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靜娟
摘 要: 我園地處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濃郁的花木氛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幼兒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教師要因地制宜,不斷尋找幼兒教育的切入點,尋找花木文化與幼兒活動的結合點,將花木文化與日常的班級活動相結合,為幼兒活動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 農村幼兒教育 花木文化 自然教育
我園地處全國聞名的“花木之鄉”——嘉澤。濃郁的花木氛圍,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陶冶了人的審美情趣,幼兒教育發展了人的鑒賞能力。依托這一地方優勢教育資源,我園認真探討,潛心鉆研,摸索出了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教育活動體系。
一、利用花木文化優勢,賦予幼兒新的教育內容
1.開辟花木實踐基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我園幼兒大部分是農民子女,對花木的種植栽培有小小的認識,我就請當地在種植方面能力強的農民對幼兒進行講解,還根據不同年齡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分別設立了不同的學習專題:例如:“花木的認識”、“花木的種植”、“花木的扦插”、“花木嫁接”、“花木剪枝的學問”、“花木的管理”等。在確立了學習專題之后,我園勞動特色教育就轟轟烈烈地開展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開展勞動教育,首先要解決勞動場所的問題。我園內有一塊空地,我們便將它開辟為勞動實踐基地,命名為“花木實驗基地”,并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各個班分別認養了其中的一塊地,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小朋友利用課余時間在實踐基地上開墾、種植、管理,從而在勞動中體驗到勞動帶來的苦樂酸甜。
在小朋友的辛勤勞動下,我們實踐基地上的花木一派欣欣向榮。小朋友看著自己種植的花木這么好,每個人的小臉上都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幾年里,小朋友在這塊小小的“自留地”上忙碌著,在愉快的學習體驗中獲得了花木種植和栽培的學問和技能,體驗了勞動的樂趣,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情感。
2.利用園內外綠色資源,開展幼兒環保教育。
我園地處嘉澤,這里處處綠樹成蔭,季季花開不敗。我們著手利用有利資源開展環保教育,我們與遠近聞名的“藝林園”、“大樹園”、“夏溪鎮花木市場”、“紫薇園”等單位進行聯系,將其設立為我園的實踐基地,小朋友定期到這些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時小朋友總會帶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怎么會這么高、這么粗呢?”有的會問:“老師,這棵樹的樹葉怎么是紅色的呢?”在每次參觀時,小朋友的身影總是活躍在其中,他們還會向旁人宣傳環保的知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開展環?;顒印?/p>
幼兒園里的花、草、樹、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資源,其對幼兒園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發揮著潛在的作用。我們積極開發園內文化資源讓幼兒園的每一棵樹、每一片綠地、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話,對小朋友的環境品德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幼兒園內還設立了環保崗位并輪流值日,小朋友個個都有自己的勞動服務崗位,爭當“護綠小衛士”。當看到有人亂扔紙屑雜物等違反等行為進行監督批評,小朋友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控制,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們從班級和幼兒園兩個不同的層面,從營建班級文化入手,每個幼兒積極創建富有特色的幼兒小陣地,種植角、衛生角、常規角、環保星星榜等獨特的幼兒小陣地大放異彩,營造了積極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圍,小朋友在各個小陣地的建設和維護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勞動體驗中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勞動體驗中,小朋友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疚幕┐缶睿渲袏W秘無窮。在種植和栽培中,我們請來農民專家們引導幼兒開展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引導幼兒們細心觀察,發現問題,開展實驗,深入探究,在小課題研究中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科學素養。幼兒在小課題研究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和問題,他們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拓寬幼兒活動外延,豐富活動內涵,賦予活動新的活力
幼兒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們因地制宜,不斷地尋找幼兒教育的切入點,尋找花木文化與幼兒活動的結合點。我們將花木文化與日常的班級活動相結合,為幼兒活動注入新的活力。
我們嘗試開展了以花木文化為主題的幼兒活動,實踐證明,這樣的特色活動豐富了幼兒活動的內涵,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例如:“一日花木營銷員”讓小朋友體驗營銷的樂趣;“花木服裝設計展”讓小小設計師們美美地“秀”了一把;“我是小小園藝師”展示了隊員們盆景制作的卓越才能……這樣的幼兒活動真正走進了小朋友的生活,賦予了農村幼兒們活動新的生命力,真正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真諦。
三、利用花木文化,充分整合并善用家長資源
家長與社區蘊涵的教育資源是豐富多元的,幼兒園和教師應當立足于教育的實際需要,分類整理家長與社區資源,思考在教育過程中適當導入各種資源,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整合與運用,使家園合作愉快、有效和優質。如:幼兒園在家長農閑時請一些對花木方面有特長的家長來園教老師、孩子進行對花木的認識、種植、培育等活動。家長在這些活動中增強了教育的自信心、責任感和自豪感。同時,家長的教育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使教師和家長發揮了積極的互補作用,形成了教育合力。
我園在開發花木文化資源,構建幼兒特色教育還只是邁出了很小的一步,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不夠完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但我們充滿信心,因為實踐證明,幼兒活動充分利用地方資源,注重“地方特色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兒教育體系,不但可以使每位幼兒們更深刻地了解家鄉,為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在活動過程中,小朋友不斷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質,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質,為成長為新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棟梁之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幼兒教育工作與地方特色的有機整合還有許多方面的工作有待思考和研究,幼兒教育工作者唯有拓寬視野,孜孜以求,不斷創新,為探索幼兒教育新路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