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建平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指出,今后五年浙江將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借鑒國內、國際灣區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把以杭州灣為核心的灣區,打造成為國內重要的灣區經濟發展示范區,成為長三角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浙江正式開啟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新時代。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袁家軍省長強調力爭到2035年把杭州灣經濟區建成現代化、世界級大灣區。大灣區建設路徑及120個建設項目的部署,表明浙江已蓄勢待發。
浙江大灣區建設包含培育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打造現代金融高地、打造現代科創中心三大重要任務,對照分別以產業為引領、以金融為引領、以科創為引領的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三大全球知名灣區。當下的浙江,與制造業起家的東京灣類似,第二產業比重較大,如何實現產業創新轉型,如何與粵港澳大灣區錯位發展,對于浙江經濟的未來至關重要。
緊緊抓住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機會,加快創新發展,是浙江經濟在新時代的必然選擇。2017年前三季度,浙江新經濟走在全國前列,規模達到1344億美元,占GDP的2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1.9%。新經濟的重要表現就是金融創新,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創新,杭州表現突出。杭州已經成為新金融的重要標桿城市,各類金融機構高度集中,金融平臺建設較快。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到錢塘江金融中心,眾多的機構平臺成為杭州經濟發展的新空間布局,有力支撐了杭州經濟發展。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錢塘江金融港灣錯位發展,建設新金融,杭州應該充分發揮移動支付之城、網商銀行等優勢,聚焦產業創新主戰場,通過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把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能制造大走廊、錢塘江金融港灣打造成數字化新資源、信息化新模式的地方發展新樣本。寧波市要突出數字化能力建設,大力發展智能經濟,發揮寧波舟山港在數據流支撐物流、資金流的核心作用,規劃建設數據樞紐,打造數據強港。同時,大灣區要以構筑中高端產業鏈為目標,著力引進并合理布局發展智能制造、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形成一批具備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首屆錢塘江論壇聚焦“新金融,新科技,新業態,大灣區”,宣布打造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致力于推進錢塘江金融港灣與浙江大灣區融合建設,正是這種產業創新與金融創新結合的愿景表達,開啟“實體灣區經濟”與“金融灣區經濟”相互推挽發展的新范式,可以稱之為浙江經濟發展的“灣灣經濟”新時代。
推進灣灣經濟,要高度重視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大灣區恰好推動新金融、新科技、新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如何進一步尋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培育經濟發展新優勢、新動能至關重要。浙江要發揮產業創新活躍、數字經濟發達、經濟腹地巨大的比較優勢,以產業創新為根本,以互聯網金融創新為支點,在產融互動中開創新特色典范,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創新創業成果,推動新金融快速迭代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推進灣灣經濟,要十分突出人才強省。加大以浙江大學、西湖大學為代表的國際高水平大學以及之江實驗室等高端科研院所的建設力度,打造好科技研發平臺;推進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和中青年高級專家,并根據需要建立定向人才培養輸送機制,全方位帶動高精尖人才、技術、資本、信息等高端要素向大灣區、金融港灣集聚。由此打開智力轉化的大通道,把人才與資本更好地對接起來,把更多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切實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推進灣灣經濟,要十分重視弘揚企業家精神。繼續將“浙商回歸”作為“頭號工程”大力推進,發揮一大批老浙商的力量,同時積極培育新一代浙商,努力形成以浙大系、阿里系、海歸系和浙商系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大力建設鼓勵創新創業的特色小鎮、創業孵化器等各級平臺載體。繼續將浙商群體當做浙江最寶貴的資源、最珍貴的金字招牌和最倚重的發展力量,持續為浙商群體的創新創業提供優異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政務服務,與時俱進,形成以企業家精神驅動創新發展的“浙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