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禹候(安徽省司法廳廳長)
走具有安徽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之路
洪禹候(安徽省司法廳廳長)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2月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使人們發自內心信仰和崇敬憲法法律;要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貫徹總書記關于法治宣傳工作的系列講話要求,就是要在總結“六五”普法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植于安徽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時代背景下,努力走出一條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之路,更有力服務“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不斷開創“七五”普法工作新局面。
為更好構建法治宣傳教育目標考核體系,積極推進“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落實,安徽省司法廳按照“六五”普法規劃的部署安排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的要求,主動作為,積極協調,努力推動法治宣傳教育納入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省直機關效能考核、精神文明創建考核,在全國較早搭建起法治宣傳教育考核評價體系,有力推動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全面深入科學發展。
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是安徽全省范圍內一項十分重要的綜合性考核,考核的對象是省轄市政府,考核名次直接與各市的項目資金和專項獎勵掛鉤,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調整相關聯,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2012年安徽省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作為法治政府建設一項重要內容,在績效目標考核120分中占1分,2014年又由原來的1分提升為1.5分。
領導干部是法治建設的“關鍵少數”,抓住這個群體既能解決重中之重對象學法用法問題,又能起到表率示范作用。2014年,安徽省委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政績考核,在考核總分100分中占2分,考核對象涵蓋各省轄市和全省各個縣區。實現了法治宣傳教育與經濟建設、深化改革、民生需求等工作擺在同等位置進行安排、部署和考評,實現了“領導抓”和“抓領導”的工作要求。
法治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撐,對精神文明建設起著有力的推動和保障作用。2013年,安徽省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文明城市和文明縣(區)創建考核。在全省各地精神文明創建方興未艾的熱潮中,此舉極大地提升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社會地位,有力擴大了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社會影響。
省直各部門在普法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尤其是在貫徹“誰管理誰普法”和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度要求下,省直單位對各部門法的宣傳實施起著牽頭抓總的作用。2015年,安徽省委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省直機關效能建設考核。其分值在百分制中占2分,重點考核省直單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工作人員)學法用法、憲法及行業法律、法規宣傳與普及情況,涵蓋三類單位共100多家,為普法責任制的落實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在此基礎上,2016年底安徽省委又將普法工作納入全省“美好鄉村”建設考核,其分值在百分制中占0.8分。“美好鄉村”建設是安徽省委貫徹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舉措,安徽省委要求到2020年力爭全省80%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建設要求。普法工作納入此項考核以后,將與這80%中心村各項建設同步推進,到2020年普法載體和陣地將在全省鄉村中基本實現高水平全覆蓋,積極推動實現由“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
(一)依托公民旁聽庭審,實現由法律法規宣傳向法治實踐全面延伸。安徽省主動適應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內涵的深刻變化,在做好對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宣傳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做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一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的宣傳。“六五”普法期間,全面推廣肇始于安徽亳州的“萬名公民旁聽庭審”經驗做法,安徽省司法廳、省依法治省辦聯合省高院專門出臺了《關于在全省組織公民旁聽庭審活動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全省部署開展組織公民旁聽庭審活動。2014年將公民旁聽庭審工作寫進了《中共安徽省委關于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意見》,2015年寫進《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省法治宣傳教育部門每年將活動開展情況作為全省年度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一項任務來部署,作為“12·4”國家憲法日系列宣傳活動、“江淮普法行”活動一項內容來要求,并作為政府目標管理中考核法治建設的一項內容來考核,做到年初有任務、有部署,年終有考核。各級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機關根據《意見》要求,加強溝通協調,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按照“確定旁聽庭審案件—案件公告—組織旁聽—收集反饋意見”四個環節有序實施。全省各地結合實際,細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將年度旁聽庭審任務在分解到市、縣區法院和司法局的同時,進一步細化到每個法庭和司法所。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省有近36.5萬名公民受到普法教育,基本實現了“審理一個案件,宣傳一部法律,教育一片公民”的普法效果。
(二)依托新媒體新技術,實現教育方式從傳統走向現代。積極構建集報紙、刊物、廣播、電視、網絡“五位一體”的宣傳格局,打造普法全媒體平臺。充分利用主流媒體鞏固傳統宣傳陣地。省司法廳聯合安徽電視臺開設“司法連線”欄目,廣泛宣傳司法行政和法治宣傳教育工作。全省各市縣全部實現在報紙有版塊,在電視有欄目,在廣播有頻率和在網絡有陣地的“四有”宣傳格局。積極推動新媒體在普法中運用,初步形成安徽普法“兩微一站一報”(微博、微信、網站、手機報)新媒體普法格局,目前全省建有普法網站100余家,普法微博300余個、官方微信50余個。2014年,省司法廳開通“安徽法治宣傳手機報”,每月3次面向全省副廳級以上領導干部、縣(市、區)黨政正職、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協委員發送普法信息,經過近兩年的改進完善,手機報已經成為各級領導干部學習法律法規、提升法治意識的“掌中寶”。
(三)依托“江淮普法行”等主題活動,實現向全對象、全領域擴散,不斷提升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繼續在擴展“國家憲法日”內涵上下功夫,相繼開展了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安徽”“ 弘揚憲法精神,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主題宣傳活動,通過舉辦憲法知識講座、憲法知識競賽、憲法宣誓等活動,在全社會營造學習宣傳憲法的濃厚氛圍。始終在增強“法律六進”實效上下功夫,在全國較早建立起“法律六進”每一進的工作制度,落實責任主體,明確工作任務,強化考核獎懲。
201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較早出臺《關于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明確了全省各地各部門在法治文化建設的主要職責,確定了全省法治文化建設的發展路徑和任務機制,明晰了資金來源和支持政策,成為安徽法治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開辟了安徽全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新道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國內首部法治宣傳地方性法規《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條例》將法治文化建設載體和陣地、活動的開展、經費的保障等工作要求上升為地方性法規,成為全省各地各部門必須執行的規范性要求。作為中部省份,安徽省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集中施策,強力推進,做到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善做善成。
一是十部門集中發力,整體推進。2013年,安徽省委宣傳部、省司法廳、省財政廳、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局、省廣電局、省旅游局、省文聯、省依法治省辦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法治文化建設實施意見》,按照聯動推進、分工負責、平衡發展的要求,全方位分解法治文化建設的各項基礎工作任務,并明確了序時進度要求。在此基礎上,依托省依法治省聯絡員會議平臺建立法治文化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對法治文化建設做到經常性研究。
二是搭乘全省重點工作,協調推進。《安徽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在國內率先將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省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明確要積極開展法治文化作品創作生產、展演展播,將法治教育與群眾文化生活相結合,切實增強全社會依法參與、依法保障、依法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法治意識。2013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法治安徽建設的意見》,明確將法治文化建設與美好鄉村建設同步推進,要求各地在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同時,將法治精神厚植于江淮大地。
三是集中有限財力干大事,重點推進。主要體現在政策上舍得傾斜,資金上舍得投入,項目上舍得支持。省委省政府明確,法治文化建設資金由各級政府予以保障,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項目,法治文化作品的創作生產傳播以及法治文化設施等費用列入相應文化項目資金,法治文化建設納入省“861”行動計劃文化產業項目。
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安徽省委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的戰略出發,高度重視、認真謀劃新一輪普法工作。2016年10月13日,安徽省委常委會專門審議通過了安徽省“七五”普法規劃,省委書記李錦斌對“七五”普法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抓好“關鍵少數”,突出示范帶動,關注群眾需求,實施精準施策,不斷健全考核考評體系,著力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2016年9月28日,代省長李國英在聽取司法行政工作匯報時,專門強調要強化法治教育的有效宣傳,積極構建立體宣傳載體和模式,進一步擴大受眾面和增強長效性。2016年10月30日,在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李錦斌再次強調,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施“七五”普法規劃,開展江淮普法行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積極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推進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制,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建設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等系列要求。2016年11月24日,安徽省高規格召開全省第八次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議,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姚玉舟,副省長李建中等領導同志出席會議并講話,高起點啟動安徽省“七五”普法工作。
安徽“七五”普法規劃與“十三五”規劃同期疊加,高度契合,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對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安徽省委提出的奮力在中部崛起中闖出新路、堅定地向全國第一方陣沖刺,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安徽省“七五”普法工作已經在圍繞“建立一個體系,推進四個進一步、實現兩大目標任務”上全面推開,即建立具有安徽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體系,推進普法宣傳教育機制進一步健全,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實效性進一步增強,推進依法治理進一步深化,推進全民法治觀念和全體黨員黨章黨規意識進一步增強,實現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日益濃厚。
(一)繼續矢志不渝地培育全社會法治信仰
抓好重點內容宣傳教育。繼續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的學習宣傳,大力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適應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新形勢新要求,切實加大黨內法規宣傳力度。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要求,堅持年度重點普法目錄發布制度,完善普法責任清單,實行責任落實定期通報。探索建立法治宣傳項目評估機制,引入第三方對責任單位組織實施情況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促使普法責任主體抓好履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
抓好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堅持把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落實黨委(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集體學黨章黨規、法治講座等制度。把憲法法律和黨內法規列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社會主義學院必修課;把法治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納入國家工作人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及其他培訓的必訓內容,保證法治培訓課時數量和培訓質量。抓好《全省領導干部年度憲法法律知識測試辦法》的落實,完善安徽干部教育憲法法律知識在線測試系統,做到考法內容有代表性、考法次數有定期性和考法結果有關聯性,有效落實把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情況列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內容,列入公務員年度考核內容,把法治觀念強不強、法治素養好不好作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標準,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干部的重要內容等選人用人標準。
抓好青少年學法用法。與教育主管部門共同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落實。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強對留守兒童、隨遷子女、社會閑散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在“七五”普法期間,全省將建立起100個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
抓好農民等群體學法用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調研時強調的要引導廣大農民自覺守法用法指示要求。結合安徽是農業大省的實際,從維護農村穩定的高度出發,扎實有效并富有創造性地做好農民法治宣傳教育,尤其是加強對農民工等群體的法治宣傳教育,引導依法理性表達訴求,依照法律、按照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解決矛盾糾紛,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民安居樂業。
(二)繼續矢志不渝地推進宣傳工作創新
全面實施“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充分運用互聯網傳播平臺,強化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以社會熱點信息為導向,群眾訪問信息為主干,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工具,研發普法語音系統,構建法律法規云平臺,實現普法資源合理配置、公共數據開放共享、法宣考核數據網上統計、結果自動生成、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與群眾零距離。繼續做好“兩微一端”,做到全省普法網站并網高效運行,普法網絡集群功能更加完善,增強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影響力,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向面上拓展,向基層深化,更加精準對接發展所需、社會所向、群眾所盼。
強力推進經常性法治宣傳教育。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完善工作標準,建立長效機制。創新載體陣地,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推進法治宣傳櫥窗、法治廣場、法治公園等提檔升級。在政府機關、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大廳和服務窗口增加法治宣傳教育功能。依托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宣傳法律,推動普法教育向公共文化場所延伸覆蓋。
(三)繼續矢志不渝地落實四項制度
“七五”普法期間,安徽省委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省人大常委會內司工委、省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共同制定《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實施辦法》,科學界定和規范各部門工作職責,完善各部門行業的普法清單,明確考核獎懲舉措,推動各級司法、執法、宣傳、文化、教育、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切實承擔起對社會公眾、工作管理對象、服務對象的普法工作“主體責任”,推動各類基層組織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
將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落到實處。重點依托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抓住“關鍵少數”,推動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率先學習以憲法為核心的各項法律法規,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率先提高法治素養,不斷增強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有效借助安徽干部教育在線平臺,在省級機關組織開展年度學法用法考試考核,推動以考促學、以考促用。完善學法用法考核評估,將學法用法情況作為全省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省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以及省直各單位效能考核的重要內容,做到密集發力,全方位覆蓋。
將以案釋法制度落到實處。“七五”普法期間,安徽省將著力落實典型案例篩選發布制度、以案釋法宣傳講解制度、以案釋法媒體傳播制度、公民旁聽庭審制度以及以案釋法案例庫制度等,建立起全省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以案釋法工作長效機制,實現以案釋法活動覆蓋機關、鄉村、學校、企業等各級各類單位和組織,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明顯增強,社會知曉率和滿意率明顯提升。
將媒體公益普法制度落到實處。加強和規范媒體法治宣傳專刊專欄建設,廣播電視、報紙期刊、互聯網和手機媒體等大眾傳媒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制作刊播普法知識,開設空中法治講堂,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例開展及時權威的法律解讀,積極引導社會法治風尚。與工商行政管理等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建立媒體普法公益廣告定期通報制度,保證普法公益廣告的刊播版面和時間。
(四)繼續矢志不渝地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安徽省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行動方案(2017-2019年)》于2016年底正式出臺,確定了“七五”普法規劃全面實施關鍵三年的法治文化建設行動目標。力爭經過3年努力,建立起較為完善的中國特色安徽現代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體系,形成與全面依法治省相適應的良好法治氛圍,探索出法治文化與德治文化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安徽路徑。在這三年里,安徽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司法廳、省住建廳、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法治文化建設聯席單位,將依據行動方案,積極履行各自職責,共同在優秀法治文化作品供給、促進法治文化消費、豐富法治文化活動等方面聚焦發力,爭取到2019年全省一半以上縣(市、區)、一半以上省轄市建成法治文化建設示范縣(市、區)和示范市,全面完成“15520”任務目標,全省建立起15個左右省級法治文化創作基地,5個法治文化作品戰略聯盟,打造20部左右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優秀法治文化作品。
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2016年,制定下發《安徽省加強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的意見》,到2020年,實現全省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各項保障措施逐步健全,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蓬勃發展,形成一批貼近群眾生產生活的法治文化作品,均等化、普惠性的法治文化活動常態開展,全省法治文化服務資源實現有效發展、共建共享,法治文化廣場、農民法治文化公園等設施實現全覆蓋。
(責任編輯 趙海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