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飛,全守村,李文明,謝 燮,趙辛敏,王 磊,趙寒森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西安 710000)
中國西北部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新發現
楊生飛,全守村,李文明,謝 燮,趙辛敏,王 磊,趙寒森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西安 710000)
從成礦地質的角度來看,我國西北部正好處于特提斯構造以及中亞構造的中間地帶,其中包括華北克拉通與塔里木克拉通的基本構造。經過較長時期的地質演變,裂解后的成礦帶逐步演變成了微陸塊,這種演變歷程代表了西北部最基本的成礦構造特征。近年來,中國西北部陸續發現了很多新礦區,這些新發現也從本質上證明了巖漿作用與成礦地質的內在聯系。對于中國西北地區而言,應當明確成礦地質的基本特征,結合現階段的找礦新發現,探究未來的找礦工作方向。
中國西北部;成礦地質特征;找礦新發現
中國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同時也蘊含了較大的找礦潛力。很多區域長期以來都是荒無人煙的,亟待進行全方位的找礦與勘查。最近幾年,針對西北地區,人們陸續進行了多樣化的找礦活動,這有利于突破找礦勘查的盲點,帶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1]。在找礦過程中,地質勘查人員逐步突破了對于銅礦、鐵礦以及鉛鋅礦等找礦盲點,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礦產開發與礦產勘查的重要基地。由此可見,中國西北部的很多省份都具備獨特的礦物資源優勢,而近些年來的找礦成果又可以為西北部區域提供最基本的經濟支柱,確保了長期性的產業提升。
從本質上講,我國西北部位于不同構造區域的交錯地帶上,其中包含華北克拉通與塔里木克拉通兩個地段。經過較長時期的地質演變,在克拉通裂解的作用下,中國西北地區逐漸構成了微型陸塊。由此可見,西北部經過長時期的地質演變,才表現出現階段的基本成礦特征。在微型陸塊與克拉通的造山帶附近,山體表現為明顯的周邊增生效應。受到大陸運移的強烈影響,大陸邊緣表現出明顯的增生現象。此外,陸塊邊緣與造山帶的長期增生現象也構成了金屬礦床的內生條件[2]。
中亞造山帶可以縮寫為CAOB,也被稱為阿勒泰構造帶。從延伸方向與地質特征的角度來看,中亞構造帶整體上呈現東西延伸的趨勢,因此表現為圓弧形的特征。中亞構造帶開始于阿勒泰山脈,終結于東部的斷裂帶。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板塊消減與地幔作用共同導致了島弧巖漿巖的存在。與之相比,特提斯構造處在南側的歐亞大陸內部,這個構造區域本質上應當屬于造山帶,是漂移微陸塊與大陸斷裂作用的結果。歐亞大陸與造山帶相互碰撞,由此形成了高原區域的造山帶,這個區域蘊含了多樣的礦物資源。
進入晚古生代后,大火成巖省以及地幔柱結構加快了發育速度,這兩種結構的迅速發育有利于形成西北區域的典型礦床,同時也提供了所需的找礦條件。在形成微型陸塊的中期與后期,變質礦床逐漸具有了沉積性的特征。克拉通構造的板塊邊緣受到增生作用影響,巖漿運動與地幔構造相互結合,這種狀況也給現階段的找礦進程提供了新線索。例如,阿吾拉勒地區蘊含了豐富的磁鐵礦,在火山巖漿噴出的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磁鐵礦床。相比于其他地區的磁鐵礦床,阿吾拉勒地帶的礦床具有更明顯的找礦價值。找礦人員具體在探究石炭紀的火山巖成因時,也可以借鑒磁鐵礦床的形成機理。由此可見,中國西北部具備十分典型的成礦特征,因此蘊含著較大的找礦潛力。例如,火燒云鉛鋅礦床本質上屬于鉛鋅礦,而三江造山帶與喀喇昆侖相互結合的鉛鋅礦床也構成了很重要的西北成礦帶[3]。
首先,塔里木克拉通屬于前寒武紀的典型成礦區域,這個成礦區也具有顯著的前寒武紀特征。從基本特征來看,上疊盆地以及西南邊緣的銅礦床與鉛鋅礦床具有較大的成礦規模,這兩種類型礦床誕生于白堊紀與侏羅紀時期。在礦區的東北部,勘探人員也在外圍的羅布泊發現了鉀鹽以及其他金屬礦物,包括東南邊緣的變質型沉積鐵礦床。在對新生界開展的找礦工作中,人們現已探明了該地蘊藏很多油氣田[4]。相比于塔里木克拉通,華北西段的克拉通不僅富含煤炭以及油氣資源,還含有邊緣的鈾礦與砂巖礦產。因此從目前來看,西昆侖東段以及東昆侖的鉛鋅礦表現出較高的成礦調研價值。
其次,最近幾年勘探人員著手勘查了火燒云鉛鋅礦,對此類礦床展開了全方位的勘探。從現狀來看,人們主要在侏羅紀的灰巖段內部探明了儲量較豐富的碎屑巖以及其他礦體,這種類型的硅質碎屑巖具有典型的膠結物特征,因此可以歸為非同生礦床。受到地質作用的影響,大量礦物被反復搬運,表現出礦物聚集或者礦物遷移的特征,所以有必要拓寬找礦視野。除了晚古生代以及新生代的成礦時期之外,早古生代也是鎳礦形成的關鍵時期。未來在找礦實踐中,勘探人員要致力于尋找更多的銅鎳礦與其他礦產,這種找礦方向有利于探明更豐富的礦物儲量。
第三,中國西北部最主要的鐵礦成礦帶位于阿吾拉勒地帶,這個地帶現已探明了多種鐵礦以及磁鐵礦。與之相應,阿吾拉勒地帶也具備獨特的成礦構造,對此應當密切結合石炭紀火山巖來進行勘探。由此可見,磁鐵礦并非僅僅來源于島弧火山巖,與地幔柱、裂谷火山巖之間也具有密切的聯系。截至目前,很多學者已經逐步認可了這個找礦發現,這項發現也提供了關于地質演化的觀察視角,有助于豐富現階段的找礦成果[5]。
西北地區蘊含多種豐富礦藏,其中包含了各種類型的金屬礦以及非金屬礦。早在晚古生代以及新元古代,大火成巖省與地幔柱迅速發育,這種狀態提供了礦床形成的關鍵條件。從現狀來看,中國西北部的大范圍找礦工作正在逐步推進,也獲得了突出的找礦成就。然而截至目前,這項工作并沒有真正實現完善,仍然有待改進。未來在找礦實踐中,技術人員要逐步歸納經驗,在明確成礦地質特征的前提下,服務于全面展開的西北部找礦工作。
1 劉宏麗,付長亮,楊日紅.遙感示礦信息在阿根廷西北部成礦預測的應用[J].遙感信息,2016,(3):155-162.
2 李榮社,陳雋璐,馬中平,等.中國西北部造山帶中幾個古生代俯沖增生楔的識別與確認[J].中國地質調查,2016,(1):44-51.
3 陳 冬,梁樹能.江蘇溧水胡家店地區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預測[J].物探與化探,2015,(4):715-721.
4 李文淵.中國西北部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新發現[J].中國地質,2015,(3):365-380.
5 趙忠華,彭志東,張學元,等.中國北東部火山巖型鈾礦成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鈾礦地質,2012,(3):129-137.155.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 Forming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New Discoveries of Prospecting
Yang Shengfei, Quan Shoucun, Li Wenming, Xie Xie, Zhao Xinmin, Wang Lei, Zhao Hansen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 of Xi'an Geological Survey, Xi'an 71000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llogenic geology, the northwest part of our country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ethyan tectonic and the structure of Central Asia, which include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Tarim Craton. After a long period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the pyrolysis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microblock, which represents the most basic mineralization structure in the northwest. In recent years, many new min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northwest, and these new discoveries have essentially proved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gmatism and metallogenic geology. In this regard, for the northwest region, it should be clea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logenic geology, combined with the northwest of the current discovery of the new discovery, expl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prospecting work.
northwest China;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 new discoveries
P612
A
1008-9500(2017)05-0109-02
2017-03-13
楊生飛(1984-),甘肅張掖人,男,碩士研究生,工程師,從事區域成礦及成礦規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