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周才仁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博物館,青海 玉樹 815000)
淺談文博理論知識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重要性
葉周才仁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博物館,青海 玉樹 815000)
自從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博物館文博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因此在開展文博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與時代接軌,對思想進行更新,對工作方法進行改進,從而能夠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保證文博工作可持續發展。本文以玉樹州博物館震后新建為主要線索,對文博理論知識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希望對有關人士有所幫助。
文博理論知識;博物館;玉樹地震;震后重建
在世界上,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有5000年歷史,并且有眾多珍貴文物,而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文博理論知識是工作人員開展博物館管理的關鍵,所以文博工作人員一定要針對玉樹博物館地震之后的具體情況,轉變思想觀念,構建與時代發展相符合的文博體制,從而才能確保文博工作的持續發展。
(一)我國博物館人員的基本情況
對于我國來說,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背景具有復雜性的特征,通過調查可以知道,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員??茖W歷占40%,本科學歷占45%,研究生學歷只有5%,其他學歷占10%,他們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同時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員很多都不是文博學院畢業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包括管理、教育、設計等,幾乎學什么專業的都有,絕大部分都不能針對人員的專門情況安排恰當的工作崗位。另外很多博物館工作人員開展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流于形式,工作上只要不出現大差錯就不追究,針對這樣的現狀就很難有人想到和運用文博理論知識來對業務水平和工作素質進行提升。
(二)與國外博物館情況的對比
經過調查國外博物館的相關資料,我們發現與國內相比較,國外人員素質普遍更高,本科學歷的占10%,研究生學歷占50%,博士生學歷占20%,他們的平均年齡要稍微大些,這樣就更加成熟一些,并且博物館內部的特色項目展示也更多一些,領導管理機構以及志愿者管理機制等更加健全,因此博物館人員的工作具有更強的挑戰,對崗位安排設置也更加合理,從而更加能夠發揮人員的主動性。
文物是時代的產物,是歷史留下的遺產,其存在有著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它蘊涵著歷史、藝術、科學等多個方面的價值,其價值可以分解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對它們加以研究、挖掘、利用和開發,能夠使它們化腐朽為神奇,古為今用,煥發出生機和活力;文物折射出一個特定時代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信息,保護好文物,使它們以完整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具有傳播科學知識、開展社會教育、弘揚文化傳統、陶冶人文情操等多方面作用,其所內具的特質和外在的形式美,給人以知識和美的享受。
隨著我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得到了較大提升,文物收藏成為時下人們的投資熱點,但是也要看到,受利益驅使,不少人對文物的認知停留在 “古董”“雅玩”“藝術品”層面,“就物論物”“以物識物”,把文物看作一個可以投資賺取經濟利益的“物”,而置其學術價值、歷史價值于不顧,忽略對其科學保護。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者,我們只有以歷史的、客觀的、科學的、正確的觀念才能認識文物及其價值,對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人類文明精華加以珍愛和保護。
(一)掌握基本的文博理論知識有助于博物館人員的日常工作
對于博物館,負責接待的訪客主要可以分為3種:從事文物保護研究、文化人類學、古生物學或者標本制作研究等專業人士;對歷史、自然、文化等有強烈的興趣愛好的社會人士;以參觀瀏覽和教育為目的的機構或家庭,通常情況是以團體形式來訪。
玉樹博物館主要是根據訪客的不同給其提供不同的服務,對于具有教育宣傳性質的團體來訪,博物館人員就對其進行簡單的講解,在保證內容準確的同時,適當地使用一些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的語言。
(二)具備深厚的文博理論知識有利于博物館人員的職業發展
在博物館工作的人員,要想得到長期發展,文博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F代社會,博物館的發展越來越信息化、越來越科技化,在所有博物館的建設發展中也越來越規范化和標準化,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如何突出博物館自身獨具的特色是重點和關鍵。此外倘若博物館人員具備精深的文博理論知識,就要與該博物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采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對社會公共職能進行全方位發揮,與此同時還要凸顯出博物館自身的特色。最后要不斷提升工作能力,這樣才能受到領導和管理人員的賞識,從而才能促使事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三)長期的文博理論知識的熏陶提升博物館人員的氣質修養
文博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僅對博物館人員的工作和職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而且對于個人的情操陶冶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其次,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在不斷增加,人們就非常容易產生焦躁的情緒,長期這樣下去,嚴重一點可能會出現心理方面的疾病。而受到文博理論知識的熏陶,既可以促使人的思維更加深刻,也能夠使人們的眼界更加開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人們對某些內容和實物有興趣,則是一個大收獲,促使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精神陪伴。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6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發生在7點49分,地震震中位于縣城附近。玉樹州博物館是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十大標志性建筑之一,為玉樹州文化體育局管理的公益類全額預算單位,與玉樹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玉樹抗震救災紀念館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運行機制。玉樹州博物館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管理辦法》及有關法律、法規;負責物質文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負責做好藏品的科學管理、科學保護、整理研究、公開展出和提供使用等工作;負責對全州范圍內的歷史、民俗、古籍等相關文物進行普查、征集和保護;負責開展玉樹州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學術報告、書籍出版和經驗交流;負責收集、整理和展示三江源流域內的各類自然遺產,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和宣傳。
(一)改變博物館人員的認知理念
提高博物館人員學習文博理論知識熱情和積極性的關鍵是要轉變過去對文博理論知識的錯誤認知。如果我們把文博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當成一項任務或者負擔,那么很容易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這樣反過來又使我們的學習情緒下降,形成惡性循環,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我們在玉樹博物館重建中必須要轉變錯誤的理念,充分認識到文博理論知識的積極作用,激發出學習的內動力,實現自主學習和繼續成長。
(二)組織切實有效的員工集體培訓
博物館要定期組織面向全體工作人員的文博理論知識培訓,切實提高所有人員的理論水平。為防止培訓工作走形式主義的老路,在培訓正式開始之前,要確定整套的監督驗收以及機制、配以相應的獎勵懲處措施。這樣參訓人員就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培訓效益才能得到切實保障。
(三)把文博知識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文博理論知識滲透到博物館的方方面面也就是形成了濃郁的文博知識氛圍。在這樣的大環境中,老員工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得以展現和發揮,固定員工的文博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強化,而新員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能更快地適應博物館工作,融入到整個集團團隊中來。
(四)加快數字化建設
隨著數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人們進入了數字信息時代,實現文物資源數字化和展示傳播網絡化,是文博事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文博工作者要有效使用高科技的數字化技術,使博物館成為大眾進行文化交流的場所,從而陶冶人民的精神和情操。文博工作者陳列文物要突破傳統模式,革新陳列內容方式,使用數字化和多媒體技術,使大眾方便清楚地了解文物知識;要建設博物館網站,與其他部門展開有效合作,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及時更新內容信息,強化文博知識傳播及社會教育功能,將文物資源信息傳送到人民群眾手中,使所有公眾都能共享人類文化遺產。
綜上所述,對于博物館工作人員,文博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對現在博物館工作人員文博知識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問題的原因,并且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提高博物館人員文博理論知識水平,從而就可以確保博物館建設更加全面和完善。
[1]張文佳.藏區民眾地震災害認知與響應的特點——以玉樹地震災區為例[J].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2013(6):34-48.
[2]李國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圖書館[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3):135-136.
[3]仵煥杰.藏區小學生對地震災害的認知與響應——以2010玉樹7.1級地震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2015(4):456.
[4]鄭保衛.我國文博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狀況及對策[J].新聞傳播,2015(11):45-46.
[5]洪振強.當代中國文化產業博覽會規范發展問題研究[J].藝術百家,2016(23):89-90.
G2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