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財政行政政法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推進改革創新,突出重點保障,加強政策研究,促進了行政政法事業持續、快速發展。
(一)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一是配合研究制定改革指導文件。在《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配套改革方案的研究起草過程中,既從改革大局建言獻策,又從財政政策方面嚴格審核把關。二是牽頭成立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工作小組,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行政政法司。三是牽頭組織實施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率先啟動改革,印發《關于開展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專項核查和編報改革清單目錄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摸清底數,督導各部門按照撤銷、整合、保留、脫鉤、轉型等方式確定改革路徑。印發《關于開展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療養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培訓療養機構先行試點。
(二)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一是推進中央垂管系統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印發《中央駐地方垂管單位公車改革方案審核審批問題處理建議》等一系列文件,召開專員辦垂管單位公車改革工作座談會和中央部門垂管單位公車改革工作布置會,講解政策,加強督導,提高專員辦審核的針對性和工作效率。會同中央車改辦按照明確主管部門主體責任和下管一級的原則,簡化中央垂管二級預算單位車改方案審批程序。二是重點推進垂管系統執法執勤用車制度改革。從嚴控制配備范圍、編制和標準,嚴守節支底線,糾正公務交通補貼發放福利化傾向。三是密切跟蹤地方黨政機關車改情況。針對地方縣鄉級黨政機關公車改革問題集中、車改衍生需要逐步完善相關配套制度等,及時研究對策,配合中央車改辦印發《關于完善配套政策持續鞏固公車改革成果的通知》等文件,加強政策指導。
(三)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一是落實中央交辦案件涉案財物上繳和辦案經費保障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摸清案件底數,落實辦案經費,督促收繳罰沒財物。二是研究推進涉案財物跨部門集中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組織開展試點工作,印發總體規劃設計方案、業務數據標準、數據接口說明等指導文件,為信息平臺的全面推開打好基礎。三是研究加強刑事訴訟罰沒收入管理的政策建議,形成了《改革完善刑事訴訟罰沒財物收繳管理方式專題研究報告》《關于刑事訴訟罰沒收入管理問題初步思考》等研究成果。四是研究推進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財物省級統一管理改革試點財政支持政策,有序推進試點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國有5個省份實現了全省范圍內、有6個省份實現了納入試點范圍的地方法院檢察院財物上收省級財政統管。與此同時,支持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試點,研究落實巡回法庭工作經費。參與推進聘用制書記員管理、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法律顧問制度等改革事項。
(四)支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強國戰略的新理念新思想,梳理財稅政策,聚焦重點任務,細化落實措施,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對《國家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部署的12項重大人才工程予以重點保障。同時,支持外國人才引進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五)推進駐外及港澳內派人員基本工資改革。調整駐外非外交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研究推進新一輪港澳內派人員工資改革,推動港澳干部隊伍建設。
(六)配合推進其他領域改革。按照《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精神,配合審計署推進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物管理改革試點工作。配合有關部門,落實黨的群團工作改革、促進港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商事制度改革、理順國稅系統經費管理體制、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調整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預算管理體制等。
(一)堅持服務大局,保障G20杭州峰會圓滿成功。作為籌委會秘書處行財組組長單位,充分發揮財政的國家治理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積極宣傳財政政策,根植預算觀念,完善體制機制。會同外交部研究制定G20杭州峰會經費保障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為會議經費保障管理工作定方向、定基點、定架構;統籌資源,重點保障峰會經費需求,確保峰會圓滿成功。中央領導同志對峰會籌備與保障工作給予高度肯定。
(二)完善支持政策,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一是優化政法轉移支付結構,突出支持重點,加強反恐怖經費保障,支持打擊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重大活動安保,加大司法救助。支持國際警務合作,研究落實組建兩支常備維和警察部隊經費預算。二是完善政策措施,構建平安中國建設支撐體系。參與研究編制“十三五”平安中國建設規劃。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推進實施以獎代補政策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責任、支持社會組織參與幫教刑滿釋放人員工作,貫徹實施好《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深化律師制度改革,加強律師行業管理。三是支持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參與研究落實法官、檢察官以及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工資改革實施方案,研究人民警察值勤崗位津貼、節假日加班補貼政策。四是支持金盾、天平和電子檢務工程以及公共安全視頻管理聯網應用建設,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強司法人權保障,會同公安部研究調整看守所在押人員伙食實物量標準。
(三)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明確外經貿資金政策重點,及時下達資金,優化資金安排結構,改進支持方式、突出扶持重點,支持關鍵和薄弱環節。支持和推動中西部地區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調動中西部地區積極性,促進加強與東部地區產業和人才合作,支持招商引資,降低綜合成本,完善各類配套服務和營商環境。
(四)突出重點,加強中央重大活動經費保障。一是做好“兩會”、縣鄉兩級人大換屆選舉等經費保障工作,督促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有關換屆選舉工作的各項要求,確保經費及時足額撥付。二是支持做好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開業后相關籌備工作的收尾工作,及時安排亞投行項目準備基金。三是做好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等經費保障工作。四是做好其他重要事項經費保障。督促地方財政部門認真做好第三次農業普查設備配備、普查人員勞動報酬落實等工作。建立商標業務費保障長效機制,按單件成本和業務量核定商標業務費。安排維和攤款,發揮我國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大國作用等。
(五)支持黨的紀律檢查工作。一是保障大案要案查辦,提高大案要案專項經費保障水平,避免向地方轉嫁負擔。二是支持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實現全覆蓋,確保派駐機構“不受羈絆”獨立辦案。三是做好中央巡視工作經費保障,推動實現“巡視工作全覆蓋”。
(一)研究外交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有關要求,選擇外交等領域率先啟動改革試點。全面梳理外交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清單,借鑒有關國際經驗,研究起草了外交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
(二)研究加大對外工作戰略投入等務實措施。一是貫徹落實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參與研究改革和完善對外工作體制機制。二是開展我國與世界主要大國外交支出比較分析,研究提出加大外交戰略投入的政策建議。三是開展駐外使領館甲類處有關情況分析,為深化駐外使領館管理體制改革,優化機構設置等工作奠定基礎。
(三)做好對外援助政策落實工作。一是研究改進援外預算編制方式,有序對接國家“十三五”規劃。二是健全完善配套舉措,創新援外方式,提升援外效果。三是研究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各項目標。
(四)完善外經貿發展政策,促進外貿回穩向好。一是研究促進外貿發展財政政策。會同相關部門修訂發布《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2016年版)》,聚焦裝備制造、高端材料等產業,重點支持先進技術、重要裝備進口。二是完善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政策。推進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擴圍,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實施動態調整的財政支持激勵政策。三是改進口岸通關服務,促進對外貿易便利化。開展免除查驗沒有問題外貿企業吊裝移位倉儲費用全面試點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強海關非侵入、非干擾式查驗技術裝備建設。支持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國家戰略重點區域檢驗檢疫機構能力建設。
(一)持續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體系建設。一是細化差旅住宿費標準。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赴地方差旅住宿費標準明細表》,將差旅住宿費標準進一步細化到地市級,規范管理,精準施策,切實降低行政成本。同時,結合各地實際增加部分地市旺季住宿費上浮標準,避免轉嫁負擔,防范廉政風險。二是完善會議費管理辦法。在密切跟蹤制度執行情況、加強督查評估的基礎上,加強差旅、會議住宿費標準的聯動,會同國管局和中直管理局修訂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上調會議住宿費標準,刪除會議定點場所的星級限定條款,嚴格會議計劃管理。三是修訂培訓費管理辦法。會同中組部、國家公務員局修訂《中央和國家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與會議費聯動提高了綜合定額標準,實行培訓項目分類管理,講課費單列并調整計算方式。四是加強科學統籌和分類管理。對黨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因公出國(境)繼續從嚴從緊控制,對教學科研人員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等區別對待,保障工作需要。
(二)制修訂有關專項管理制度。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內部控制辦法中補充完善審批責任追究條款。制定城市管理執法制式服裝和標志標識供應管理辦法。
(三)做好預決算管理工作。一是組織做好2016年預算執行工作。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重點支出,較好地保證了各部門履行職能的需要。二是組織做好2017年預算和2017—2019年支出規劃編制工作。三是做好轉移支付清理整合工作。進一步壓縮轉移支付特別是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數量,優化轉移支付結構,規范資金支持方向和使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