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油茶文化節在常山舉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本刊記者 耿國彪
匯聚各方力量 推動油茶產業發展
——首屆全國油茶文化節在常山舉行
文|本刊記者 耿國彪
Bringing together All For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ellia Industry

12月8日上午,首屆全國油茶文化節在常山縣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賓朋歡聚在此,共賞“中國油茶之鄉”常山的油茶魅力。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黃旭明,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國家林業局林業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石峰講話。衢州市委書記陳新,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木本油料分會會長楊超,浙江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辦公室副主任李青松等出席。
據《本草綱目》記載:“油茶籽油性寒涼,味甘平,有潤腸通便,清熱化濕,潤肺祛痰,利頭目。”油茶,自古以來就是提供健康優質食用植物油的重要來源,在保安全、惠民生、促生態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黃旭明指出,浙江油茶生產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發展,我省油茶產業較好地實現了規模大發展、質量大提升、效益大增長。常山是我省油茶產業重點縣,是重要的區域產業聚集中心。近年來,常山依托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同濟大學、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力開展山茶油產業文化工程建設,不僅打響了“常山山茶油”地理標志產品品牌,培育出常發等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成立了全省首家工商資本組建的林業擔保公司,而且在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實現山茶油上市交易,油茶產業發展走在了全省前列。發展油茶產業是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的生動實踐,希望常山以此文化節舉辦為契機,著眼發展現代林業經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三產融合,提升產業層次,挖掘文化內涵,加強科技創新,打造精品名牌,做大做強“常山油茶”產業,真正把常山打造成“山茶油價格指導中心、油茶集散中心、油茶交易中心”,成為油茶行業的風向標和領跑者。

黃旭明

石峰

簽定戰略合作協議
石峰指出,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維護國家糧油安全、改善生態、改善民生、提高國民健康水平高度上作出的重大決策。當前我國油茶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機遇期、黃金期,油茶產業已成為朝陽產業、黃金產業、富民產業。常山油茶發展歷史悠久,享有“中國油茶之鄉”“浙西綠色油庫”的美譽。此次舉辦全國首屆油茶文化節,并成立全國木本油料展示交易平臺油茶交易中心,充分體現了常山縣委縣政府做大、做強油茶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希望常山把油茶交易中心打造成業界有影響力、展示企業風采、弘揚行業正能量的平臺,在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我國油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當前,油茶產業的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國內的油茶面積達6400多萬畝,產值高達661億元,在推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實施精準扶貧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浙江常山獲頒油茶交易中心牌匾

浙江常山獲頒山茶油價格指導中心牌匾
而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源頭地區的常山,青山幽谷,陽光雨露潤澤萬物,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3.2%,是有名的綠水青山地,浙西屏障處。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了常山千年的油茶文化。宋末元初起,冬日的常山就是油坊飄香。如今,常山更是成為了國內油茶的重要產區。
“常山油茶,以其歷史的積淀和不斷的探索,持續發展,勇立潮頭。”常山縣委書記葉美峰介紹,在千年油茶文化的滋養下,如今的常山,28萬畝油茶林漫山遍野,萬噸產量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和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一大批油茶基地,更是成為了全域旅游的靚麗風景,“油茶,早已成為了常山人民的‘幸福林’、‘致富樹’。”
而此次,常山更是借助舉辦首屆全國油茶文化節的契機,著眼發展現代林業經濟,挖掘文化內涵,打造精品名牌,做大做強“常山油茶”產業,把常山打造成“山茶油價格交易中心”、“油茶集散中心”、“油茶交易中心”,成為油茶行業的風向標和領跑者。
參加首屆全國油茶文化節的嘉賓和媒體記者參觀了常山縣油茶產業的發展情況。在常山縣同弓鄉和杰林果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趁著晴好天氣翻曬油茶籽。負責人則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今年山茶油賣到了每公斤80元左右的好價錢,而他們基地種植縣里推廣的新品種,每畝25公斤的產油率是以前的5倍,真正增產又增收。
常山是“中國油茶之鄉”,近年來縣里將山茶油列入“常山三寶”之一,并出臺一攬子政策,從基地建設、良種推廣,到龍頭企業培育、新產品研發,再到文化品牌建設、旅游開發,全產業開啟“山上油庫”的振興之路。
油茶增產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常山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油茶林生長慢、產量低一直制約油茶產業做大,近年來縣里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合作,共同培育出長林系列油茶良種苗木并在全縣推廣,同時對老油茶林實施林地清理、復墾等,產量也實現翻番。目前常山共完成油茶低產林改造7萬多畝,引進10個新品種,建成主導產業示范區1個、千畝新品種示范基地2個、精品園5個。借此,全縣油茶種植面積達27萬畝,出產山茶油1300余噸,均居浙江首位。
同時,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在浙江常發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精煉車間,企業投資800多萬元自主研發的全不銹鋼山茶油改進型生產線已投入運行。總經理祝洪剛相告,以前山茶油加工都是參照豆油、菜籽油,不但損耗營養物質,且流程復雜、生產周期長、能源損耗大,新生產線便是針對這一問題專門研發的,通過低溫冷榨保留住山茶油營養成分,品質更高、效益也更好。同時,企業還與浙江大學共建油茶科創中心,正在研發更多樣化的山茶油品種和產品,進軍大健康產業。與之相似,常山現有油茶加工企業12家,其中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6家,形成了涵蓋精制山茶油、藥品、化妝品、精油等多個品種的產品體系。
而賣好油還要賣好“游”。來到新昌鄉黃塘村,遠遠就能聞到濃郁的山茶油香。村口的油茶博覽館里,村里搜羅來傳統木榨油的老家什、請來老油工,從10月開始榨油,每天都會吸引眾多游客。
走進油坊,中間直徑近3米的木制大碾盤最為顯眼。圓心處是轉動軸,外圈是放茶籽的環形槽,三個鐵質碾輪等距分布在槽中,又通過木臂與軸相連。“茶果采下后,先在太陽下曬裂、剝出茶籽、揀殼、烘干,再挑進油坊,碾、炒、蒸、包、榨。”老油工說,碾是榨油的第一道工序,碾盤最早由人拉著轉,后來用牛拉,再改用水輪。
炒茶籽粉的灶臺很特別,它的鍋不是平放的,而是與水平成45度角。老油工告訴我們,炒粉是榨油最關鍵的步驟,粉沒炒熟,榨出的油會泛青,熟過了,又會發黑,時間掌控很重要,鍋有傾斜角,粉熟后只要在地上放個畚斗,兩鏟子就能全部出鍋。
包餅也是一項技術活。幾根稻草扭成“千斤稈”,放在鐵匝底,拎餅全靠它們受力,結不好,餅就會散架;蒸過的茶籽粉倒入鐵匝,太厚不行,榨不干凈,薄了又不行,餅藏在鐵匝里,同樣影響出油率。每塊餅6斤半,上下差不得3兩,一個小畚斗,十個手指,經驗和感覺就是秤。
榨油被當地人稱為“打油”,所用的“木龍榨”由兩根或獨根巨木鏤空而成,有1000多斤重。
“嘿嚕約——安嚕也——”,不到10度的室溫里,打油工只穿著一件汗衫,雙手扶住200斤重的“石撞”,先是反方拉動,使之高高掄起,然后上身前傾,用力往前一推,伴隨口中低沉的號子聲,“石撞”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后,“砰”的一聲重重撞在扦頭上。隨著一次次撞擊,金黃色的山茶油就從“木龍榨”的出油口汩汩流出,芳香四溢。
村支書廖紅俊相告,黃塘從去年開始發展鄉村休閑旅游,原本主打的是漂流,冬天少有游客,今年他們以全省“最美油茶林”評選為契機,在油茶山上修游步道、建民宿木屋,上下重開老油坊,整個村子成為油茶主題公園,旅游淡季也變旺季。這個冬天,來黃塘的游客超過1萬人次。

油茶成為百姓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