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托管合作社:農村土地流轉新模式
農村土地托管合作社成立和發展的背景大致相同,但具體到每個合作社的組織發起方式卻不盡相同,運作模式也各有特點。有的土地托管合作社由農技人員發起成立,如從事育種、植保等技術人員帶頭組建,有的由農資經營者發起,如經營種子、化肥等人員帶頭成立;有的由農機戶組建,還有的由村干部發起成立以及由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等各種方式。不同的土地托管合作社運作過程中經營的業務也各有側重,有的合作社各種土地托管模式同時運作,有的只運作其中一種模式。
山東省平原縣前曹鎮益民土地托管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7月。發起人是原鄉鎮種子站站長,后來改行從事種子和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他本人是農技人員,后來又經營農資,所以成立土地托管合作社,首先一方面發揮他經營農資的優勢,為農民提供比市場價便宜的農藥、化肥和種子等;另一方面,發揮他的技術優勢,連片承租農民土地,種植優質高效的玉米良種。目前,托管農民已達1200余戶,托管面積15000余畝,承租土地200余畝,承租土地全部由合作社種植了優質高效的玉米良種。
合作社建立了“1135”的工作機制,即一社、一站、三種服務模式、五種服務隊伍?!耙簧纭奔闯闪⒁粋€土地托管合作社;“一站”即全鎮139個村,每個村成立一個村級服務站,為廣大社員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三種土地托管模式”即全程托管、菜單式托管、農田承租?!敖M建五種專業服務隊伍”,一是農機服務隊,合作社購買或租賃老百姓的機械,為農戶提供機耕、機播、機收服務;二是農技服務隊,合作社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田間管理、農業新品種的引進、推廣等技術服務;三是農資服務隊,合作社與大型農資、廠商聯系統一購進生產資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四是勞務服務隊,為農戶提供各種勞務服務,2010年春季,通過菜單式服務,為社員澆水2萬余畝,噴施農藥近5萬畝,為農戶節約資金10余萬元;五是植保服務隊,合作社購買或租賃植保器械,為廣大農戶提供統一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實行統防統治。
合作社的3種服務模式中,運行最好的是“菜單式”托管業務,在“菜單式”服務中做得最多的是播種、收割和病蟲害防治。全程托管因為存在經營風險,加之大部分農戶家庭還有剩余勞動力,不愿意參加,而且土地難以成片經營管理,資金壓力大,所以實際操作難度較大。承租托管土地每畝的租金費用800元,但由于地塊零散不利于管理、承租地上玉米良種失竊現象等原因,同樣存在經營風險。現在合作社的利潤主要是在生產資料的經營方面,2009年秋季,合作社與省內外10余家大型農資、廠商聯系,為農戶提供化肥1300余噸、農藥3噸,廠家按市場價的80%批發給合作社,合作社社員購買生產資料價格比市場價低10%—15%,其他農戶購買優惠幅度小一些。既有效預防了假冒偽劣農資進入農村,又降低了生產成本。
河南省博愛縣喜耕田農機合作社“土地托管”耕作模式。一些農機戶擁有農業機械,但由于土地少,造成農機具和勞動力閑置浪費,因此很想多種些地來發揮自身優勢。而當地外出打工人員多,家中原有責任田管理不善,這些外出人員很希望將承包田托給別人代管。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2008年6月由幾個農機戶發起成立了合作社。
合作社將農戶分散經營的土地托管后,首先就近劃分成幾個相對集中的地塊,重新進行規劃整理,將原來的水溝、土壟平掉,不僅節約出耕地,還建成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連片示范田,取代了原來農戶單戶種植的經營方式,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然后,合作社成立了機耕隊、機收隊、排灌隊、植保機防隊、農田工程隊等8個服務農業生產的工作隊。
在推廣新技術方面,鋪設地埋管道,實施移動噴灌技術;利用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機械等農機具,推廣保護性耕作,還推廣了農機節能等新技術。開展機械化耕、耙、播、收、植保服務,極大地提高了效率,保護了環境。此外,合作社邀請農業科技專家,指導選種、施肥等技術,使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得到了提高,并通過統一從生產廠家批量購進化肥、農藥、地膜、種子、潛水泵、農機配件和農用柴油等生產資料,既保證了質量,又降低了開支。合作社還成立了糧食種植生產技術勞作隊伍,采用標準化、規范化方式,提高了農田管理專業化水平,保證了糧食的穩產高產。合作社運行采用的是全程托管方式,入社農戶把承包地委托合作社全權管理,向合作社交納服務費和購買農資費用,而合作社向農戶保證交納定額產量,超過部分交合作社,不足部分由合作社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