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潔
(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論波普設計的理論研究及其藝術新樣式
吳夢潔
(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波普藝術最早提出于20世紀50年代,代表了當時的流行和大眾化的口味,并且具有通俗藝術、流行文化的特征。在對波普設計的形式做出觀察和梳理之中,分析說明其風格特征和產生原因。在個人獨立思想爆炸的時代,通過對波普藝術的理論研究,深入地研究了其藝術的新樣式——像素畫,通過探究像素畫的起源與發展,闡述了波普藝術和像素畫承上啟下的關系及其存在的藝術必要性。
波普藝術;像素畫;風格形式;視覺表現
(一)波普設計的起源
波普設計最早被提出于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國。波普設計作為西方藝術設計的一次革命,無論在技術創作還是語言表達上都極具創新。面對商業文明的沖擊和消費社會帶來的影響,藝術家們采用了正確的姿態對待這次文化運動,并且將其轉型為通俗文化的改革。在“冷戰”“大眾文化”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之下,戰后的藝術沉浸在了有限度的抽象與色場之中。而在時代的背景之下,市場各類商品都相應設計出適合自己商品需求的獨特風格標志,包括汽車、包裝、家具、傳媒等,隨之而來的是“波普”文化,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和設計流派,順應時代的背景而生,流行于歐美。
在時裝設計、家居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設計師們找到了代表相應產品的符號化特征。但他們并不滿足對產品的外在定義,而是通過符號化特征在設計層面上重新賦予這些商品標志一種全新的內涵。
(二)波普設計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抗
最初波普以一種通俗的低姿態出現在被抽象藝術統攝的藝術領域之中,波普設計雖啟蒙于英國,但同抽象表現主義一樣,都發展于美國。作為美國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研究領域,它的起源和發展都和美國的殖民文化和歷史進程有著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美國現實主義藝術特點做奠基的同時,并且隨著較低檔次的歐洲畫家的消亡,出現了一批新思想的藝術家,他們使抽象現代主義成為主流。勞申伯格等波普藝術家開始用一種新的客觀化的藝術加以詮釋波普藝術,波普設計不僅僅是對主題內容和表現手法進行了變換,而且還引領了新時代的藝術潮流發展。
(三)波普設計的美學支持及達達美學對其的影響
美學作為一門學科,它的發展規律與藝術界同步。它將波普設計的發展帶入了時代的潮流之中,并且將波普設計與達達美學理論相碰撞引發了新的藝術形式和潮流。
1.達達美學對波普設計的直接影響
波普設計打破了抽象表現主義在當時藝術界的霸主地位,拉近了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距離,直接影響了達達運動的鼻祖杜尚,從而影響了達達美學存在的地位。
2.達達運動及其美學思想回顧
達達美學作為一場誕生在硝煙戰火年代的藝術運動,雖然達達運動的存在稍縱即逝,但它留下的對藝術的態度,依然源源不斷。達達運動的思想是從主流藝術中脫穎而出的反社會的藝術形式。
3.“審美態度”論和波普設計的關系
波普設計的理念就是打破傳統藝術的限定,打破藝術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關系,其藝術風格輕松愉快,具有極其強烈的流行性。它的主要表現手法是對當下正流行事物進行裁剪、拼貼再組合,在波普設計師眼中,易拉罐、披薩餅、明星照片所形成的成品現象就是藝術品。他們以大眾審美為主體,借力美學思想來發展、發掘生活的特征性,構成了新的藝術特點。
波普藝術又稱普普藝術,是一項將通俗藝術和文化相關聯的一項藝術運動,其創作原則就是將符號、圖案等元素利用重復、純色、拼接等方式將原本單一的圖片素材賦予更加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一)風格輕松愉快
波普藝術作品風格通常輕松愉快,藝術創作者通常愛好使用二維平面圖形和幾何形體作為裝飾風格,理查德·漢密爾頓在1956年設計的的作品《究竟是什么使今日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作品,其內容是一名身材健碩的男子手握一根網球拍大的棒棒糖,其棒棒糖上標有“POP”三個字母,波普藝術由此得名。畫面的另一邊還有一名身材苗條的裸身女子,和一些現代化的產品,該圖畫以現代化家庭為主題,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中產階級生活。其風格通俗廉價、風趣性感、輕松愉悅,完美地體現了當時的流行氣息。
(二)具有流行性
在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使用流行文化來進行藝術創作的年代,由此波普藝術逐漸被定義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形式和技巧”。美學藝術家理查德·漢密爾頓將波普藝術定義為具有流行性的、曼花一現的、一種消耗品。筆者認為這是對于當時波普藝術特征的一個很精辟的概括。因為波普藝術的受眾是普通大眾,所以其設計風格也要符合大眾的口味,大眾所創造出來的城市文化就是他們進行藝術創作的最好的素材,所以波普藝術作品具有相對的流行性。
像素畫的誕生離不開電子技術的進步。當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之后,為像素畫設計的出現提供了先天因素。 像素畫的特點是無限的、規律的重復排列所創造出的視覺語言。
(一)像素畫的定義
有人說,像素藝術是專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在最開始,像素藝術是完全為顯示服務的,人們為得到清晰的圖標,而開發出一種顏色飽和人輪廓鮮明的像素組合圖案。隨著時代的推進,像素圖標被直接賦予獨特的定義。在像素所經歷的簡短的歷史之中,藝術家進行再創作,使像素完全脫離科技網絡與數字媒體,出現在海報之中、服飾之上甚至是生活涂鴉里。敏銳的設計師將像素藝術與平面藝術相結合,發展至不同的設計理念之中,讓像素畫成為一種新穎的視覺語言出現在美學藝術之中。
(二)波普藝術對像素畫的影響
在當年以復古為流行文化趨勢的浪潮中,像素畫風格秉持著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使它的魅力不被局限于電腦屏幕之中,還出現在了海報設計、服裝拼接、裝飾墻面等生活場景中。
從定義上來分析,像素畫可以說是一種點陣圖的形式,但事實上,剔除掉傳統圖畫中使用流暢、圓潤、飄逸的線條,而是利用像素塊階梯狀的排列,在視覺效果中隱約產生體塊組合的趣味感。像素畫強調輕松愉快的色彩,清晰、粗獷的輪廓線,來體現時尚、年輕、明快的潮流感。雖是生于潮流之中,但其表達的藝術魅力卻依舊十分強大。
波普藝術在藝術歷史的長河中,不僅對人類的視覺產生了沖擊,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v觀波普的發展歷程,其在歐美的起源與繁榮,在日本、中國等其他國家的傳入與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波普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也見證了東西方文化的一種交融,跨過東西方文化的鴻溝,將意識形態進行大融合。特別是受波普藝術影響而形成的像素畫這一藝術形態,作為波普藝術的一項載體,在21世紀的今天,這個思想爆炸的大時代背景之中,把波普藝術轉化為一種文化積淀,對于世界藝術里程都有著特殊的理論意義和研究價值。
[1]梁梅.世界現代設計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
[2]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張承志.現代十大設計理念——波普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4]劉立偉.傳統圖形中的像素形態研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校學報,2011(2).
[5]鉛筆頭.設計師談像素化創作[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24).
[6]點雨點之間的像素藝術[EB/OL].http://www.pixelforest.cn/.
[7]張立,馮越峰.談波普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5(2).
[8]王麗敏.波普設計中的美學問題[D].上海:同濟大學,2008.
[9]王大志.波普藝術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狀況[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0.
J2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