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市供銷合作社培育經營主體開展土地托管服務
借助土地托管服務公司,懷化市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服務隊,采取“供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農戶”“供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村支‘兩委’+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開展水稻、油菜等糧食作物和茶葉、柑橘、葡萄等經濟作物的土地托管服務工作,有效解決了南方丘陵地區為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近年來,湖南省懷化市供銷合作社立足“三農”發展新形勢,不斷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探索推進南方丘陵地區土地托管服務新業態,有力推動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升了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經驗。目前,全市土地托管面積4萬余畝,受益農戶2.5萬余戶,每年為農民增收節支2500余萬元。
搭建“四位一體”服務平臺,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針對當前農村存在的勞動力不足、農業生產效率不高、集約化程度低、農民抵抗自然與市場風險不強等問題,懷化市供銷合作社主動作為,堅持“農民外出打工、供銷合作社給農民打工”的服務理念,不斷創新為農服務方式,扎實開展土地托管服務,把與農民聯結緊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的主要依托載體,積極搭建集農資采購配送、農業生產服務、農產品購銷和資金互助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四位一體”為農服務綜合平臺——土地托管服務公司,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服務隊,采取“供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農戶”“供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村支‘兩委’+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開展水稻、油菜等糧食作物和茶葉、柑橘、葡萄等經濟作物的土地托管服務工作,有效解決了南方丘陵地區為農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如,由懷化市供銷合作社出資領辦的懷化欣供銷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其中市社占股50%),擁有員工100余人,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和銷售團隊,是一家“種+養+游+吃+加+銷”一條龍的集文化旅游、休閑觀光、餐飲娛樂、產品加工銷售、技術推廣于一體的現代農業企業。2015年在鶴城區花背村實施大田托管,按一年800元/畝的標準托管土地1000畝,打造荷花種植基地,不僅帶動了農民的增收致富,還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由辰溪縣供銷合作社出資領辦,牽頭永發生態農業合作社、懷化萬豐果業專業合作社、鶴城蘆坪明忠瓜果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成立的辰溪縣永發生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元,下轄3個專業合作社、4個專業服務隊,擁有行管、技術、生產工人110多人,各類農業機械93臺(套),托管土地面積1.4萬余畝,受益農戶3300余戶,實現年營業額1000余萬元、利潤100余萬元。
創新“2+X”服務模式,提升為農服務水平。堅持因戶制宜、分類托管,不斷創新“2+X”土地托管服務模式。
“2”代表全程托管和勞務托管兩種“保姆式”托管模式。全程托管就是農民與公司(合作社)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保土地承包權不變、經營權不變、收益權不變“三不變”的基礎上,按照“托管自愿、有償服務、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形式自由”的原則,簽訂土地托管服務協議,農民按所議價格將耕地交由公司(合作社)托管。生產決策由農民決定,耕、種、收、植保等生產環節和種子、農藥、化肥、農膜等生產資料由公司(合作社)承擔。農民得到糧食后,公司(合作社)按各環節的用工以及種子、化肥、農藥、機械作業等費用,向農民收取成本和服務費用。比如,由辰溪縣供銷合作社領辦的永發農機專業合作社,2015年全程托管農戶稻田2000余畝,全部用于種植優質水稻,合作社實行統一耕種、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每畝收取一定服務費用,所得收益全部歸農戶所有。這樣老百姓在外面打工一畝田還能有500元左右的收入,比自己在家種田還要合算。勞務托管就是農民負責種子、化肥、農藥、水電等全部農資投入,公司(合作社)按低于同期市場價格,提供耕種、管理、收獲所有環節的生產服務,農民向公司(合作社)繳納一定的托管費用。
“X”代表訂單托管模式(即“菜單式”托管模式)。農民根據自家的機械、勞力等情況,按照實際需要,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某個時段的勞務項目委托給公司(合作社),由公司(合作社)為其提供服務,公司(合作社)承擔從耕種到收獲單個環節或多個環節的服務。服務結束后,農民驗收作業質量,公司(合作社)和農民按實際作業項目結算服務費用。具體收費標準為大田代耕(130元/畝)、代種(120元/畝)、代收(170元/畝)、統防統治(40元/畝)。
強化“四輪驅動”服務保障,推動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一是領導重視。懷化市供銷合作社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土地托管服務工作,“一把手”親自帶隊到外地考察學習土地托管服務工作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并明確由監事會主任親自抓,通過對比算賬、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學習培訓、新聞報道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托管服務在增收節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和土地托管服務的政策措施,引導廣大農村干部群眾認識到土地托管服務的優越性,帶動更多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加入土地托管服務的行列,加快推進土地托管服務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同時,嚴格考核問責,把土地托管服務工作納入各縣(市、區)供銷合作社績效考核內容,要求各縣(市、區)供銷合作社今年成立土地托管專業合作社2家以上,完成土地托管面積4000畝以上。
二是制度保障。起草了《中共懷化市委懷化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送審稿)》,明確將開展土地托管服務作為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推動農業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支持供銷合作社作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代表,在招商引資、引進社會資本、改造傳統產業等方面行使法定代表人權益。土地托管服務公司(合作社)根據市場需要和農戶服務需求,制定了《全程托管服務質量管理規范》《農作物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服務規范》《農機作業服務規范》《托管合同管理規范》《農業技術服務規范》等各種章程規范和土地托管流程,有力地推動了土地托管服務工作的開展。
三是項目引領。著眼于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積極推薦了中方縣果品產業融合改擴建項目、辰溪縣永發生態農業服務公司土地托管建設項目申報總社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并組建了3家土地托管服務公司。
四是技術支撐。充分發揮社屬商業供銷學校在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技能培訓中的積極作用,為土地托管服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撐,并經常聘請農業、農機等方面的專家,為農戶免費提供種植技術和農機維修服務。同時,注重加強與省、市農科院所的科技合作,在品種培育、種子供應、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科技指導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和全程服務。
懷化市地處南方丘陵地帶,土地托管工作尚處于探索階段,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部分農民土地托管的積極性不高。雖然土地托管是一項利民惠民的好事,但這一新興的生產服務模式才剛剛興起,部分群眾對實行土地托管還缺乏正確認識,有的農民因為家里有勞動力或其他原因,不想放棄土地的管理權,造成托管土地難以成方連片經營。
二是土地托管存在一定風險。個別托管公司(合作社)土地托管規模小、裝備弱、技術低,且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受農技、農資等市場價格波動影響,托管公司(合作社)對托管土地的生產經營承擔著較大風險。
三是部門配合有待加強。農業生產涉及領域較多,關系到農機、農技、種子、化肥等眾多生產資料主管部門。目前,土地托管中供銷合作社一家“單兵作戰”,而其他服務組織相對分散,難以有效集中和整合各相關部門的扶持政策,造成現有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凝聚不起土地托管的強大合力。
為此,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著力宣傳引導。農民對土地托管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并且會隨著土地托管模式的不斷完善得到逐步提升。現階段,一方面要通過典型宣傳,讓更多農民認識到土地托管的好處,積極主動參加土地托管;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不能強迫農民托管土地,要在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的前提下,本著“依法、自愿、有償”和“進退自由”的原則,針對不同經濟條件和發展水平,讓農民自覺自愿選擇土地托管模式。
著力拓展土地托管服務內容。積極推進土地托管服務由平坦區向山丘區延伸,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延伸、由種植業向養殖業延伸,力爭在農業生產各個領域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服務模式,實現為農服務中心鄉鎮全覆蓋。
著力加大對土地托管組織的資金扶持。各級財政應在支農資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各類托管組織的發展,把土地托管服務納入市、縣設立的農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的范圍,對開展土地托管服務達到一定規模的或連片托管高價值經濟作物的土地托管組織,財政給予一定資金獎勵、貼息貸款等扶持。鼓勵金融部門積極創新適合托管組織的金融產品,給予信貸支持,提供各種低息貸款,適時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幫助解決托管組織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
著力加大對土地托管組織的項目支持。對于土地托管服務形成一定規模的地塊,優先安排農業綜合開發、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土地整理、特色農產品基地、小農水等涉農開發項目。支持符合條件的土地托管組織承擔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糧棉油高產創建等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項目。國家農業補貼、大型農機具購置、信貸、倉儲用地等方面適當向土地托管組織傾斜,提高各類土地托管組織的發展水平。
著力規避土地托管風險。鼓勵保險企業開發適用于土地托管的保險業務,提高各類土地托管組織的抗風險能力。引導托管組織將托管的土地全部加入農業保險,減少和彌補自然災害給托管公司(合作社)和農戶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