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怡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成形針織服裝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張夏怡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成形針織服裝在轉變新時期下,要實現對傳統文化和新工藝的傳承和創新。設計理念是服裝設計的種子,從紗線開始設計到成形針織作品,設計理念的種子發芽、開花、結果,如何使設計理念保持時尚感是創新成形針織服裝設計的關鍵,本文將從自然生態、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新材料、高科技這些設計理念元素出發,分成三個方面來闡述創新設計理念,在創新設計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四個創新途徑實現針織服裝設計的創新:運用解構法、變化組織解構、運用裝飾手段、創新后整理工藝,通過服裝設計中典型具體實例來增強解說性,希望能為成形針織服裝設計提供參考價值。
針織服裝;產品設計;成形;傳承創新
成形針織服裝以其表面線圈具有伸縮彈力,滿足消費者對舒適度、運動性能的需求。但是,隨著成形針織服裝品種、數量、質量的迅速發展,以及國際市場對針織服裝的外衣化、時尚化、高檔化要求的提高,成形針織服裝如何在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中實現創新,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文章從成形針織服裝的概念出發,分析了國內成形針織的行業發展,論述創新設計理念的重要意義,最后給出切實可行的幾點針織服裝設計的創新途徑。
成形針織服裝從制作程度可分成半成形針織服裝和全成形針織服裝。半成形針織服裝一般不需要經過裁剪,它根據工藝要求,把各種成形衣片或個別部件用紗線縫制加工,根據不同成形方法呈現不同的半成形服裝。全成形針織服裝同樣不需要經過裁剪,它直接在針織機上織出成品,因為成形針織服裝是整體織制,成品具有很強的彈力,成為消費者要求舒適度和運用性能的服裝首選。
(一)成形針織服裝的行業現狀
成形針織服裝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在改革開放后猶如一匹黑馬迅速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成形針織服裝推出休閑風和時尚風,逐漸讓針織服裝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國外針織服裝市場不斷擴大,帶動了國內成形針織服裝的生產量提高,成為重要的成形針織服裝生產和出口大國。但是,成形針織服裝行業的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例如,技術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夠、設計力量不足、國內知名品牌不多等,這些微小卻又亟待解決的問題會影響到成形針織服裝行業的發展,必須予以重視并積極解決。
(二)成形針織服裝的行業發展
隨著世界經濟文化大發展,中國消費者在良好的生活水平條件下開始追求衣著上的時尚、品牌,這促使原本以舒適、健康為標準的中國成形針織服裝設計進行創新:織制風格向外衣化、時尚化、高檔化、功能化、舒適化、品牌化發展;織制技術向精密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化、全球化發展;織制材料向多元化發展。
設計理念是作品設計的先導,是設計師賦予作品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的過程,是設計的關鍵所在。成形針織服裝設計要有創意的設計理念,再選擇合適的織線和款式進行織制,好的設計理念能體現紗線優勢和成品優勢。
(一)自然生態創新理念
綠色生態理念是當前可持續發展中最基本的理念,大自然擁有豐富的事物形態、色彩、材料都為設計提供了很棒的靈感。針織服裝設計師借鑒大自然的細節:色彩、氛圍,使針織服裝設計與自然有交織,消費者在選擇時滿足了自然舒適的需求,也向消費者傳達了綠色環保、可持續的消費觀。
仿生自然生態理念。自然生物的組織結構、色彩選擇給服裝設計提供豐富的靈感,以玉露葉片為設計靈感,為體現玉露葉的紋理密度,設計時采用局部編織和正反針制作工藝。對于玉露葉玲瓏剔透的色彩,設計時采用亞麻和天然絲紗線混合編織,同時,還有雙面提花和浮線工藝來表現玉露葉的生機綠色。“日落大道”針織連衣裙,主要借鑒日落余暉的自然色彩,采用亞麻、棉、羊毛營造溫馨的舒適感,通過提花、嵌花、局部編織營造落日余暉的紋理效果,工藝、材料、色彩都十分契合“落日大道”的設計理念。
生態環保理念。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是一個世界問題,人們對環保的要求也深入到服裝設計行業中,對服裝設計的要求由美觀向健康、環保轉變。針織服裝設計的環保可從資源的高利用、低浪費著手,具體可從從材料、加工過程進行環保,例如天然纖維和化工纖維混合使用,不僅具有原有的舒適度,還能提高服裝耐磨性,重要的是減少天然纖維的消耗。
(二)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創新理念
服裝設計中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傳統的繼承和創新,所以,吸納和借鑒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傳統手工藝一直是成形針織服裝設計創新的立足點。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不僅給本國的設計師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也是國際時裝設計大師的重要靈感來源。在國際時尚舞臺上的作品,它們吸收借鑒中國傳統文化,然后非常自然地融入時尚元素,一躍成為時尚潮流和典范,而國內大部分設計師對傳統文化的借鑒還停留在符號化、表面化階段,同時沒有敏銳融入時尚元素,使得中國成形針織服裝在國際上的創新度不夠。因此,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和創新,對成形針織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三)科技與新材料的創新運用
在信息時代中,科技所謂無處不在,服裝設計行業借助高科技元素實現設計上的突破,尤其是一些新穎、時尚的設計作品,借助科技元素和新材料帶來的靈感和功能效應,在一些重要的設計大賽中斬獲頭籌,第12屆ITS上獲獎的浸硅針織服,采用浸硅樹脂新材料織制出建筑感,同時不乏棉花糖般的可愛感,打破了傳統真摯的紋理視覺效果,作品整體十分時尚、簡潔,卻又堅守針織的廓形。因此,在科技迅速發展的當代,成形針織服裝設計創新要善于運用科技成果為作品提高時尚度。
(一)采用解構手法
解構手法是指打破傳統設計符號的固有形態、又保持原有意圖,進而實現傳統文化演變成現代新符號元素的處理方法。其中可解構元素包括服裝造型、材料、色彩、圖案紋理,讓這些結合時尚感呈現新格調。“裂帛”設計師從傳統太極圖案中獲得靈感,將針織服裝的肩線、側縫線、前中心線進行解構,融入電腦提花工藝,一款時尚又經典、個性又傳統的服裝設計作品誕生了,這很好地詮釋了成形針織服裝傳統與創新并存的原則。
(二)變化組織結構
成形針織服裝無論是半成形還是全成形,都是通過紗線織制而成,所以,無論是手工織制還是機械織制,設計師都可以改變織線組織關系來改變設計效果。同樣用“裂帛”設計師的作品來舉例,“裂帛”設計師阿靜在傳統平放組織加入電腦提花工藝,改變原有的織線組織實現如意紋樣,這是一款既傳統又時尚的作品。
(三)運用裝飾手段
針織服裝除了繁復、美麗的織制技法,還要有必要的裝飾手段,刺繡、燙鉆、加裝繩帶這些簡單的裝飾手段就能為作品增色不少。“裂帛”設計師學習漢畫像磚紋樣,通過計算機技術將漢畫像磚紋樣進行重組制成現代氣息的紋樣,再手搖繡將這些改造后的紋樣裝飾到不規則的針織服裝上,使得衣服的時尚感立竿見影。針織服裝設計的時尚感除了改變織線紋理結構,還可以在裝飾上錦上添花,簡單的裝飾能為服裝增色許多。
(四)創新后整理工藝
一件設計作品從構思到制作是設計的亮點,人們很容易忽視后續的整理工藝。針織服裝設計的后整理工藝在現代信息技術、納米材料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高科技的幫助下逐漸功能化,功能化的優勢就是使得針織服裝獲得防水、防污、防靜電、抗菌、自清理等功能,這些新型的后整理工藝滿足了消費者對服裝的特殊功能需求,自然成為現代人們購物的人性化需求。后整理工藝的在科技的支持下實現創新,也是對針織服裝設計工藝的創新,更容易將時尚的元素融合進去。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給針織服裝設計提供豐富的設計元素,所以,對成形針織服裝設計傳統文化的傳承是進行創新的根基。現代成形針織服裝設計理念的創新突出文化內涵和時尚元素的結合,同時一個不可忽視的條件就是針織服裝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當今全球生態出現危機,人類滿足物質需求的前提是保證生態環境,所以,自然與環保理念將一直作為服裝設計創新的物質前提。在世界經濟文化大繁榮的背景下,消費市場對多元文化的需求更高,所以,在針織服裝設計實現創新時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為創新奠定文化基礎。在科技時代,服裝設計靈感來源很大程度上來自高科技和新材料的啟發,所以,針織服裝設計要有創新的設計理念,通過創新的設計途徑賦予針織服裝時尚感。
[1]潘早霞.傳統元素在現代成形針織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針織工業,2014(9):63-65.
[2]唐蔓若,郭瑞萍.針織成形服裝設計理念的創新與實踐[J].針織工業,2015(7):92-95.
[3]蔡玉琦,郭瑞萍.局部編織工藝在針織成形服裝中的創新設計[J].針織工業,2014(12):18-20.
TS94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