等權力,卻未賦予環保部門限期治理、責令停業整頓、現場查封、凍結扣押、沒收違法排污所得等強制執行權力,導致環保部門對一些嚴重違法行為難以強制執行,影響了環境監管的質量和效率。二是地方政府面臨的監管困境。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目標指標被納入黨政領導干部評價考核體系和環保機構垂直管理改革,地方政府唯GDP論英雄的時代即將過去。然而,許多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仍然面臨著財力不足的問題。我國從1994年開始采取了分稅制改革,分稅制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的收入相對減少,而需要承擔的公共職責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地方政府支出約占全國支出的70%,收入卻只有約50%,許多財政收入較少的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財力來完成環境保護職責。三是企業面臨的監管困境。我國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超過了區域環境承載能力,而征收排污費標準卻低于治理污染費用,對于企業來說,超標排放罰款遠遠低于治理污染費用,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這顯然違背激勵約束機制,失去了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四是公眾面臨的監管困境。公眾是環境共治的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現狀是,我國公眾參與環境監管的程度尚待提高,效率低下的環境監管參與過程會使大部分公眾放棄這種既費時又費力的行為,挫傷公眾參與的積極性。

如何解決環保部門、地方政府、企業和公眾面臨的環境監管困境,處理好宏觀監管與微觀監管之間的協調性,建立與中國環境保護實際相適應的、被廣泛接受的環境監管框架,提高環境監管實施效率,可從如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多措并舉,實現由單一監管向綜合監管的轉變。新常態下的企業環保行為是復雜化的,違法動機是多元化的,這就要求環境監管工具的精準性和高效性。然而,并沒有一種環境監管手段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注冊制、備案制、負面清單、環境誠信體系等,這些監管手段都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現有環境問題,而又不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需要多措并舉,多角度、多層面、多階段保證環境管理法治化、市場準入清單化、環境標準國際化。要加強環境管理法制化,完善法律規范體系,及時修訂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避免出現監管真空,規范市場活動中的“灰色地帶”。要加強市場準入清單化,持續推進環境標準化試點工作,全面提升環境管理和服務水平。探索建立標準化管理與環境市場準入、退出相結合的制度。要實現環境標準國際化,全面推進環保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建立涵蓋各要素各領域的環境標準體系。加快環境服務標準的制定,使標準化工作既適應環境監管的新要求,又考慮到環境監管的國際標準。

第二,多管齊下,實現由事后監管向全過程監管的轉變。在利益階層高度分化、社會結構日益復雜的現代社會,不能寄希望于“命令—控制型”的剛性監管方式,也不能寄希望于某種單一的監管方式,來解決環境監管的所有問題。排污主體的經濟組織形態各異,不同環境違法行為的動機不同、成因不同、表現形式不同,這就決定了現代的環境監管應使用“組合拳”,而非“單打一”。需要綜合運用事前監管工具、事中監管工具和事后監管工具,綜合運用命令—控制型監管工具和激勵性監管工具,來實現環境監管的終極目標。在事前監管中,應加強環境保護審批制度,嚴把環保關,防患于未然。在事中監管中,應完善提醒、約談、告誡等監管手段,通過構建相應的執法警示制度,對有潛在違法可能的排污主體給予預警提示,對有輕微違法行為的排污主體予以告誡規勸。通過合作式監管,減少監管成本,提高監管實效,及時化解市場風險。在事后監管中,一方面應加強相關部門間的執法協作,建立環境執法機構與公安機關案情通報機制,及時查處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應加快建立環境失信懲戒制度,建立環境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將企業環境不良信息記錄與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接,定期公布環境違法違規企業的信息記錄,使企業的環境績效與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等財務因素、產品形象等生產因素相掛鉤,增加企業的環境違法違規成本,提高企業環境守法守規收益。

第三,深化垂直管理,實現由組織變革向內在變革的轉變。環保機構的垂直管理不僅有助于監管機構擺脫地方政府利益動機的干擾,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執法的干預,強化中央政令的執行,真正實現環境保護的獨立化監管;還有助于統籌解決跨區域、跨流域的環境問題,為解決污染物的跨境污染問題創造機制條件。不過,目前的垂直管理改革還只是邁出了改革的第一步。監管格局變革后在機構和職能兩個層面的深入改革才是從根本上化解環境機制體制難題的關鍵所在,各級環保部門的監管職責如何劃分,監管體制改革在組織框架層面如何落地,這些問題都接踵而來。徹底的垂直管理改革不僅是架構的改革、人員的改革,更是意識的改革、理念的改革。如果說架構的改革是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標”,那么伴隨著架構改革而生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才是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本”,前者是儀式感的莊重,后者則是深層次的顛覆。因此,環境監管體制改革任重道遠,在組織架構變革之后,如何理順關系,健全條塊結合、權責分明的內部管理體制,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保障跨區域監管的制度和資源支持,提高監管有效性,這些才是改革的真正內核。

第四,創新監管手段,實現由傳統監管向智能監管的轉變。近年來,物聯網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環保領域,這些創新監管手段以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的特點解決了傳統監管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極大推動了環境保護“智慧化”。一方面,物聯網技術實現了對水、氣、聲、土壤、生態等環境要素,特別是對核與輻射、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危險源的全方位監測。這種全面有效的監管“更快速”感知影響城市環境、人體健康、生命安全的實時指標,“更全面”感知污染排放、環境污染、應急事故的變化過程,“更有效”判定環境監察執法與應急處置工作的執行狀態與效果,“更智慧”輔助決策來解決重點城市、區域和流域重大環境管理問題。另一方面,伴隨大數據滲透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的工作鏈的各個環節,生態環境大數據憑借其特有的數據體量大、結構類型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等特點,整合來自不同主體的客觀數據和主觀數據,將環境保護的各個利益攸關者緊密聯系起來,打造不同主體之間信息共享、行為協同、監督互促的數據平臺。在這個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上,政府能夠全面、準確、快速地掌握關于生態環境的具體數據;企業能夠被動、透明、及時地將生產和污染的相關信息上傳至大數據平臺,在法治和指標的牽引下,獎懲得當,實現綠色發展;公眾能夠積極、主動、科學地將自己對環境的評價和訴求反映出來,通過大數據平臺呈現在決策者面前。

[1] 蔣洪強. 加快推進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落地, 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解讀[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6): 9-11.

[2]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N]. 中國環境報, 2016-12-06(002).

[3] 雍陽仁. 以環境保護大數據促進供給側管理[J]. 中國環境管理, 2016, 8(4): 109-109.

[4] 石紅梅.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深圳市坪山新區為例[J]. 成都行政學院學報, 2015(6): 12-15.

[5] 宋華琳. 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推動市場監管體系的改革與創新[J]. 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2015(11): 32-34.

[6] 魏禮群. 當前政府監管面臨的新情況新要求[N]. 北京日報, 2015-08-31(022).

[7] 魏禮群. 實施有效監管是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N]. 人民日報, 2015-08-30(007).

[8] 趙美珍, 郭華茹. 論地方政府和公眾環境監管的互補與協同[J].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2): 52-57.

[9] 于詠華. 以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夯實改革發展基礎[J]. 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6): 47-51.

[10] 魏偉新. 從“管理”到“治理”: 治國理念新跨越[N]. 南方日報, 2014-02-24(F02).

[11] 錢翌, 劉崢延. 我國環境監管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建議[J].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25(3): 84-88.

[12] 顧曉彬, 沈德富. 市級環境監管機制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08(5): 60-63.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lanning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eriod

WANG Yi*, ZANG Hongkuan, SUN Yuru
(Chinese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Beijing 100012)

The 13th Five-Year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achieving eco-civiliz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the core and improving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system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civilization system. Three key chang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ory capabilit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mode to 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mad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hese changes will be implemented.

the 13th Five-Year Pl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hange

X321;D922.68

1674-6252(2017)02-0080-06

A

10.16868/j.cnki.1674-6252.2017.02.080

*責任作者: 王依(1987—),女,助理研究員,從事環境規劃與環境管理研究,Email:wangyi@caep.org.cn。

猜你喜歡
環境生態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環境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現代企業(2015年8期)2015-02-28 18:54: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9966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30p|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婷婷五月在线| 午夜啪啪网|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成人在线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网址| 国产成人免费|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91精品专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久青草网站| 毛片手机在线看|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1o| v天堂中文在线| 极品av一区二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国产成人一二三|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毛片在线看网站|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午夜毛片福利|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亚洲人成高清| 久久性视频|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日韩在线视频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九色视频一区|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欧美一级在线看| 干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狠狠色丁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亚洲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色综合综合网| 精品国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