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130)
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李 敏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 西安 710130)
本文主要闡述古建筑彩畫保護存在的問題,通過田野調查方法,調查研究分析了古建彩畫藝術、傳承人保護難的現狀和原因。最后對陜西省古建筑彩畫的保護提出幾點對策及建議。
古建彩畫;保護;傳承
(一)陜西省古建筑彩畫工藝傳承難
1.存在環境的變化
古建筑彩畫這門藝術,原來是象征地位和身份的藝術形式,現在這種藝術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已經漸漸地退出歷史舞臺,目前新的藝術形式層出不窮、新的藝術形式爆發式發展,通俗的、流行的藝術及現代的、融合的新畫法漸漸占領了市場,新的化學染料進行的繪畫作品已經將礦物質顏料古代建筑彩畫技法推到了滅亡的邊緣。像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這種藝術隨著環境的變化在慢慢消失。
2.陜西省古建筑彩畫屬地化精英缺失
古建筑彩畫這門藝術,近百年的時間里,工程不斷。這不但保護了古建筑本身,同時也培養出七代、八代的匠人,使得這門古老藝術還沒有失傳。
1)據了解到,目前承擔古建修繕設計的設計單位,大多沒有安排一些人去專門作些彩畫設計工作,多數屬于兼作,這一狀況不利于提高彩畫設計水平。
2)資料十分封閉(不許照相,不許參觀),本來就不豐富的資料,還不能為保護服務。資料只能書上見,而能顯現于書上的資料少之又少。
3)交流不夠,學術氣氛沉悶,多是一言堂。
4)青年工人師傅潛心學習的人太少,多是干一時算一時,沒有長期打算,這些現象都不利于彩畫的設計、研究修復和教學工作。
(二)陜西省古建筑彩畫保護性生態未形成
近年來,陜西省一些文物保護單位一直在修復破損的彩畫和翻新覆蓋破損嚴重的彩畫。這樣的保護性平臺僅僅能恢復一些原來的彩畫藝術,并沒有建立長效機制保護陜西省古建筑彩畫。因而,陜西省古建彩畫溝通交流平臺、古建彩畫經濟大市場、古建彩畫藝術市場并未形成。目前由于陜西省古建筑彩畫保護性生態沒有形成,導致古建彩畫修復工作缺少專業人才,從事古建筑彩畫的人群分散,集中在博物館、博物院等地的工作人員積極性和創新性不高,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古建筑彩畫的保護氛圍。
(一)陜西省古建筑彩畫保護立足屬地化精英主導
精英主要存在于階層中,具備出眾的素質、擁有大量資源、并有一定的上層社會地位。精英具有相對性、群體性與道德無關、層次性、模糊性、多元性等多種特點。
精英有三個要素:
具備群體意識——精英自覺地意識到精英的存在并能確立其中的成員資格。
具備凝聚力——精英具備自身行動和群體行動的利益訴求高度相同。
具備共謀力——精英自身通過共同的策略、成員間信息交換等增進群體利益。
本文所指的精英,主要是懂古建筑彩畫文化的人。
(二)彩畫行業屬地化精英具有話語權和使命感
建筑彩畫行業基本都被外地人占領了,本地的族人或漢族當地人對本土的建筑彩畫興趣不濃厚,處于經濟原因或其他原因,行業的很多建筑彩畫都不是本地畫匠建設的了,所以也就走樣了。
屬地化精英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歷史證明哪一個文化遺存的屬地化精英具有話語權和使命感,那種文化就會發揚光大,如相聲、京劇等,都是屬地化精英帶動的行業發展。
單純地為了培養繼承人而到外面去學習先進的技術,回來的人往往不能使用屬地化環境而放棄繼續在屬地化進行建筑彩畫的繼承設計,還有一部分人接受外面的教育后,不認同屬地化文化而去異地或國外工作,既給本地化精英培養帶來了損失,又給這些人增加了適應其他地區文化的難度。
(三)鼓勵健全屬地化培訓、培養保護傳承人
古建筑彩畫行業慢慢有被邊緣化甚至消失的危險,本地區、本民族藝人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方式已經遠遠跟不上保護目的和保護古建筑彩畫的速度。
培訓機構的長效機制應建立在古建筑彩畫傳承人的發祥地,立足本地化的傳承人培訓機構,保護本地傳承人主導的古建彩畫培訓機構,防止一旦古建筑彩畫的市場形成、行業發展平臺有發展潛力后,本地傳承人的培訓、技藝被市場排擠、打壓,甚至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競爭。
學生培養需要,既有學藝術出身的,也有純理科背景的。美術功底好、藝術表現能力強的學生,古建歷史和文化方面的修養欠缺,需要本地化現場培訓。
(四)陜西省古建筑彩畫保護性平臺建設
1.建設陜西省古建筑彩畫博物館
陜西省市古建筑彩畫博物館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全國來講沒有一個以古建筑彩畫為主題的博物館,陜西省具備這個基礎。
陜西省市古建筑彩畫博物館除了展覽性質外,應具備多種信息的融合,如:
1)建筑彩畫書籍收錄,包括技法書籍、畫法書籍、材料理論書籍等;2)建筑彩畫紀錄片、有聲古建彩畫信息庫;3)建筑彩畫保護修復標準——提高規范化行業規范;4)建筑彩畫職業教育學校建設;5)建筑彩畫交流平臺;6)建筑彩畫修復、彩畫臨摹、彩畫顏料制作、彩畫應用等研究機構。
營造一個多功能文化保護基地,通過多種形式的傳承與保護,培養更多的陜西省建筑彩畫文化的守望者、保護人。
2.建立有聲、影像古建彩畫信息庫等
建議建立古建筑彩畫信息庫,古代建筑彩畫是歷史遺留的藝術瑰寶,如果運用數字化手段,保護古代建筑彩畫,建成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數字化信息庫,可以使陜西省古建筑彩畫得到保留。
3.建設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職業教育,整理理論書籍
建議國家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應該設立古代建筑彩畫藝術這門學科,我們的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因為國家教育機構的重視得以發揚光大,但是古代建筑彩畫居然沒有人重視,古代建筑彩畫保護沒有一個專業的隊伍、嚴謹的團體,無法保證它能發展、傳承。
還有就是古代建筑彩畫理論方面的書籍非常欠缺,古代建筑彩畫知識、技術缺乏統一整理的書籍,都是些只言片語構成的民間記錄。我國對古代建筑彩畫的工藝、技術歷來重視不夠,伴隨著古代建筑的危機,導致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的修復、繪畫技術面臨消亡和斷代,對于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光有一部《文物保護法》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說,加強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這方面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把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長遠流傳下去。
(五)陜西省代建筑彩畫商業平臺建設
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需要在傳承保護的基礎上適當的開發,這種商業環境和平臺的建立能夠提高人們對于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的認知。陜西省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遺存,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古代建筑彩畫作為獨特的歷史文化具有非常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其旅游產業的發展也較為可觀。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潛力。發展陜西省特色彩畫旅游經濟,應當將陜西省傳統古建彩畫作為陜西省的歷史文化符號展現在大家面前,從而帶動陜西省古代建筑彩畫傳承保護工作的高效率開展。古建筑彩畫特色小鎮正是這種思路的最好方式。
陜西省適合建設古建筑彩畫特色小鎮,這樣的歷史文化小鎮具有文化特征、景色特征,這種特色小鎮是適合人類居住形態的最佳地點。特色小鎮給人們呈現出特有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愜意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提升了小鎮寶貴的文化形態和旅游資源,因此這種特色小鎮,備受青睞,引得游人紛至沓來,樂而忘返。小鎮強勁的文化功能、旅游功能及由此帶來的小鎮特色發展、文化保護等,極大地刺激了特色小鎮區域經濟的繁榮。
古代建筑彩畫特色小鎮將適應文化、休閑時代的發展趨勢,可以提升陜西省文化旅游水平,提供國內唯一一個以古代建筑彩畫為主題的文化特色旅游小鎮,并在提升旅游品牌、保護彩畫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多業態、文化特色、綜合性的特色旅游區和文化聚集區。重點提升古代建筑彩畫文化小鎮功能;旅游、休閑、文化產品呢、度假等多種功能提升古代建筑彩畫產業等功能。
陜西省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陜西省地方古建筑彩畫是一本描述著陜西省人文、藝術發展的活歷史。通過闡述陜西省古建筑彩畫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研陜西省市古建筑彩畫傳承人、彩畫遺存、保護現狀,我們深深地意識到保護工作責任重大。不僅要在古建筑彩畫技法上認真研究,更需要在古建筑彩畫保護性平臺的建設上深入研究,研究保護性平臺建設的長效機制。
[1]黃永林,談國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2]劉魁立.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河南社會科學,20107(1).
K879
A
李敏(1978-),女,陜西西安,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陜西古建彩畫的調查保護與研究(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5J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