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十九大后首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定調了“高質量發展”主題。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所謂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起,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浙江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排頭兵,是發展環境最優的省份之一,也是最具獲得感和幸福感的省份之一。浙江長期來均致力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全國提供了多個生動的“浙江樣板”“浙江經驗”。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高質量發展是決勝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浙江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做到“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進一步厚植浙江發展優勢,緊緊圍繞“四條線”狠下功夫、狠抓落實。
抓住“一條主線”,全力邁向高質量。就是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創新力競爭力為導向,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構建具有鮮明浙江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一是以轉型升級實現質量變革。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進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超前謀劃布局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打造數據強省、云上浙江,力爭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成為領跑者。二是以改革深化實現效率變革。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各類國家級改革試點,推進錢塘江金融港灣建設,推進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三是以創新驅動實現動力變革。大力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滬嘉杭金科創走廊等科創大平臺,全力推動之江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謀劃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加快引進和建設一批國內頂尖、世界一流的大院名所和重大科學裝置,積極推動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和大數據戰略,培育發展信息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創新開展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
嚴守“三條底線”,更加凸顯高質量。就是要把百姓增收、生態良好、社會平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底線”,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努力使浙江人民更加富裕、環境更加秀美、社會更加和諧。這既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標尺”。一是千方百計促進百姓增收。繼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的“兩個同步”,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同時,有效激勵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基層干部隊伍以及有勞動能力的困難群體等七大群體,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平穩增長。二是多措并舉保持生態良好。繼續堅持并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為依托,加快建設美麗中國示范區,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三是不遺余力保障社會平安。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做好社會治安防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密切關注并解決關系食品藥品安全、網絡安全等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