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源
(深圳市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基于材料創新應用的傳統文化再造實踐研究
賈思源
(深圳市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00)
本文將以傳統文化再造為主題,分析中國傳統材料及工藝的重要性,以及它分別對工美藝人、設計師、品牌企業、消費者的重要性。通過具體案例剖析“開物成務”作為文化再造核心方法論的應用研究和部分成果,為廣大設計師、工美藝人和品牌企業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源泉。
文化再造;工業設計;傳承創新;開物成務
目前各個地區傳統材料和工藝在當代社會呈現出中斷與傳承并存、斷裂與延續交織的復雜局面,有的地區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消失殆盡。無論是對于中國自主品牌還是設計師、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中國傳統的材料及工藝都是“創造力的源泉”。
(一)傳統文化再造對于自主品牌的意義
每個產品品牌都代表了該品牌旗下產品在消費者心智中占領的地位,而說起產品我們不得不提“好產品”的三個緯度:
1.能用的產品
代表了產品合理的定義、穩定的品質,它能夠讓用戶通過該產品達到自己想要的功能或者想達到的目的,它滿足了用戶安全層面的基本需求。
2.好用的產品
這個緯度的產品需要經過工業設計思維的推敲和打磨,使其定義更優化、人機交互更科學再加上綠色環保的材料、充滿藝術美感的造型和色彩等,它能夠為用戶帶來基本功能的同時提升用戶體驗,它滿足了用戶精神層面的需求。
3.期待擁有的產品
這類產品除了以上兩個緯度,還具有良好的故事性,可以使用戶在購買、使用產品甚至后續服務的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它滿足了用戶心靈層面的需求。
(二)傳統文化對于設計師的意義
1919年4月,位于德國魏瑪的“包豪斯設計學?!背闪?,后更名為“魏瑪包豪斯大學”。作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設計學院,它的成立標志著現代設計教育的誕生,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包豪斯在世界現代設計教育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使得中國乃至全球的工業設計師幾乎師出同門。
工業設計在區域化發展的過程中,北歐、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工業設計與本民族和區域的文化交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包豪斯所創立的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在80年代初期引入中國之后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近十年左右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設計力量已經得到全球權威設計獎項和商業的認可。
(三)傳統文化對于消費者的意義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于本地域和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它折射了土地、人、生產之間的關系,并通過“饋贈”和“流轉”,在縱向的歷史和橫向的生活片段中進行傳承和發展。這些作為文化載體的材料和工藝,與中國消費者有著天然的精神共鳴和親和力,不僅彰顯著技藝價值,還蘊藏著思想和文化價值,最終構筑了整個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中,我們可以清晰判斷,中國的消費層次目前已經跨越溫飽階段,正由小康階段向富裕階段邁進,所以“社會需要”和“尊重需要”所能帶來的歸屬感以及“自我超越”的成長,將是需要滿足的對象。該階段,安全能用的產品屬于底層基本配置,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訴求,消費者更想要的是故事性和藝術美感兼具的產品。
“開物成務”是傳統文化再造的核心方法論,是指通曉萬物的道理并按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源自《易·系辭上》:“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薄伴_物”即解構,“成務”即再造?!伴_物”就是要對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材料和工藝,例如雕漆、刺繡、陶瓷、景泰藍、竹編、竹刻等進行搜集、整理、詮釋、展示,深入了解材料特性和工藝流程,并對其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建立材料基因庫和材料圖書館,為其工業化大規模應用和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一套通用的方法論?!伴_物”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合工藝美術企業、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設計師、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資源,并借助資本的力量才可能完成。“成務”就是要用工業設計的思維,以國際化視野重新審視“開物”的成果,在統籌市場訴求、流行趨勢、工藝量產性、材料環保性等因素的基礎上,結合產品應用場景和使用人群,將其融入合適的產品,使其達到產品升華、文化傳承的目的。
傳統文化再造主要分為三個階段:①再現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元素直接體現在現代創新產品中。②運用傳統文化,在解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體現傳統文化的神韻。③感受傳統文化,此時的產品上已經很難找到顯性的傳統元素和符號,而是在領悟造物與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的再生式發展。
通過以上分析,基于材料創新應用的文化再造是貫穿文化再造三個階段的基礎和載體。如果把一個產品的定義比作是“血”,那么材料和工藝就是“肉”,開物成務就是它的“靈魂”。
通過工藝美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途徑,我們可以系統了解中國傳統材料和工藝的分類、分布、特色。例如:工藝美術行業就有11個大類、65個種類、83個小類 ,一共1881個品種。下面就以雕漆和刺繡兩個品類的實踐為例,說明“開物成務”方法論的應用價值。
(一)北京宮廷雕漆的創新應用
雕漆是中國傳統民族藝術,至少有一千四百余年歷史,橫跨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在明清兩朝還是皇家宮廷工藝器物,歷來具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藝術價值。雕漆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漆雕、剔紅、剔黃、剔綠、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統稱雕漆。雕漆工藝是中國漆工藝的一個重要門類,也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之一。它體現了我國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和聰明才智,是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的瑰寶。雕漆與景泰藍、象牙雕刻、玉雕齊名,被譽為京城工藝“四大名旦”之一。但是,傳統雕漆工藝流程復雜,效率極低,在胎體上刷二十幾層才能增加1毫米的厚度,且每層大漆的自然風干均需要少則兩天多則五六天的時間。再加上手工雕刻的局限,一件作品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如此珍貴的材料和工藝只有在宮廷才能享用。
“開物”階段通過與北京雕漆第六代傳承人合作,在天然大漆的基礎上優化配方和工藝流程,開發可以快干的漆板制作工藝代替原本需要大量時間的刷漆工藝。通過逆向工程將宮廷經典素材以及大師創作作品可以數字化保存甚至編輯,運用現代精雕設備實現小批量生產,大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俺蓜铡彪A段通過與全國知名設計師和高校等進行合作,將雕漆材料和工藝通過工業設計的手段應用到現代消費者的使用場景。
(二)刺繡的創新應用
刺繡,古代稱之為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刺繡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隨著工業化的不斷深入,目前機繡已經在服裝鞋帽等領域得到廣泛的市場化應用。但是最原汁原味的手工刺繡由于應用局限等原因,市場正慢慢萎縮,基本只有在高端服裝服飾上得以體現。
“開物”階段通過與蘇繡、湘繡的工藝美術大師及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將不同繡種的共性和特性進行大數據整理和分析,從題材、圖案、色彩、針法、線材、染料等不同緯度進行解構和梳理。形成刺繡素材庫和定制生成軟件,為不同行業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俺蓜铡彪A段通過不同領域設計師與工藝美術大師的一對一合作,以跨界的思維碰撞出一個個創新的案例。目前手工刺繡已經應用在一些輕科技產品上,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前沿科技的結合,產品深受國內外高端消費人群青睞。除此之外,還在手表、箱包等領域以多材質結合的方式驚艷亮相,深受年輕時尚人群好評。
綜上所述,以材料和工藝為載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當代社會的良性發展、對于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于中國本土設計師奠定自身國際地位、對于中國自主品牌的建立和健康持續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伴_物成務”作為文化再造的核心方法論值得更多人不斷應用和完善。同時,文化再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同階段和過程系統化穩步推進才能完成。
[1]楊吟兵.傳統材料在當代設計中的藝術化運用[J].包裝工程,2016(12):1-4.
[2]車婷婷.基于文化區視角的民族地區旅游商品開發研究——以黔桂湘侗文化區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7(4):599.
[3]王曉菲.日本現代工業設計對傳統美學的繼承和發揚[J].工業設計,2016(11):118.
[4]周錦章.數字化平臺與傳統民俗文化的保護[J].紅旗文稿,2011(5):31-33.
G124
A
賈思源(1980-),男,漢族,河南南陽人,學士,深圳市上善工業設計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設計整合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