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鳳翔村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桑 平
(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鳳羽鎮符箓文化調查
——以鳳翔村為例
桑 平
(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 大理 671003)
鳳翔村世代都制作符箓,各種符箓用于家與廟兩個場所。家庭使用的符箓以紙質符箓為主,寺廟使用的以布質、墻繪、木質符箓為主。家庭使用符箓的目的是保護家宅平安,福壽安寧。寺廟使用符箓主要是符箓是寺廟的組成部分。符箓的制作材料和用途都不一樣,但從色彩上都基本遵循尚青鑲黃掛紅的基本原則。本文從制作的材料質地進行分類,從質地的不同解釋不同質地符箓的使用功能和禁忌,詳細介紹鳳翔村的符箓文化在鳳羽白族中的重要性,以及解釋這種傳統文化繼續存在的原因。
鳳翔村;符箓;家與廟;尚青鑲黃掛紅
鳳翔村位于洱源縣城的西南角,距離縣城18公里,是鳳羽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大理州內第二大白族聚居村,總人口7297人,耕地面積6180畝,山林面積6890畝,在鳳羽鎮鳳翔村的家庭和廟宇中都使用各種符箓。鳳羽的白族人民世代制造符箓、使用符箓,鳳羽村符箓是有文字或吉祥動物形象的祈福驅邪用品。在鳳翔村,符箓因材質分為五大類:一是紙質符箓,二是布質符箓,三是墻繪,四是木質符箓,五是餌塊雕。
紙質符箓分吊掛、甲馬、掛錢、天地堂、奏善堂(灶君老爺)。吊掛是每次的寺廟儀式用品,一次一用。寺廟里的老媽媽使用青色、黃色、紅色的紙剪裁好式樣,由當地的書法家寫上相應的儀式主題。比如九月初九北斗圣會時就會在青、黃、紅三色的彩紙上寫上“九皇圣會”,一掛一字,字的兩邊還會寫有對聯。每一位神明塑像面前都會寫上相應的介紹,如千手觀音的吊掛上大字寫“九品蓮花”,對聯上寫“千手千眼觀世音”“觀音妙善南海岸”“法僧常在普陀山”“楊柳枝頭撒甘露”“燈影紅浮坐蓮臺”。
鳳翔村眾多商鋪并沒有掛上符箓,采訪了幾位當地人,他們表示商鋪不是家,不用掛符箓。符箓貼于家里的源流是因為“年”這種怪獸,為了抵御“年”,家家戶戶都要掛符箓。在鳳翔村符箓的需求幾乎是剛需,在家貼符箓沒有什么特別的禁忌。
吊錢一字一掛,由當地書法家寫上福壽康寧,和寺廟中的吊掛幾乎形制無二,不同在于寺廟中吊掛一會一換,而吊錢、甲馬、天地堂、灶君都是一年一換,都是大年三十換天地堂。
天地堂貼在院子里墻壁上制作的小房子里,如果有老人的家庭就早晚都上香,如果沒有老人,上香的頻率就低一些。按照當地人的說法,客家人才把天地堂擺正堂,白族人把天地堂放院子里,可以沒有照壁,可是不能沒有天地堂。天地堂的符箓兩邊寫“一誠由己格”“五福自天申”,中間是“天地堂”,兩邊還有“日月”,天地堂的墻上小閣中間寫“天地君親師位”,對聯一般寫:“敬天地大德,報父母深恩”,門頭寫“致中和”。這里所說的客家人,是除了白族人之外的人。在院子里的天地堂就是一個小型的房子,有些人家還會有敬酒和供奉的食物。
布質的符箓種類有二十四節氣、龍鳳旗、龍傘、吊掛四種符箓,出現在每個廟宇里。二十四節氣用楷書寫在戲臺上的頂墻和右側偏殿掛的錦旗上,七十二候是將二十四節氣的每一節氣分為三候,一候為五日,每候都有與之對應的應時而生的自然現象,叫候應。錦旗為長形,除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以外還寫有道教的神祇名諱,均為正黃色的底布上用朱紅色楷字書寫。如“立春正月氣節之神”同等的字都是用朱紅色書寫。而“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雨水”的七十二候的部分為小一號并且是青色字。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的錦旗挨個串起掛于神像兩側,旗下方綴有流蘇。很多儀式和節氣以及月歷都是息息相關的,農村生活中月歷和節氣比陽歷要更適合其生活需求和農作物的生長規律。二十四節氣從色彩上也遵循尚青、鑲黃、掛紅的原則。
墻繪的符箓是文昌宮以及三教宮天子臺上的八卦圖,在廟宇樓閣中突出高于地面的臺子叫天子臺,受訪人李先生(67歲生于1950年)表示制作會場用品屬于公益,不收取費用,紙質的吊掛也是他幫忙書寫的。文昌宮天子臺上的天八卦是他和畫家的合作,被邀請來畫八卦的畫家不懂八卦,整個八卦的制作耗時兩天,他負責指導以及文字的書寫。天子臺上的八卦底色以天青色、黃色為主,輔以大紅色的燈籠和龍鳳幡。中間陰陽的部分畫了一只有胡須的黑魚。第二層以黃色為底色寫有八卦。第三層以天青色為底,寫了十二時辰,每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第四層以黃色為底色寫了二十八星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第五層以白色為底,用黃色繪制了二十八星宿相應的形象。第六層純天青色圖形都以里為上,以外為下。李先生對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二十八星宿的了解都是來源于書本。
木質符箓分為木刻符箓、木繪符箓。木質符箓的雕刻者李師傅(67歲生于1950年)出生在鳳羽,小學畢業就開始雕木工,制作木工是家傳,因為李先生的父親就是劍川人,并且世代為木工。在李師傅的雕刻作品中,有祖傳圖案,收錄了家里長輩的圖案,更多是自己設計圖案并且進行雕刻。木質符箓用于印刷天地堂,各種神祗的甲馬。比如賜福堂的甲馬,左聯“南極賜鴻禧”,右聯“東皇增福祉”,中間“賜福堂”,在對聯中間有一位神祗,左右兩位童子,制作好的符箓由他夫人印刷并售賣。在三教宮和文昌宮天子臺上的浮雕龍頭就是由他雕刻的,大殿內的龍是升龍,天子臺上面外面降龍,龍頭是請劍川的師傅一起幫忙制作。制作需要純一百個工,就是一個人要做一百天的意思。木質的龍要涂上漆,不淋雨,可以保持幾百年不壞。這幾所寺廟的木雕都是貼新補舊的基礎上再加以彩繪。李師傅說:“龍是有五爪,在看不到的地方藏起來了一爪”。在木檐下分別是兔含靈芝、鱷魚、雙鳳朝陽、雙鳳掛彩、獅子頭。制作木質符箓的禁忌就是要吃素,龍的染色以青色為主,鑲嵌黃色,掛一點紅(龍尾和龍舌)。木質符箓有驅邪祈福的作用,在我國最早是桃木做的桃符,而木質也由于比紙質和布質更易保存的特點,成為更具有持久性的載體。
白族民族民間特色的餌塊雕是儀式上的祭祀用品,這種餌塊雕是整塊雕,有各種形態:鳳凰、龍、花、桃子,著青色、黃色、紅色。每次廟里舉行儀式都會制作,餌塊是用米漿做成,餌塊雕是在整塊餌塊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配以青色的柏葉,作為敬獻給神明的食品。每一次祭祀活動做一次,與其他符箓的區別在于,它是獻給神明、先祖的,并且是可以食用的。紙質、木質、布質的符箓都屬于男女分工合作,而餌塊雕的創作卻是婦女獨立完成,是白族婦女在廚房中的造型能力、想象力、創作力的體現。餌塊雕是異于紙質、木質、墻畫的符箓,餌塊雕不僅是祈福驅邪,還有敬獻神的意義。
以上符箓的制作從色彩上基本上都遵循尚青、鑲黃、掛紅的原則,就是說符箓的制作都是以青、黃、紅三色為主,從順序上是以青色為主,占據面積最大,黃色為輔,紅色最少,一般以末尾飄帶的形式出現,表達了鳳翔村白族人民的宇宙觀、禍福觀。青色代表南方,是天,紅色是地,中間的部分書寫上吉祥的文字,可以祛除邪穢。
符箓只出現在家與廟,并不會出現在學校、公廁、商鋪、村公所等行政機構。傳統的儒式中國的中心其實是在家與廟。在家與廟中的祈福驅邪用品,材質不同,用途不同,但是卻長久地鑲嵌于鳳翔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周期性不停地再造。制作者在其中表達了自身的創作思想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一直傳承不息。然而無論是制造者還是使用者都會日用而不知,知則不全,符箓像一只網,將整個鳳羽人民籠罩在一種精神氣氛中,而這種精神氣氛則是學習、田野勞動、商業活動之外的精神領域。
在紙質、布質、木質的符箓制作中,男性和女性各有分工,在合作的過程中增加了交流,這種合作分工是和諧的基礎。墻畫是只有男人的合作,在傳統的中國,知識掌握在更多的男性手中,在私塾和書籍中他們獲得祖輩傳承的生活經驗以自然科學的規律,經過藝術的加工,通過這種形式潛移默化地繼續進行傳承。洱源極具特色的餌塊雕是婦女獨立作業,傳統的婦女的生活分工則是在廚房。餌塊雕充滿各種造型的藝術氣息,表達了白族婦女對生活的觀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可以預測餌塊雕會在白族婦女的想象和創造力中得到新的活力和開發出更多的造型,作為一種文化特色走向未來。
[1]崔玉霞.二十四節氣中的文化底蘊[J].農業考古,2009(3):162-166.
[2]白冰.“二十四節氣”中的中國傳統色彩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5.
[3]周紅,尚超.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以二十四節氣為例[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57-158.
[4]蕭放.二十四節氣與民俗[J].裝飾,2015(4):12-17.
[5]陳霖.從八卦太極圖看二十四節氣養生[J].中國醫藥導報,2010(3):100-102.
G127
A
桑平,女,白族,云南大理,研究生二年級在讀,民族研究院,研究方向: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