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承杰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措施分析
林承杰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也有了新的要求。新媒體環境影響著大學師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確實取得了較多的成績,但是實際上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也面臨更大的挑戰,本文就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和解決路徑進行分析。
新媒體環境;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措施分析
21世紀以來,新媒體行業在迅猛地發展,國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被影響。21世紀已經成為手機+網絡引領的媒體變革時代,媒體傳播形式被改變,而且對大眾的人際交往和信息傳播也有巨大的影響,各行各業都面臨著改革。大學生作為走在時尚巔峰的人群,新媒體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改變更為巨大,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也在慢慢改變。筆者在時代發展的思潮中對新媒體傳播方式和環境對大學文化建設的影響和沖擊進行分析。
(一)信息傳播載體的多元化
第一,物質載體。新媒體技術在大學教學中已經普遍地應用,而且新媒體網絡教學方式也活躍了課堂氛圍。第二,精神載體。新媒體的傳播挺多,傳播方式較迅速,現在教育部也認可這種政治教育方式。第三,制度載體。制度載體也是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現在的新媒體在制度載體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新媒體也使得大學的文化制度更加成熟,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
(二)受眾范圍廣元化
第一,新媒體是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是采用新媒體方式獲取信息,其主要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方式獲得信息。第二,新媒體工具較多。現代一般大學生每個人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機,其可以輕松地實現信息的獲取,這種方式也使得大學生視野擴大,其更容易獲得各種信息。第三,新媒體是大學生交往的主要渠道。微博、QQ、微信等是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第四,新媒體工具也應用在課堂上。新媒體改變了現在的教學方式,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應用新媒體技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第五,新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有應用。為了宣傳,現在很多的校園活動中都采用新媒體形式進行活動信息的傳播。
(三)教育方式逆向化
新媒體的普及產生了新的教育方式。廣播發明使函授授課方式產生,而新媒體促進了慕課教育方式的產生,現在的大學校園中教育方式已經發生了逆轉,傳統的師生關系已經被打破,學生和老師的等級關系也被重新定義,而且尊師重道觀念也受到了威脅。新媒體形式的出現,降低了授課中教師為授課主體的教學方式,學生和教師之間更像是一種朋友關系,教師主導課堂的教學方式逐步地被打破[1]。
(一)沖擊大學生的價值觀
大學文化就是培養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大學的主要功能就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但是現在大學校園的這一文化功能受到了新媒體的影響。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也嚴重受到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傳播方式自由、隱蔽,這也導致了大學文化的開放,但是新媒體環境中有很多錯誤的言論,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有消極的作用,可能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思想,對新媒體傳播內容的盲目相信,也會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大學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會減弱,主流文化的地位也會下降。
(二)減弱大學文化的引導功能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被新媒體快捷、豐富的信息虜獲,其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大學生的視野,但是其對大學文化引導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大學生長期在網上了解新媒體信息,其對校園文化的重視程度也就會降低,而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等都有重要的影響。大學生對新媒體的依賴也會導致大學生學習能力的下降,對知識的獲取方式改變,對大學生的學習很不利,這是新媒體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沖撞,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大學校園的文化建設工作,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減弱了大學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引導[2]。
(三)導致大學文化建設工作失效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和觀念都受新媒體的影響,其價值觀的形成與新媒體也有很重要的關系,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小,而且大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大學很多的文化組織和社團等都受新媒體的影響,很多活動的開展都是以新媒體為依據,新媒體在各個活動中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而現在的大學中很多處于校園文化建設崗位的人員和一些建設機構都處于劣勢,對大學生的了解程度不夠,而且對新媒體技術的敏感程度和重視程度也不夠,由于其錯誤的估計,所以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往往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其機構和人員舉辦的活動也沒有良好的反饋,其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并沒有起到作用。現在社會空間更加廣闊,主體更加多元化,而大學若是不改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一定會喪失文化建設的主動權[3]。
(一)引入新興媒介,實現互動式教學
大學校園中對網絡文化建設工作也要高度重視。現在大學生對網絡十分關注,其對網絡也很了解,所以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就要重視對網絡文化的建設。在教師的教學中也可以利用新的媒體形式,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介紹,對新媒體資源進行利用。校園網絡媒體的建設一定要有專業的人員進行,其要具有較高的心理和政治素質,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要重視對正能量的傳播,對校園網絡的教育功能也要重視,掌握網上思想教育的主動權。并且工作人員要根據新媒體的特點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如,利用圖像、聲音等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4]。
(二)校園文化與媒體融合
校園文化的打造有很多方式,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為宣傳板報、校報和廣播等,這些方式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有重要的作用,而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特點不同,但是這些媒體形式都可以結合,建立多元化的媒體傳播平臺,實現新舊媒體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全方位地呈現校園生活。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的共鳴,而且新媒體形式比傳統媒體更容易實現互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采用多種媒體形式也能在出現一個事件或是話題時,搶占輿論先機,把握輿論的導向,將宣傳工作做得更加細致,達到校園文化建設的目的[5]。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新媒體對大學生的主要沖擊就是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呈現“虛擬化”“空心化”的特點,所以在面對社會的時候就會“簡單化”“冷漠化”,難以適應社會上的工作崗位,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現在很多學校都組織了很多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將大學生從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轉移出來,而且還可以增強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實現良好的人際關系網。一般學生開展的都是文體活動、暑期下鄉活動、夏令營活動、社會實踐等,這些都是較為有效的方式,開展也比較簡單,沒有太多的技術要求[6]。
綜上所述,現在我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受到新媒體的巨大沖擊。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生活等都有巨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被打破,現在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面臨巨大的挑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更加困難,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接觸的網絡和信息等都比較多,其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且新媒體會減弱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大學校園文化很有可能失去效用,所以在大學校園中,要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引入新興媒介,實現互動式教學,校園文化與媒體融合,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利用新媒體形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1]王鳳,李英.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學周刊,2015(31):222-223.
[2]田衛蒙.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5(1):227.
[3]馮莉,田園.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4]魏松.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探研[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32,140.
[5]李萌,張梓群.淺析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3):226-227.
[6]曹陽.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3(7):6,17.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