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規范化、全覆蓋、全聯通、全在線”要求以及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年底前實現“四個100%”(100%應用平臺、100%系統打通、100%網上審批、100%網上申報)目標,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堅持指標定量化、任務清單化,攻堅克難,狠抓落實。截止到12月8日,“四個100%”提前實現。在近日召開的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現場會上,德清縣作為全省首個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四個100%”的地區,與改革亮點紛呈的杭州市、衢州市一起作經驗總結匯報。省發改委副主任周華富指出,今年,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重大突破,可喜可賀。2018年,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進入高質量推進階段,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各市、縣(市、區)要加強學習交流,分享經驗做法,共同擦亮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金字招牌。要翻篇歸零、迎難而上,高質量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
共享在線平臺,變“企業跑”為“數據跑”。按照“四個100%”目標,德清縣全力做好“業務、數據、機制”三篇文章。一是在線端口統一。嚴格落實“一個端口申報”制度。將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作為項目申報的唯一端口,企業使用法人賬戶在線填報、上傳、查詢項目全流程的事項材料,推進項目申報、受理、審批、辦結“一條龍”服務。二是業務系統整合。在省級部門支持下,率先完成投資項目業務審批系統與在線平臺的對接,實時交換共享項目數據,形成“在線平臺——業務系統——在線平臺”閉環的“信息流”,實現各審批部門在線聯辦,推動“一次錄入、大家共用”和“一個數據用到底”。在全省率先實現施工圖聯審和在線平臺融合應用的基礎上,依托全身投資項目電子圖檔管理信息系統,著力推進8個部門36個事項圖紙數據資源共享應用,探索投資項目涉審事項全種類、全階段、全部門圖紙聯合審查及共享應用新路徑。努力實現數據多跑,企業少跑甚至不跑。三是全程機制保障。建立線上線下聯動處置機制,及時解決企業投資項目推進中的各種問題,實現系統“V”型迭代升級。研究制定在線平臺運行管理辦法,建立限時督辦機制,實現環節、階段、事項、部門實時跟蹤,并將平臺建設運行情況納入縣綜合考評。
精簡優化流程,變“勻速跑”為“加速跑”。疊加“多規合一”、區域評價、承諾制改革等多項試點,全力做好減前置、減時間等“減法”文章。一是推動“多規合一”成果集成。以國家級“多規合一”試點為契機,建立并運行規劃協同平臺+審批服務平臺+部門服務平臺的“1+1+N”“多規合一”平臺,推動與在線平臺融合應用,將建設、國土等部門空間數據統一到2000坐標系,同一空間信息管理數據,實現“多規”信息一平臺集成、部門業務一站式辦理,項目“體檢報告”一鍵生成,極大簡化項目前期流程。二是推動區域評價成果應用。在莫干山高新區全面實施能評、環評、水保、壓覆礦和地質災害等區域評價,完善區域負面清單,實現多評合一、統一評審,并逐步向德清工業園、工業集中區和特色小鎮延伸。目前,多數項目環評平均用時由30天縮短至3天,水保平均用時由30天到即辦。三是推動承諾制成果深化。作為全省首個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試點,德清探索以標準替代審批、“先建后驗”和“容缺受理”的企業投資項目服務模式,形成項目準入清單、技術標準承諾清單、事中事后監管清單“三張清單”,讓項目實施標準更明了,服務更精準。目前,德清縣選擇承諾制模式的7個企業投資項目辦理時限較以往再縮短30%以上。
緊扣兩大試點,變“重審批”為“重服務”。以“標準地”和企業投資項目發改委“一窗服務”兩項改革試點為牽引,創新企業投資項目服務模式。一是實行“標準地”出讓。堅持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按照“事先做評價、事前定標準、事中作承諾、事后強管理”的流程,將建設用地帶著規劃、能耗、環境、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一系列標準進行出讓,企業拿地并通過“一窗服務”后開工,建成投產后按照法定條件和既定標準進行驗收,為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奠定基礎。二是推行發改委“一窗服務”。探索建立“四辦”服務模式,通過運用在線平臺探索事項、材料標準化,優化一窗咨詢、收文、出件三個環節,實現“一窗簡辦”;通過建立政府代辦員隊伍,提供事前謀劃、事中代辦、事后配套服務,實現“專業代辦”,通過運用在線平臺,實現項目全流程、多部門的“在線通辦”;通過健全“中介超市”,精簡中介環節,推動主管部門網上競價確定中介機構、提供代辦服務,逐步實現“中介快辦”。三是完善信用監管體系。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進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加強企業承諾履行情況監管,建立“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聯合獎懲機制,加快推動在線平臺與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將投資項目領域的守信和失信主體納入公共信用監管體系。
事項辦理標準化,“一窗受理”集成化。一方面,杭州市按照省政府“八統一”標準,及時調整完善“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查漏補缺,形成“最多跑一次”事項目錄。對行政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和材料清單不斷梳理,去除兜底條款和模糊條款,增強審批辦事的透明度。同時對照工作規范的要求,重新制作了所有事項(包括“最多跑一次”事項)服務指南,標準化、規范化才做。另一方面,實現對151個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事項和109個其他事務事項“一窗受理、集成服務”。10月統一通過省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系統對投資項目進行網上法人注冊、網上登記賦碼、網上事項申報、網上事項審批,推動投資項目審批平臺與浙江政務服務網融合發展。
平臺應用全流程,網上辦件更方便。9月12日,省發改委召開浙江政務服務網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推廣會議后,杭州市圍繞“四個100%”工作要求,加快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的系統貫通及平臺應用。經過集中測試聯調,重點攻堅,逐個突破,9月29日,杭州市本級14家職能部門的21個系統全部實現與2.0平臺系統打通應用,正式運行。10月15日,所有區、縣(市)企業投資項目審批系統實現與全省2.0平臺的貫通應用。目前,杭州市已實現企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全流程應用審批服務。杭州所有審批項目均通過2.0平臺受理辦理。
承諾制改革有突破,全員代辦推改革。杭州市規劃局聯合市審改辦制定出臺《杭州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告知承諾制實施辦法》規劃許可證的辦理時限由13個工作日縮減至3個工作日,截止到11月中旬,共計29個項目試行了告知承諾許可。為了進一步服務企業主,在市行政服務中心審批代辦基礎上,今年杭州市發改委出臺《杭州市發改委”最多跑一次“實施方案》、《關于建立杭州市2017年百大重點項目專人服務制度的通知》,實行發改委投資項目全員代辦、全程代辦。市發改委機關每個黨員干部領辦項目,并實現全面跟蹤、定期訪問、專項服務、專題協調,幫助企業和項目單位熟悉應用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2.0版),督促各地各部門審批項目線上受理,網上辦理。
市縣一體搭平臺,系統建設入佳境。早在2015年10月,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設初期,衢州市就采用由市級發起、各縣(市、區)響應、統一建設的模式,快速搭建本地市、縣兩級一體化平臺,并持續走在全省各地市前列。通過市縣一體化平臺,快速實現平臺建設任務統一調度,為后續系統打通、數據共享等方面的快速實現打下良好的基礎。在系統添加了統一的在線審批模塊,是現在該系統能夠進行文檔編輯、修改、簽注、辦結等功能,一次性解決所有部門在線審批問題。
電子證照歸入庫,電子印章來推廣。2017年初,衢州將涉及23個部門的79類證照、33類批文歸置到一起,組建成電子證照庫,基本涵蓋了投資項目版塊的所有部門,辦事過程直接從庫里調取,不需要辦事群眾或企業再另行提供。23個部門已與衢州市權力運行系統、浙江政務服務網移動APP衢州站點實現證照批文調用。由衢州市檔案局牽頭、推動區域檔案電子歸檔的應用工作。與此同時,2017年開始逐步使用電子印章系統。在電子證照庫中加蓋電子印章,來完成在線審批辦結功能,依托浙江省電子印章中心(浙江省電子認證云服務平臺)和本地區的工作平臺對接和應用平臺,實現上述基于數字證書的身份認證、電子印章、數據加密和時間戳應用。目前,所有投資項目涉批部門都已完成電子印章制作,經過系統的培訓,均能在線使用電子印章。
“多審合一”出效率,“多測合一”省心力。原先施工圖由住建、消防、人防、氣象等部門從不同角度、按各自規則、各行業管理中介機構自成系統審查,成為項目落地的最堵點。現在施工圖審查實現政府購買服務、全流程電子圖審、綜合性一次會審,項目業主從跑4個部門3個中介10多次變為1次都不用跑,原來大項目完成全部施工圖審查需要5-6個月,現在10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現已辦理的42個項目施工圖審查出具報告時間平均為1.5個工作日,原來一個項目圖紙需要小車拉,現在只要一個U盤就解決。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衢州市下發《衢州市建設工程項目“多測合一”實施辦法》。各業主可直接在市行政審批中介服務網上擇優選擇“多測合一”中介服務機構,并簽訂“多測合一”合同,根據合同實施測繪工作和結算費用。房產實測、規劃竣工測繪、地籍測繪便由一家測繪中介服務機構承擔,實現“統一測繪、分類報告、一次收費”。解決了原先多頭測繪、多次跑腿、數據難以共享等問題。時間至少可縮短30%以上,收費標準也在原來的基礎上下降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