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飛
未來的老師們、學弟學妹們:
展信安。作為一名來自2016年的中學生,我對大家來說該是個不折不扣的老人吧?正如春秋時期的人不知何為多媒體,我亦不知未來的你們有什么更先進的設備,但請允許我用我有限的想象,來幻想未來的學校將會怎樣。
傳統的教學樓或許會變為移動的教學樓,向上,變為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學生們坐在由熱氣球變為的教室中,在空中接受著知識的熏陶;向下,變為地下講堂,周圍靜謐的環境則更能提高學生們的專注度與暢通無阻的想象力,到那時,自由升降已完全不受時空限制,由中國研制出的海陸空地學校更是遍布全球。
通訊工具在學校絕對找不到—這當然并不是科技倒退了,反而是因為第六次科技革命,你們的生活再也不受普通實體工具的束縛,科學家們研制出了“皮膜”—一種貼于皮膚上的,薄薄一層幾乎不可見,但能根據皮膚溫度、心跳、脈搏頻率、喜怒情緒,甚至可檢測到相距10000米內的不同人的腦電波并發送信息給任何一個“宇宙人”,由于這款“皮膜”的推行,學生們、甚至大人們都擁有了“全職護理”“職業保鏢”“通訊一膜通”……家長們可以認真地說:“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生活問題!”
相較之現代中國課程的“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未來你們的課程是否更加豐富多彩?熱愛物理的他可以泡在實驗室內,與機器人老師一起研究“蟲洞”“黑洞”“白洞”的奧秘,探索Carine為何擁有鉆石般的美麗外形,尋覓太陽內部是否適宜人居住,酷愛生物的我可以借助VR(Virtual Reality)觀察上百種甚至上萬種植株,只需輕輕一按按鈕便可完成整套實驗—歷時不超過2分鐘,這幾乎是如屠呦呦團隊般的高級團隊至少花兩天才可完成的。通過MH(Machine Hand)與TC(Tempreiure Control),能輕易完成一次復雜的實驗。
當你饑餓時,虛擬廚房馬上獻上你愛吃的米飯、雞腿、甜甜圈;當你疲憊時,虛擬臥室立刻出現,舒適的小床為你消除勞累;當你憤怒時,“陪練”機器人馬上拿出一副手套陪你發泄;當你……
我的幻想終止在這一刻,未來的學校真會是這樣嗎?不!一定不會!未來的學校怎會如此冷冰冰、沒有人情味兒?
固然,科技的進步能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可若是學校都變成了由機器構筑成的海洋,將會是人類社會共同的悲哀!
VR技術的普及讓人有了足不出戶的理由,學校內大大小小的旅行被取消—反正有VR技術可代替。珠穆朗瑪峰不再是傳奇,只要帶上眼鏡,一年級小學生都可以攀頂。中國至美國1秒技術也終將實現—打開VR儀器,美利堅近在眼前。
若說“行萬里路”被取代只是開始,那么電子芯片的研制將會對知識造成嚴重摧殘!電子芯片,顧名思義,可將知識存儲于人腦,學生不需“熟讀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也不再夸張,到那時,靜靜地在沙發上翻開劉慈欣的《吞食者》感受不同星球人種間的斗爭或許都是一種奢侈。
老師也由機器人代替,機器人可毫無情緒地一日工作24小時,同時開啟“教導模式”“啟發模式”“監督模式”,老師的兩只眼睛又怎敵得過機器人的“火眼金睛” !
……
在教育中濫用科技將導致后
患無窮!
讓我們攜手展望,未來應是這般:
多功能教學樓被好好利用,來幫助教學的實施,“皮膜”并未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反倒是同學間感知他人情緒憤怒或哀傷后,進行開導并安慰對方,VR技術不是代替出行的工具,而充當了模擬災情發生的“救災能手”,MH只代替人完成繁雜瑣事……學校,真正成為未來世界中靈魂的橋梁。
勿讓機器成為海洋,學校當是書聲郎朗。
祝:學校和諧美好!
一位21世紀的中學生
2016年7月29日
后記:
完成這封信,已是深夜,筆來不及放下,就已進入夢鄉……“歡迎來到25世紀,諾蘭前輩!”看著我疑惑的雙眼,空中又響起“您已是聞名世界的大生物學家了,經過您信中的建議,我們嚴格控制學校中機器的使用,如今學校真得變成您說得那樣,和諧而美好了!”
我順著指示向前望去,只見學校的教室已是圓形的泡泡,隨意浮在空中,或落在地上,老師,學生們,還有兩個機器人在操場玩著老鷹抓小雞,“Andy,這次就算了,讓讓我吧!”只見一個小女孩對機器人撒嬌,這當是未來學校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