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長勝供銷合作社以農機服務為主開展土地托管服務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長勝供銷合作社著力探索建立以基層社為依托,以農資公司為支撐,以農機合作社為主體的“基層社+農機合作社+農資公司”的農業規模化服務體系,開展土地托管服務。
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土地面積83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0萬畝,糧食常年生產能力10億公斤,是全市全區產糧大縣、全國糧食主產區。敖漢旗農村人口多,農民除種植收益外,增收基本靠外出打工。近幾年,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忙季節在外務工和回家種地難以兼顧,由此出現的“打工顧不上種地,種地耽誤掙錢,土地撂荒不甘心”的實際問題,困擾著廣大農民。針對這一現象,敖漢旗長勝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根植農村的優勢,積極探索以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新模式,通過推行土地托管,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探索出了一條土地托管的新路子。
第一,探索服務模式,推進規模化服務體系建設。
長勝供銷合作社著力探索建立以基層社為依托,以農資公司為支撐,以農機合作社為主體的“基層社+農機合作社+農資公司”的農業規模化服務體系,開展土地托管服務。
一是充分發揮基層社的依托引領作用。多年來,長勝供銷合作社始終承擔著敖漢旗長勝鎮及周邊鄉鎮化肥、農藥、農地膜等農業生產資料,農用機械、農產品種植、加工、儲存、銷售、農業技術咨詢經營業務,擔負著供銷合作社系統有關支農、惠農服務政策的落實。近年來,長勝供銷合作社努力應對新形勢、新任務和發展新要求,更加注重發揮基層社的引領作用,積極探索土地托管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供銷合作社為“三農”服務的功能和水平。
二是培育農機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主體。長勝供銷合作社為了提高農機具作業水平,滿足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聯合長勝鎮內及周邊鄉鎮的農機戶,采取帶機入社形式,于2008年6月27日在工商局注冊成立了敖漢旗耕豐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長勝供銷合作社控股,是敖漢旗首家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從事農業機械服務的專業合作社。經過7年的努力與發展,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6人壯大到目前的447人,資產也由原來的50余萬元發展到固定資產3000余萬元,擁有各類農業機械1934臺套,其中25—100馬力拖拉機365臺、精量玉米播種機400臺、全覆膜玉米播種機200臺、聯合整地機204臺、大型玉米收割機10臺、花生播種機10臺、花生收割機5臺。通過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廣了先進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探索開展土地規模化經營,為土地流轉和農機農藝一條龍服務闖出了一條新路,夯實了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的基礎,搭建了供銷合作社更大的為農服務平臺。
三是強化農資支撐作用。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功能,敖漢旗長勝供銷合作社引進了赤峰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和種子、化肥、農藥等行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了農資配送、莊稼醫院、測土配肥功能。同時,抓好與農機合作社土地托管業務的無縫對接,通過農戶與合作社簽訂合同,自主選擇化肥、種子,由農機合作社對其提供全程統一服務方式,保障土地托管工作的實施。農機專業合作社還成立了機耕服務隊,服務隊又分為4個綜合服務小組,每個小組約有50個成員,由合作社根據托管土地情況,統一安排作業任務、統一提供生產資料、統一調配農業機械,承擔托管土地的機械整地、精量播種、化學除草、機械收割等田間管理和機械化病蟲害防治任務,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第二,創新服務內容,為農民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務。
長勝供銷合作社自2009年起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即在農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使用權不變的前提下,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以專業合作社為主體,采取土地全托管和半托管兩種形式,對其土地實行統一管理服務。
一是全托管服務。合作社對托管土地提供機械整地、農資供應、精量播種、化學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生產環節全程服務。合作社與土地經營戶簽訂土地托管合同,按照每畝650元對生產環節“打包”收取服務費用,為托管土地提供從耕種到收獲的全程服務,正常年份確保一定產量,土地產出全部歸農戶所有。如2015年合作社在托管土地種植玉米7萬畝,確保畝產量達到900公斤以上。在保底產量范圍內的農作物產出全部歸農戶所有,每畝保底產量以上的超出部分中40%歸農戶、60%歸合作社。全托管過程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在山東、沈陽等地的大型種業、農資公司以比市場價優惠15%的價格批量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使用合作社的農業機械,對托管土地進行統一機耕作業、除草、防蟲、防病,通過科學的種植方式、有效的田間管理和先進的機械作業,實現了勞動力與各種生產資料的有效利用,降低了生產成本。
二是半托管服務。針對一些季節性在外打工和家庭勞動力不足或缺少技術的農戶,按照農戶實際需要,自愿選擇服務項目,供銷合作社提供服務,服務結束后由農戶驗收作業質量,供銷合作社和農民結算服務費用。
三是實行“五統一”服務。即統一供應農資,合作社統一購買種子、化肥等農資商品,直供到田間地頭;統一耕種,專業合作社統一調配204臺聯合整地機、410臺播種機、200臺全覆膜玉米播種機,進行整地、播種、覆膜,形成多環節一體化作業,提高了土地機械化作業水平;統一病蟲害防治,合作社購買了5臺高位打藥機,對病蟲害進行及時有效防治,農藥由合作社統一購買直接供應,既提高效率又降低了成本;統一收割,使用合作社的15臺大型收割機,對托管土地作物實施機械化收割作業,解決了收獲季節勞動力不足問題;統一銷售,通過為農戶提供收購和價格信息協助銷售,或年初與農戶簽訂農作物回收合同,約定保底價格。農作物收獲后,由合作社統一回收進行銷售兩種方式,解決農民“賣難”問題。
第三,夯實服務基礎,提供為農服務保障。
一是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為更好地開展土地托管服務,通過組織成員外出參觀學習,聘請專家集中培訓、實地操作研究等方式,積極探索和推廣適合本地自然條件、抗干旱風沙,節約成本、增產增收的科學精量播種機械化農耕技術,收到了良好效果。合作社玉米精量播種面積由2009年的3.15萬畝發展到2015年的30萬畝。合作社引進秸稈打捆機6臺,開展秸稈轉化飼料和秸稈還田業務,為長勝鎮及周邊地區秸稈禁燃,實現肥料、飼料和燃料三料化奠定了基礎。2014年新增滴灌帶生產線1條,年可生產滴灌帶3萬件,產值達800余萬元。
二是研發農業機具。由于從外地購買的播種機具不適合本地的耕作條件,有些機具需要進行很大的改制后才能適合本地使用,隨著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和作業面的擴大,經過論證和研究,2012年耕豐農機專業合作社與敖漢旗職教中心聯合組建了農機制作公司,共同研發生產了2BFJ—4型玉米播種施肥機,通過了自治區農機鑒定站產品質量和推廣鑒定。產品投放市場后,得到了廣大農機戶的廣泛認可。目前,2BFJ—4型播種機已成為自治區農機購補貼產品,銷往赤峰市各旗縣區及通遼市等地,生產量達1000余臺,合作社增加收入2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