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 讓土地更有價值
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對于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我國現代農業深入發展,各類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數量超過115萬個,服務領域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各個產業。土地托管服務作為其中一種重要形式,建立了農民與產業發展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為農民提供了便利,也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
近年來,中央相繼出臺政策,從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經營制度改革入手,一方面推動土地經營權流轉,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另一方面,著眼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解決“怎么種好地”的問題。土地托管應運而生。土地托管,關乎托付,與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較低、農村勞動力大量減少息息相關;亦關乎管理,由服務主體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離不開改革。土地托管激活了主體,它有利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加快發展規模經營;土地托管也激活了要素,土地成為資本,具有寶貴的撬動農業農村資源的市場價值。土地托管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又讓其成為倒逼土地全面確權登記、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動力。
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土地托管體現了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的原則。當農村沉睡的資本被喚醒,在新的農業服務體系中,我國2.6億農戶的利益才會被更加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