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敏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鄭 敏
(星海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基礎音樂教育隸屬于基礎教育范疇,是基礎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學科。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包括幼兒音樂教育、小學音樂教育和普通初中音樂教育。本文將針對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進行分析和論述。
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傳統;音樂文化
(一)基礎音樂教育內涵
眾所周知,中國音樂教育包括學校音樂教育、家庭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三類。其中學校音樂教育是我國現行音樂教育制度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它由學前音樂教育、小學音樂教育、初中音樂教育、高等音樂教育、專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幾個部分組成。而基礎音樂教育主要是指學前音樂教育、小學音樂教育和初中音樂教育等幾個部分。
教育部在《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奠基工程。這使得基礎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中有了明確定位,也充分肯定了基礎教育的價值,即以“全國人民”為教育對象,以“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為教育目標,以“基礎素質的培養”為重要內容來確定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并以此為重要依據來設置各科目的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和教育考核體系。毋庸置疑,這一基本的價值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方向。
(二)基礎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之間的關系
基礎音樂教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其課程價值主要體現在“審美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和“文化傳承價值”四個方面。如果說基礎音樂教育是教育的形式,那么,傳統音樂文化便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換句話說,基礎音樂教育既是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必要手段。傳統音樂文化要形成可持續傳承的態勢,就必須融入到基礎音樂教育的課程內容之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基礎音樂教育如果脫離了傳統音樂文化,那么我國的音樂教育便偏離了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既定的發展軌道,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礎音樂教育的功能及其應有價值。
(三)現階段中國基礎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
雖然,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已經廣泛覆蓋到了全國各地,國民接受音樂教育的幾率大大增加,國民音樂素質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在現階段,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仍然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基礎音樂教育發展受限。由于音樂在普通學校升學過程中并未被列為必考科目,這便造成了兩種不良現象:一方面,在學校教育中,必修科目課時擠兌音樂課課時,音樂課經常被臨時改為其他科目自習課;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因為音樂課并非必修科目,不影響學生升學,更多的家長看重的是音樂的“娛樂性”功能,而忽略了音樂的“教育”功能,忽略了其“傳承”功能。長此以往,基礎音樂教育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功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削減。
其次,基礎音樂教育中缺乏系統的傳統音樂文化教材。教材是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理論依據。目前,絕大多數地區的基礎音樂教育課程中,地方傳統音樂都以“鄉土音樂教材”的形式出現,而針對基礎音樂教育特點來編撰的,相對完善,且具有權威性的傳統音樂文化教材寥若晨星。
再次,從事基礎音樂教育工作的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價值認識不足,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廣泛的了解,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特征缺乏足夠的研究,對于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缺乏深入的思考。大多數基層教師對“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的價值”仍然停留在:“唱一支家鄉的歌曲,跳一支民族舞,演奏一首民族樂曲”的淺顯層次上。
此外,在各省教育廳出臺的“基礎音樂教育對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作用”也是以一句寥寥數字的“各地區以本地區特色音樂為教學內容”輕率帶過,形成了“上級指導思路不明確,下級執行難成行”的尷尬局面。
(一)中國基礎音樂教育特點
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基礎音樂教育的價值是由其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就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而言,其特點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受教者人數多
根據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的數據來看,全國共有幼兒園22.37萬所,入園兒童2008.85萬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4.29萬所,在校生1.40億人。如此龐大的受教者人數幾乎覆蓋了全部適齡學生,也為全方位推動基礎音樂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2.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受教時間長
我國基礎教育從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到初中教育時間長達12年,占據了普通人受教育年限的一半以上。在此期間,如果能夠持續不斷地開展基礎音樂教育活動,那么,對于學生而言,便能系統地學習到大量的音樂專業知識,并接受足夠的音樂技能訓練。
3.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受教者年齡小
中國基礎教育中的受教育者大多在3-15歲之間,是其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該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記憶能力較強,基礎音樂教育工作在此期間對學生開展傳統音樂文化方面的教育工作,將更加易于被學生接納、吸收,這也將更加有益于傳承傳統音樂文化。
(二)如何實現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
從以上的論述和分析來看,將中國基礎音樂教育作為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是無可厚非的。那么,應該如何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呢?筆者認為,要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開展音樂教育工作:
第一,政策護航。要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首先便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能夠充分認識到基礎音樂教育中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過程中的作用,出臺相關政策來制定較為細化的政策指導意見,規定相應的課時量,指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制訂清晰的考核標準,以此為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提供政策保障。
第二,教材保駕。要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還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專家學者,根據基礎音樂教育受教者的特點,結合各地區傳統文化發展特點,編撰一套兼具權威性和系統性的,既具有專業價值,又具有地方特點的“傳統音樂文化基礎必修教材”,并在其中輔以音響、音頻、視頻資料,以此作為基層音樂教師的備課依據。
第三,專家引領,正確認識中西方音樂文化。實現基礎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價值并不意味完全擯棄西方音樂文化。各學校應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邀請音樂教育專業專家學者針對中西方音樂文化特點進行比較、分析和講解,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到各國各地的音樂文化特性,能歸納、總結中西方音樂文化異同之處,進而更加熱愛中國傳統音樂,傳播并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第四,鼓勵家長積極參與。中國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是離不開家長的鼎力支持的。教師應當向家長充分說明中國基礎音樂教育對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引導家長逐步營造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家庭音樂教育氛圍,為學生學習、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綜上所述,中國基礎音樂教育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有著盤根錯節、密不可分的關系。國民通過接受基礎音樂教育,從而了解、認識、接受、喜愛和承襲傳統音樂文化,進而推動了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基礎音樂教育是音樂文化的載體,更是傳承、傳播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
[1]段小麗,劉海濤.論高校音樂教育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J].戲劇之家,2016(11).
[2]龍昱冰.湖湘文化融入高校音樂專業課程探析[J].當代音樂,2016(9).
[3]彭姝玲.學校音樂教育在傳統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4]章建剛.山西省民間音樂遺產的傳承與保護[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5]李鋒.論多元文化觀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傳承[J].藝術百家,2008(S2).
[6]田青.中國傳統文化與傳統音樂[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7(2).
[7]鄭榮新.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音樂啟蒙教育[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2).
G6
A
鄭敏,女,副高職稱,星海音樂學院科研處副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