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財政關稅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部黨組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關稅立法工作,發揮關稅宏觀調控作用,完善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做好關稅談判相關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全國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稅15388億元,比2015年增加293.9億元,增長2%。其中關稅2603.8億元,進口環節稅12784.2億元,分別增長1.7%和2%。
(一)實施積極的關稅政策,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2016年,關稅調整繼續秉承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促進作用,研究通過暫定稅率的方式,鼓勵國內亟需的先進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2017年1月1日起,對820多項商品實施低于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包括有利于推動國內技術進步和裝備制造水平的集成電路測試分選設備、高分辨率數字放映機零件、飛機用液壓作動器等先進設備和關鍵零部件,有利于節能環保的熱裂解爐等設備及材料,有利于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天然軟木塞等資源類產品。
(二)動態調整進口關稅稅率,鼓勵國內生產供給。根據國內產業發展、技術進步、投資和市場等變化情況,及時采取關稅稅率回調措施,鼓勵國內擴大生產和供給。經反復研究和測算,將自2017年1月1日起,反向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口稅率:對丙烯酸鈉聚合物、改性乙醇、柔性印刷版等3項產品取消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執行最惠國稅率;對具有變流功能的半導體模塊等4項商品適當提高進口暫定稅率。
(三)主動調節出口關稅,妥善應對貿易爭端。根據國內產業結構變化情況,結合我國入世承諾,綜合考慮產品技術水平、產業發展需要等因素,進一步調整完善出口關稅政策。降低或取消部分原材料的出口關稅,包括取消天然石墨等11種原材料的出口關稅;適當降低磷灰石、部分鐵合金、普通鋼坯、合金鋼坯等商品的出口關稅稅率,征收出口關稅或實行出口暫定稅率的商品稅目降至210多項。上述政策將自2017年1月1日起執行。
(四)著力支持“穩增長”,及時調整重點產品關稅。為緩解氮肥、磷肥產能過剩,配合國家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統籌考慮主要化肥品種供需關系,將自2017年1月1日起,取消氮肥、磷肥等商品出口關稅,降低三元復合肥出口關稅。此外,為滿足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出口關稅對保護資源環境的作用,適當降低硅鐵出口關稅。
(一)適度擴大日用消費品降稅范圍。為豐富國內消費者購物選擇,適應國內消費升級需求,逐步適度擴大日用消費品降稅范圍,在2015年6月1日和2016年1月1日先后兩次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試點的基礎上,2017年1月1日起,進一步把金槍魚、北極蝦、蔓越橘等特色食品,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費品以及部分藥品原料納入降稅范圍。
(二)研究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為發揮口岸進境免稅店擴大國內消費、引導境外消費回流作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公布了口岸進境免稅店政策,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同時,公布了《口岸進境免稅店管理暫行辦法》,規范口岸進境免稅店的管理。經國務院同意,印發了19個口岸增設進境免稅店的具體方案。本次增設后,進境免稅店覆蓋85%以上進出境旅客的機場口岸和旅客流量較大的水陸口岸,基本滿足口岸需求。
(三)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稅收政策。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發展,2016年3月,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對滿足條件的跨境電子零售進口商品按照貨物征稅。有關政策自2016年4月8日實施。為探索適應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發展特點的監管模式,引導企業適應規范的監管要求,經國務院批準,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過渡期監管措施,以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平穩發展。
(四)調整進境物品進口稅政策。為優化稅目結構,方便旅客和消費者申報、納稅,并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相協調,2016年4月8日起同步調整了進境物品進口稅(以下簡稱“行郵稅”)政策,優化行郵稅稅目結構,并按照與同類進口貨物綜合稅率大體一致的原則,設置三檔稅目稅率。此外,為引導合理消費,根據國內消費稅改革進程,同步調整了化妝品、小汽車的進口環節消費稅政策,并調整了化妝品的行郵稅政策。
(一)出臺“十三五”進口稅收政策。為推動國家“十三五”規劃宏觀目標的全面實現,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十三五”進口稅收政策,一是規范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教學用品免稅進口行為,整合制定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以及配套的免稅清單和管理辦法,為我國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稅制環境。二是通過實施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設備、新型顯示器件、重大技術裝備、集成電路等支持科技創新的進口稅收政策,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是通過持續實施海洋、陸上特定區域石油(天然氣)勘探、煤層氣開發、鼓勵天然氣等進口稅收政策,支持企業從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引導使用清潔能源,促進節能減排。
(二)降低企業成本,制定新型顯示器分期納稅政策。為支持新常態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解決有關新型顯示器件項目進口設備投資額大、進口環節增值稅短期內不能抵扣的問題,經國務院批準,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新型顯示器件項目進口設備增值稅分期納稅政策。該政策有效降低了國內新型顯示器件生產企業的資金占壓成本,得到企業和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
(一)加快推動自貿試驗區相關工作。一是按照符合稅制改革方向和國際慣例、避免形成“稅收洼地”等原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任務,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提出了可在遼寧、浙江、河南等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試點的稅收政策。二是及時總結評估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情況,從2016年9月1日起,將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擴大到上海、廣東、天津、福建4個自貿試驗區所在省(市)的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以及河南新鄭綜合保稅區等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二)促進地區、城鄉協調發展。一是整合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展會留購展品進口稅收政策,出臺了中西部地區國際性展會留購展品免征進口關稅政策,推動中西部等地區進出口貿易發展。二是促進農村地區發展。會同有關部門實施進口種子種源免征進口環節增值稅政策,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林業,促進農村地區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三)完善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為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更好地發揮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效應,調整免稅購物限額管理方式,對非島內居民旅客取消購物次數限制,同意現有兩家實體店開設網上銷售窗口,以進一步方便旅客購物和滿足不同消費者購物需求。
(一)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加快推進關稅法和船舶噸稅法等立法工作。一是積極開展關稅立法工作。根據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按照稅收法定工作安排,啟動關稅立法工作。關稅立法是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要求的現代關稅制度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二是推進船舶噸稅法立法工作。根據國務院立法工作計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會同海關總署就《船舶噸稅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二)加強制度機制建設,提高關稅工作管理水平。一是對關稅采取有升有降的動態調整。一方面,通過實施較低進口暫定稅率,鼓勵進口部分國內生產供應難以滿足需求的商品;另一方面,根據國內產業發展、技術進步、市場變化等情況,恢復執行部分商品最惠國稅率或提高進口暫定稅率,鼓勵國內擴大生產和供給。二是加強進口稅收政策管理。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理念,與各相關部門、協會、企業加強協調溝通,對部分進口稅收政策管理辦法進行改革,優化政策申報程序,規范政策管理流程,簡化政策執行辦法,提高政策透明度。
(三)完成2017年稅則轉版工作。根據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細化進出口稅則稅目,并與世界海關組織商品分類目錄進行同步轉版,將2017年稅則稅目調增至8547個。這次調整主要涉及農業、化工、機電、紡織、木材等多個領域的商品,相關關稅減讓協議和特惠稅率商品的稅目稅率也相應進行了調整。
(一)組織實施《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談判成果。一是完成信息技術產品擴圍協議國內審批工作。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關稅減讓表修正案》,經國務院審核同意,于2016年9月3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批準。二是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首次降稅。自2016年9月15日起,對從世貿組織成員進口的201項信息技術產品最惠國稅率實施首次降稅,包括信息通信產品、半導體及其生產設備、視聽產品、醫療器械、儀器儀表等。信息技術擴圍談判成果的順利實施,是世貿組織框架下近18年來達成的規模最大的關稅減讓成果,這將有力地促進全球貿易、投資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二)推進世貿組織《環境產品協定》談判。一是本著環境、貿易、發展“三贏”目標,提出環境產品的定義、分類等中文建議,擬定我國環境產品清單,制定談判方案,維護我國核心利益。二是根據我國2012年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對部分環境產品降稅的承諾,降低了27項環境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
(三)維護多邊談判成果。落實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相關規定。配合完成世貿組織對我國貿易政策審議準備工作。配合履行我國在金融危機監督機制下的通報義務。行使世貿組織成員權利,制定談判方案,就關稅問題與相關國家開展談判。
(四)依法實施貿易救濟,維護公平貿易環境。一是采取貿易救濟措施。根據有關規定,對原產于日本、韓國和歐盟的進口取向電工鋼征收反傾銷稅;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馬鈴薯淀粉在期終復審期間繼續征收反補貼稅等。二是妥善應對貿易爭端。2016年8月起,停止對原產于歐盟和日本的進口高性能不銹鋼無縫鋼管征收反傾銷稅。
(一)積極穩妥地推進自貿區談判。一是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與各成員國就貨物貿易關稅減讓出價、談判方式、自由化水平等進行了深入磋商,推動談判在貨物貿易領域取得進展。二是推動中國——格魯吉亞自貿區實質性結束談判。針對中格貿易、產業特點,研究擬定關稅談判方案,在維護我國產業利益的前提下,實現了雙方絕大多數貨物貿易自由化的高水平目標。三是繼續做好中國——海合會等自貿區關稅談判工作。務實推進中日韓、中國——斯里蘭卡、中國——馬爾代夫、中國——以色列、中國——巴基斯坦、亞太貿易協定等自貿區關稅談判;做好中國與斐濟、巴布亞新幾內亞、尼泊爾等國家建立自貿區的聯合可行性研究工作。
(二)做好已簽署經貿協定的降稅實施工作。推動已簽署經貿協定順利實施。根據我國與其他有關國家或地區簽署的貿易或關稅優惠協定,繼續對中國與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秘魯、哥斯達黎加、瑞士、冰島的自貿協定實施進一步降稅。此外,參加了中國——澳大利亞、中國——瑞士、中國——哥斯達黎加等自貿區聯委會會議,妥善解決協議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有關問題,推動自貿協定順利實施。另外,根據簽署換文情況,從2016年12月10日起,對原產于厄立特里亞國、柬埔寨王國的97%稅目產品給予最不發達國家零關稅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