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衛生信息化發展綜述

2017-01-21 10:29:59魯長濱
中國衛生產業 2017年3期
關鍵詞:公共衛生信息化

魯長濱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100029

全球衛生信息化發展綜述

魯長濱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100029

該文回顧了全球疾病的發展趨勢,認為要遏制疾病的全球蔓延,必須依靠信息化的手段。同時通過介紹全球衛生信息化的發展概況,和分享衛生信息化領域全球合作的案例,進而總結了全球衛生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和經驗

全球衛生信息化;全球合作;衛生信息化;疾病控制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交往越來越多,疾病快速發展。疾病已快速越過國門呈現全球蔓延的態勢。而要遏制疾病的全球蔓延,預防、監控、治療、康復等已不再是傳統方式能解決的,必須依靠信息化的手段。全球疫情體系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更需要真實的數據來進行決策。同時從區域上來講,也不再是一城一國所能承擔的,衛生信息化不僅影響國內政府的威信,同時上升到了國際關系的高度,要求國際合作。各國在大力發展本國衛生信息化的同時,通過各類國際衛生機構也建立了相關的合作機制,有成功的經驗,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的問題。該文從國際關系的角度進行了闡述,也為今后中國參與全球衛生信息化提供一點借鑒意義。

1 衛生信息化成為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方面

隨著人類交往的越來越密切,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小”,而那些能引發毀滅性的疾病并不會因為各國邊境防衛的存在而止步。許多新發的和再度流行的病原體有能力在24 h之內傳播到世界各地,并對國家能力、經濟繁榮和政府的有效治理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全球化使得公共衛生與個人健康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靠自己的力量控制高致病性傳染病。一國的公共衛生政策對其自身和國際社會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衛生問題已經超出醫學的范疇,而成為一個關乎生存、發展、貿易、人道和安全的問題[1]。而信息化作為控制和治療全球公共衛生的一個重要手段,也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而成為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方面。

1.1 傳染性疾病成全球化蔓延趨勢

傳染性疾病是全球安全中被忽略的重要方面。疾病或傳染病大流行伴隨著人類文明進程而來,并對人類文明產生深刻和全面的影響,它往往比戰爭、革命、暴動來得更要劇烈。因為它直接打擊了文明的核心和所有生產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類本身。衛生問題一直影響著人類社會,21世紀,它也必定成為人類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縱觀世界歷史,人類一直深受細菌、病毒、寄生蟲所引發的疾病之苦。實際上,在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內,人類還并不了解疾病的起因,更談不上如何治療。長期以來,疾病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很多時候傳染病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人們逐漸意識到,那些正在發生或即將產生的衛生問題不管是近在咫尺或是遠在天邊,都會對人類的幸福產生重要而不同的影響。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里,每年有近2.5億的移民數量[2],人口的流動增加了傳染病的感染機會,也影響了疾病傳播的方式。傳染性疾病可以快速地從一個國家傳播到另一個國家,HIV/AIDS、SARS、禽流感等傳染病在洲際間的傳播速度也是驚人的。據統計,人類面臨一系列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威脅,這些威脅來自于人類行為、人類與環境的互相作用,以及突發的化學和核放射事件,其中包括工業意外事故和自然現象等[3]。例如,2001年美國炭疽郵件事件說明生物恐怖導致的不只是死亡和傷殘,而且對社會和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而2014—2015年爆發的埃博拉,更嚴重暴露了國際社會防控能力的薄弱。

1.2 信息化成為疾病控制的重要手段

從世界范圍看,各種衛生問題特別是傳染病仍然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AIDS/HIV、SARS、禽流感等等,2001的炭疽郵件,使得生物恐怖襲擊成為威脅人類安全的又一重要因素。對于未知風險,人類社會的脆弱性強化了高效監控體系以及早期預警的重要性。加強全球公共衛生監測在過去的20多年內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正如美國醫學會1992年所言,識別和追蹤新發傳染病的關鍵是監測[4]。當前信息化的時代,數據的運用成為地區、國家和全球層面公共衛生決策的重要手段。區域范圍內信息化用于人群健康監測并選擇可行的干預措施;國家層面的信息化用于資源的計劃、組織、分配和優化;全球衛生方面信息化主要用于評價全球疾病負擔、評估衛生發展的進程并控制全球衛生風險。除此之外,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日常采集的數據也為研究機構提供了重要的來源。近年來,全球衛生領域對于加強衛生信息化的實用性并制定數據共享規則的呼聲越來越強烈。疾病控制領域的信息化是指系統的、不斷完善的疫情數據的采集、管理、分析的過程[5]。疾病監測的數據是傳染病和其他衛生問題的重要指針,用來評價疫情的范圍和危害程度,包括地理的和人口統計方面的分布情況。其信息化以醫療衛生機構、區域和國家層面的信息化數據為基礎,同時,數據分析的結果用來為制訂治療及干預措施提供參考,評價干預效果。隨著全球范圍內醫療機構、區域衛生信息化及國家層面信息化的發展,全球疫情監測體系正在國際衛生規則框架內不斷完善和發展,并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和生物恐怖襲擊應對體系中的重要手段。基于信息化的監測網絡,為應對傳染性疾病爆發和潛在的風險提供實時數據。總之,疾病控制的信息化程度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決策的及時性,是全球衛生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全球衛生安全基礎。

1.3 全球衛生信息化影響國際政治

1.3.1 國內衛生信息化影響政府威信正如19世紀法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所說,微生物才有最后的決定權。公民個人和社會各界都希望政府能窮其所能,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和公共政策抵抗傳染性疾病的危害。盡管衛生問題特別是傳染病大流行是涉及國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問題,不幸的是絕大多數國家并未將衛生列入重點關注的領域。各個政府部門對于潛在的衛生風險所持立場往往相差甚遠,例如農業主管部門希望增加養殖動物的密度以提高產量,但衛生部門由于擔心可能因此出現的人畜共患疾病而提出警告。疾病控制方面的巨大投資經常讓位于現實的經濟利益,這直接影響國家衛生系統的能力,特別是在疫情早期預警和病例追蹤方面。此外,由于擔心政治上的尷尬、經濟不景氣、貿易下降、旅游業萎縮,即便是基于已有的、并不完善的疾病監控系統了解到未來的可能風險,政府也并不愿意報告有關疾病信息。如此以來,病情監測、追蹤、報道以及積極應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

盡管衛生問題是涉及人類共同利益和國家利益,但是實際中只是特定的疾病,例如SARS、HIV/AIDS、禽流感、埃博拉等,也只有影響到國家利益實現,削弱國家能力時,才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對于衛生的處理多是在于減輕其風險和負擔,保護本國安全和保持國際貿易的穩定。健康不再被看作是純專業和純技術的問題,需要更強烈的聲音和公民社會的支持及政治領導人對解決公平性和處于危險的人權問題的承諾[6]。

1.3.2 全球衛生信息共享要求國際合作總體上說,20世紀以來,傳染病對人類社會的威脅得到了有效控制,環境衛生、飲用水、疫苗、抗生素等都對人的健康提升和預期壽命增長產生積極的作用。然而,過去的幾十年內,不光是諸如霍亂、黃熱病等曾經得到有效控制的傳染性疾病死灰復燃,新發傳染病如SARS、埃博拉、HIV、離流感等給國際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因此,可以預測,未來威脅全球安全的傳染病發生頻率不斷增加[7]。

面對可能出現的傳染病全球流行,人類社會并未做好充足的準備。在2003年“非典”后,盡管在加強本國、區域內和國際間預防、監測和應對傳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只有16%的國家宣稱達到了國際衛生條例所規定的要求,疾病的監測系統、疫情信息和病毒菌株樣本等資源共享、新藥和疫苗研發等方面還很薄弱。2014—2015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更是充分暴露了應對公共衛生安全問題的巨大漏洞,其中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和監測系統的缺陷是重要一環。

“健康是人類無可爭辯的最高價值之一,超越了一切地理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界限”。衛生問題的復雜性和巨大的外部性,使得國內和國際的傳統劃分在衛生領域并不有效。傳染病可以輕易地沖破人為劃定的地理邊界和司法管轄界線,依靠某個國家的力量無法解決全球性衛生問題。出于共同利益有助于建立聯盟,構建新的國際關系。同時,應對衛生問題是一個復雜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這也為各種非國家行為體參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基于各國加強衛生合作、共同應對新發傳染性疾病的共識,世衛組織在2005年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新修訂的《國際衛生條例》,力圖客服制度與政治障礙,進行衛生信息共享,開展傳染病的全球監控。2008年聯合國大會首次通過有關外交政策與全球衛生決議,隨后2009年1月聯合國大會的決議肯定了《奧斯陸部長宣言》的重要性[8]。

2014年2月,在應對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關鍵時刻,美國和其他近30個國家聯合發布了全球衛生安全議程,旨在加速世界各國預防、監測和應對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進程。在分析全球衛生形勢時指出:一個相互連接的世界增加了人類、動物以及人畜共患疾病的出現和全球傳播的機會。全球健康威脅主要來自于五個方面:新型致病微生物的出現和傳播;人員活動和食物供應的全球化;耐藥病原體的增加;生物技術的發展導致有意或無意間病原體的泄露以及生物恐怖襲擊等。以上每個方面的威脅都要求全球各國加強合作,共享衛生信息,共同抵御疾病的侵擾。

2 全球衛生信息化的發展情況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全球問題層出不窮。為了應對全球化引發的各種危機,全球治理理論應運而生。作為一個新的理論體系,目前它還處于探索研究階段。過去幾十年內,全球監控體系日趨完善,衛生信息化取得很多進展,但是,面對未來不容樂觀的全球衛生安全形勢,全球傳染病監控系統還要不斷、持續地發展。傳染病監控是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包括疾病監測、臨床病例或群發事件報告在內的復雜過程,依賴于臨床觀察、實驗室診斷、基礎計算機技術的公共衛生數據搜索甚至是數學預測模型等多種方式。近二十年來,是全球衛生信息一體化大發展的時期,人類在應對SARS、離流感、埃博拉、寨卡等傳染病的過程中全球衛生監控體系得到不斷地完善,計算機技術的提高以及其他科學技術的應用,甚至人類已經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對新發傳染病從基因層面進行控制。世界衛生組織主導建立的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網(the 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能夠最大程度地收集有關傳染病的各種信息,同時,國際衛生規則(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得到了補充和修改,更多的傳染性疾病被納入監控體系。

2.1 歐美主要國家信息化發展情況

2.1.1 美國衛生信息化發展情況作為全球最強的國家行為體,美國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1741年,羅德島州殖民當局要求酒館報告可疑的傳染病人,隨后出臺了法案,將天花、霍亂和黃熱病列入報告范圍。1850年后,在人口普查和死亡登記基礎上開始全國性的監測。1874年,馬薩諸塞州衛生委員會發起一個志愿服務計劃,要求臨床醫生每周用標準化的表格記錄并報告傳染病。1878年,國會正式授權成立公共健康服務中心,用以收集發病率信息以及時對霍亂、天花等瘟疫采取隔離手段。1881年,美國就在華盛頓主辦了有關黃熱病的跨國控制問題的國際會議,在美國主導下,美洲國家成立了國際衛生局,即后來的泛美衛生局,亦即泛美衛生組織的前身。到了近代,美國除了加強自身的全球傳染病監測體系外,還在全球疾病監測體系建構方面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努力。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全球疾病監測法》。

為了保證相關立法和機構能夠真正有效運轉,美國注重加強信息化在監測、治療體系中的作用。其國內的衛生信息化發展經歷了衛生機構內部發展、區域衛生信息化發展及政府主導的整體服務體系三大階段,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以個人電子病歷為核心的健康管理和監測體系。在近幾年,美國政府在開始建立國家衛生信息網(National HealthInformation Network,NHIN)[9]戰略規劃,系統互聯、信息共享成為美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

2.1.2 歐盟國家衛生信息化發展情況歐盟是全球衛生重要的參與者,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全球衛生戰略和政策體系,在國際衛生談判中處于領導地位。在全球衛生事務處理上與世界衛生組織協調一致,并能在多邊衛生領域起到聚合作用。根據里斯本條約(Lisbon Treaty)第六章關于歐盟功能的規定,歐盟將保護和增進人類健康作為其重要職能[10]。隨著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邊界開放力度的加強,公共衛生領域的合作顯得更加重要。2003年SARS以后,成立歐洲地區統一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呼聲日漸增加,2003年7月,歐洲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通過立法草案,2005年5月ECDC正式成立。

雖然ECDC成立較晚,但歐洲的公共衛生合作卻歷史悠久。日前由歐洲疾病控制中心的監控和聯絡計劃資助的項目有14個之多,包括由瑞典主導的基礎監測網絡、由荷蘭主導的歐洲流感監控方案、由法國主導的歐洲艾滋病流行監測中心、由英國主導的歐盟侵襲性細菌感染監測網、由德國主導的歐洲輸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診斷網等。

為了保證整個監控網絡的運行,歐盟國家各自建立了自己的衛生信息系統。瑞典、挪威、德國、西班牙和芬蘭利用區域性衛生網絡,聯接姓名地址錄到相互聯系又廣泛分布的現有國家衛生信息系統中[11]。丹麥、法國、冰島、盧森堡和英國也實施了安全的國家醫療衛生信息系統,各系統都跟全球衛生監控網絡有數據交互。特別是英國,從1972年開始其國家衛生服務體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建設,主要重點在國家兒童衛生信息系統。并于1994年開始建設覆蓋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信息網絡-NHSnet(2001年升級為N2衛生信息管理網絡),同年開始將各醫院信息系統接入系統[12]。

2.2 全球衛生信息化領域的合作

經濟全球化導致人與貨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國家間和洲際間持續流動。人類已經有能力在幾個小時之內將數以千計的人或物品輸送到全球任何地方。人口流動所需的時間短于疾病的潛伏期,給傳染病防治帶來了巨大困難。

2.2.1 政策合作全球范圍內的疾病監控開始于19世紀后期,主要通過“周報”監控主要的傳染性疾病。美國于1886年開始發布“每周衛生報告摘要”,內容包括美國和其他主要國家城市、港口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信息。1907年,歐洲衛生會議在羅馬召開,隨后成立國際公共衛生局。歐洲版的“周報”出版于1926年,主要內容包括霍亂、鼠疫、黃熱病、斑疹傷寒、天花等傳染病流行分布以及死亡率信息。1902年,美洲國家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會議,成立國際衛生局(泛美衛生局的前身,現在為泛美衛生組織),是最早的國際間衛生合作組織,于1922年開始發布美洲國家衛生簡報,是最早開始收集、分析和報道全球流行病信息的。SARS、埃博拉、塞卡等新發傳染性疾病的流行以及之前被疫苗控制的傳染病的再度爆發,給全球衛生安全和經濟穩定帶來了巨大的挑戰。2005年全球領導者重新修訂了“全球衛生規則”(IHR2005),這是全球范圍內唯一的一個對于聯合國體系下所有成員國有法律約束力的框架要求,所有國家都必須建立公共衛生監控體系,在地區和國家層面報告、確認疫情信息并及時應對,同時在24 h之內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

2.2.2 技術合作有效傳染病控制包括四個重要階段,即監測、報告、確認以及應對。在人類與傳染病互動的過程中,國際社會形成了大大小小、功能各異、種類繁多的疾病監控計劃,但最重要覆蓋全球并實現了技術的標準并開展了技術合作的主要有以下兩個。

①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網絡。建立于2000年,是一個全球疫情確認和反應計劃,由WHO主導的超過140個科研機構志愿聯合的系統。當疫情發生時選派專家前往受災國家,通過跨學科的專家團隊在相關國家從事疾病爆發的調查,并在社會組織、流行病學、臨床診斷和管理、感染控制、實驗室評估、后勤保障、危機公關、個人防護、疫苗使用、樣本共享等方面提供幫助。②全球公共衛生情報網絡。1998年由加拿大衛生部疾病控制中心實驗室組建,是一個基于突發事件的早期預警和分析系統,通過對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災害信息的收集、分析,向WHO、政府機構和全球衛生研究人員提供疫情信息。

2.3 全球衛生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2.3.1 基層衛生機構信息化存在不足快速有效地應對傳染病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一般開始于一個不同尋常的疾病發生或群發病例的識別和報告,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化的程度是這一過程的重要基礎。但是,在非洲、亞洲和其他一些欠發達地區,醫療機構的缺乏和能力不足削弱了發現病例和應對的能力,并對區域內甚至國家層面的監測體系帶來不利影響。對醫療機構投入不足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除離流感外,醫療衛生系統與獸醫組織的合作也是缺乏的。

2.3.2 監控信息共享存在標準異議目前為止,對于全球衛生疫情監測的最優原則(preferred methodologies)、工作特征(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以及結果評價等方面尚未達成共識,除了疫苗敏感的傳染病外,其他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問題缺乏明確的監控系統的標準[13]。就目前的信息化手段而言,傳播速度較快的傳染病(如H5N1)以及傳播方式隱蔽(spread silently)的傳染病(如HIV),很難在其大范圍擴散之前被發現。

2.3.3 衛生信息技術手段難以完全支持和覆蓋診斷技術對于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急診室內快速識別和確認病患的意義重大,然而現有的診斷技術并不能覆蓋全部疾病,在欠發達地區,目前使用的有關技術可能會面臨成本過高而無法應用的問題。沒有病因學的判斷,不光是缺乏臨床治療措施,更重要的是無法及時發現和報告病例,這就意味著錯過了疫情控制的最好時機。

全球通訊網絡對疾病監測系統的支持也是不夠的。國家間電話和通訊網絡系統的發展不均衡消弱了監測、報告、疫情調查和響應的能力。即使是在電子報告系統發達的地區,由于信息技術人員訓練不足或缺乏導致疾病監測工作的效率低下。由于新報報道質量參差不齊以及無法覆蓋所有新報媒體,導致基于大眾傳媒的監控體系的準確性下降。

3 全球衛生信息化的經驗

進行全球衛生信息化治理和建設,依靠全球范圍內各國從政策和技術及資金上進行支持,否則衛生信息化建設將淪為空談。雖然存在著前述的種種問題,但不可否認,全球衛生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就的取得在于以下幾點。

3.1 完善的法律和組織機構

1918—1939年期間,雖然區域性的組織很多,如日內瓦的國際聯盟衛生辦公室、華盛頓的泛美國家衛生局和法國的歐洲國家公共衛生局,但是跨國衛生監控合作并不理想,主要是各機構獨立存在,并分別各自的范圍內組織國際會議,討論制定相關政策、規則,導致標準不一、信息分散。直到1945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以后,制定了相關法律,全球傳染病監控工作才統一起來。但是在實際真正運行中,效率高,效果好的卻是部分區域性的衛生信息監控系統,比如1994年由美國科學家聯盟創建的疾病監測計劃-電子郵件。這個系統是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監測系統,發布傳染病爆發信息以及暴露風險,基于媒體報道和用戶報告。監測重點不僅包括已知疾病的新發,還包括未知疾病。其特點是信息發布速度快于官方。報告的受眾包括科學家、醫務人員、流行病學家、公共衛生專家以及其他對傳染病感興趣的人。這個系統成功最重要是的其組織架構的完善,并由美國獨立運行,不存在“搭便車”,怕周邊國家與其一起發展的顧慮[14]。

3.2 巨大的經濟投入

全球性的衛生信息監控系統耗費巨大,而這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如美國發起的防治艾滋病緊急援助計劃(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PPFAR),這是一個對抗單一疾病的最大的國際衛生倡議,規模高達150億美元。“全球衛生倡議”計劃在2009—2014年內利用630億美元,致力于發展一個全面的美國全球衛生戰略。除了全球性的信息系統耗資巨大,國內的衛生信息化也要大量資金支持才能完成信息的采集、交互和共享。如美國HITECH法案專門明確2011—2014年每年12億美元鼓勵電子病歷的使用,5.6億美元推動各州見衛生信息的交互合作等。

3.3 注重標準的建立

全球性的信息監控系統林林總總,運行的效果好的除了組織機構的原因,還有很重要的就是標準的未普及阻礙了系統的擴展。而WHO組織的全球公共衛生情報網絡系統的建設,提供了開放的接口,并定義了各國接入的準則,相對發展的較好。除了全球層面,各國內部數據的采集等也要注重標準的建立,如美國建立了以NHIN體系作為指導的國家衛生網,醫療機構內部以HIMSS為標準建立了相應的的衛生信息系統,從而促進了國內衛生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1]馬克·扎克等.因病相連:衛生治理與全球政治[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3-09/4355978.html.

[3]《國際衛生條例(2005)》.

[4]Institute of Medicine(US)Committee on Emerging Microbial Threats to Health.Emerging Infections:Microbial Threats to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92,270(19):384-384.

[5]Penny H,Allison C,Megan VW,et al.Challenges to global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to infectious disease outbreaks of international importance[J].Biosecurity&Bioterrorism,2007,5(3):206-207.

[6]馬琳,鄭英,潘天欣.我國參與全球衛生治理回顧與展望[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66-269.

[7]Morse SS.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detection[J].Biosecurity&Bioterrorism Biodefense Strategy Practice&Science,2012,10(1):6-16.

[8]何國忠,馬敬東,肖嵩.外交政策與衛生外交[J].醫學與社會, 2010(10):8-10.

[9]李亞子,陳荃,雷行云,等.美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經驗及啟示[J].中國數字醫學,2015(7):20-24.

[10]Battams S,Schaik LV,Pas RVD.The EU as a Global Health Actor:Policy Coherence,Health Diplomacy and WHO Reform[J].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2014,19 (4):539-562.

[11]沈健,Persephone Doupi,PiviHmlinen.歐洲醫療衛生信息化:向更高的目標發展[J].中國衛生產業,2006(1):81-83。

[12]胡紅濮,代濤,劉碩,等.英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經驗及啟示[J].中國數字醫學,2015(7):10-14,29.

[13]Sosin DM,Syndromic surveillance:the case for skillful inv estment[J].Biosecurity&Bioterrorism Biodefense Strategy Practice&Science,2003,1(4):247-253.

[14]紀明葵.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N].中國網,2015-03-13.

Elaboration of Global Health Informational Development

LU Chang-bin
China-Japanese Friendship Hospital,Beijing,100029 China

The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lobal disease,and insists that we must adopt the informational mean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global spread of diseases,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global health information, shares the health information global cooperation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issues and experience in the global health information.

Global health information;Global cooperation;Health information;Disease control

R19

A

1672-5654(2017)01(c)-0189-05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3.189

2016-10-24)

魯長濱(1979.2-),男,山東青州人,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后勤管理。

猜你喜歡
公共衛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分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40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征稿簡則
棗莊探索公共衛生醫聯體
中國衛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6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中國衛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中國衛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4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swag国产精品|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日本91视频|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h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伊人成色综合网|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av性天堂网|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内射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一| 色成人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 亚洲a免费|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欧美人人干|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亚洲成肉网|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网| www精品久久|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先锋资源久久|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三级亚洲|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婷婷午夜影院|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九色最新网址|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AV老司机AV天堂|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婷婷亚洲天堂|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欧美a在线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