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自我”
主 持 人:張安妮
專家支持: 林信潔(浙江省公安廳心理專家庫核心成員、溫州市公安局民警心理輔導員、溫州警校高級心理教官、溫州市公安局戒毒所心理咨詢師、溫州市消防局特邀心理專家)
嘉賓:尚警官(專職教官、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主持人:警營中的心理服務工作者,被親切地稱為“民警們的心靈按摩師”。他們不僅懂心理學,也更了解公安、貼近公安。不久前,欄目收到一位來自基層的專職心理教官尚警官的信息,對于開展心理培訓業務,她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和與一些民警的交流,提出了一些問題。她非常希望通過心理場欄目與一部分專家溝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好地為戰友服務。
為了給更多從事心理服務工作的民警啟發,更好地在公安機關中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本期特邀來自一線的警營心理專家林信潔老師,請她結合多年的心理工作實踐,來回答尚警官的問題。
歡迎林老師和尚警官。
每個人都具備自愈能力
尚警官:主持人、林老師,你們好。我非常珍惜這次與心理專家探討業務的機會。我在大學的專業是心理學,2012年畢業后來到縣局,成為了一名人民警察,日常主要負責民警心理健康教育和一部分內勤工作。因為局領導的支持,我局每月會有兩天的心理健康課,包括團隊建設、心理測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等。幾年下來,我與大家建立了很好的信任基礎,我們課上課下交流得很多。
最近一段時間來,有一些問題總是困擾著我,使我難以在具體工作中更順暢地前行。我自己找過其中原因,比如自身業務能力尚需提升,需要定期參加咨詢師繼續教育學習(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參加過這方面的學習),以突破目前的瓶頸。但總有一種無力感。我內心有一個聲音,就是非常希望幫助一些民警解決一些問題,同時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以更好地支持他們。
我想幫民警解決的問題是:因為懼怕輿論壓力,一些基層民警在執法時縮手縮腳,不僅憋氣,也有怨氣;有的民警一人多職,工作時間長,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甚至躲避工作;同樣,因為加班多,家里就指望不上,有的民警家庭關系緊張;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等疾病或亞健康狀態也困擾著一些民警,還有人因失眠煩躁、焦慮不堪。
在心理培訓業務方面,通過做相關心理測試,發現民警亞健康狀態不少,單項問題忘性大等,我希望能做些什么可以調整這些民警的狀況;在做一些心理放松訓練和沙盤活動時,我希望他們在緩解壓力的同時能達到深挖自我的效果,但可能因為涉及隱私或我自身能力有限,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做團隊建設或戶外拓展等活動時,參與民警都很投入,也都表示很快樂,但事后我觀察,有些人并沒能將拓展中的經驗感受帶回到實際工作或生活中。難道拓展僅僅是一堂有限的放松課程嗎?
我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民警調整心態,以平常的心去生活,以積極的心去工作,可很多時候,我卻覺得有些力不從心。這是為什么呢?
林信潔:你好尚警官,從你的言語中,我能感受到你對心理工作的用心,以及對一部分民警心理健康現狀的擔憂;我看到你為此做了很多努力,很不容易。在進入正題前,我想先為你的敬業和努力點贊!
尚警官:謝謝林老師!
林信潔:與此同時,我也感受到你有些無力。此時此刻,我想對你說:心理工作不是萬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們秉承著助人與自助的原則,最終依靠的還是當事人自己的成長動力。我想請你看到自己工作的價值——作為一名警營專職心理教官,你能讓民警有一刻的放松,已經很了不起了;他們在你所帶的團體中獲得過放松和快樂的感受,你已經成功了。畢竟,警察這個職業是帶有一定特殊性的。眾所周知,警察是和平時期流血最多的職業,其本身所具有的高風險性、高負荷性,以及近年來安保任務的增加,必然會使得這個群體中的一些人尤其是一線民警會長時間處于應激狀態,而這是身體面對意外刺激或危險情境的自然反應,如果這個本能失去了,或者過度放松了,那就真的離危險不遠了。而這是這個職業的性質所決定的,我們自己得先調整好心態,理解并接受這份職業對人的高要求,理解民警離開你的團體回到工作中后再次感受到壓力和負荷,其實正是他們有職業責任感的體現。同時,我們還得有一個信念,就是相信我們的戰友,相信他們都是優秀的,能夠舉一反三,每個人都有自愈能力。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足夠優秀,又怎么可能入警,干得了公安的活兒?
當然,除了可以讓他們獲得暫時的放松,我們還可以為他們提供一些應對應激的方法。比如,提醒他們幫助自己減少可控制的應激源,加強心理承受能力訓練;多教給他們幾種能快速調整身心的放松方法等。另外,在你的團體中,放松后,還可以運用表達性藝術治療或催眠等方式讓大家獲得更多的心理能量,明示加暗示等,效果顯著。當他們的內在能量提升了,之前的壓力感自然也就變輕了。
“觀察者自我”
林信潔:老子說:“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也,故能成其私。”在心理咨詢當中,咨詢師要和自己的“天地人格”同在,不為自己考慮,不為自己付出,不為自己獲取,更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對求助者說教,要求其改變,等等;要像天地化生萬物一樣去對待求助者的各種人格特質的呈現與發展;在追求咨詢目標的過程中,咨詢師要跟隨求助者,而不是要超越或帶領求助者,即后其身;咨詢師還要有能力從咨詢關系和咨詢過程中解脫出來,發展出一個強有力的“觀察者自我”,即外其身,從而避免在“移情”和“反移情”中過度卷入,給求助者甚至給自己造成傷害。
你和戰友們是同事關系,因此,并不適合對他們做深度的療愈工作,我想,以你的專業給予他們陪伴、傾聽和支持,適時給出你的專業意見即可。也就是說,因為你們不是咨訪關系,只要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提供意見和建議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真的想要在警隊開展心理咨詢,短程心理技術如焦點解決晤談、現實療法等或許更適合警隊中的個體心理工作。相信當你掌握更多的技術之后,你的很多困擾會迎刃而解。
主持人:林老師,您剛才提到“咨詢師還要有能力從咨詢關系和咨詢過程中解脫出來,發展出一個強有力的‘觀察者自我’,即外其身,從而避免在‘移情’和‘反移情’中過度卷入,給求助者甚至給自己造成傷害”。在九型人格中,“觀察者”又稱理智型、思考型人格。您能否更詳細地解釋一下這里的“觀察者自我”?有哪些具體方法可以幫助專職教官在工作中發展出這樣一個強大的角色?
林信潔:自我,也叫做自我意識或自我概念,是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包括對自己生理狀態、心理狀態、人際關系及社會角色的認知。19世紀的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士是最早從事自我心理學研究并斐然有成的學者。在他所著的《心理學原理》一書中指出:自我包括“主體我”和“客體我”;前者指個人主體的純粹經驗,即觀察者的我,后者指經驗的內容,即被觀察者的我。我這里提到的“觀察者自我”,指的是一個具備高度覺察能力的自我,能夠及時覺察自己的行為,并了解背后的意義,說到底其實就是自我觀察。也就是知道我是誰,我在做什么,我為什么這么做。
客觀而富有同情心地進行自我觀察的能力是在心理成長過程中需要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觀察者自我的兩個方面:真和愛——我們學習完全誠實地對待自我并完全地接受自我。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說: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去全然地接受自己,學會接受自己,由你自己來掌握取舍和得失才能產生一個積極的心態。無論是對于他人還是自己,我們都應該抱著寬容樂觀的態度。勇敢地剖析自己,勇敢地面對內心沖突而來的像恐懼、羞恥、擔憂和自我憎恨這樣的負面情緒,摒絕化解它們。慢慢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特別是對于自我中孩子氣的、軟弱的、未成熟的方面,學會全然接納。接受自己的優點和弱點,能夠與自己像老朋友一樣地和諧相處,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自己,我們可以把自身的消極方面看作沒長大的孩子,為了使他“成長為”成熟的自我,我們要關心他、愛護他。當我們用愛取代否認,當我們發現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可以容納時,我們就獲得了寬廣的胸襟。
隨著我們能夠真誠、友善對待自己的能力的日漸成熟,我們就能更準確地找到那個真實、充滿愛的自我定位。尚警官,這種自我可以讓你成為更多戰友堅定而有力的支持者,他們從你這兒可以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
當然,在自我覺察能力的練習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瓶頸,這就需要接受一些個人成長的體驗,比如在工作坊中做案主,接受團體成長體驗,找資深咨詢師做個人成長體驗,等等。
林信潔:尚警官,每個咨詢師都需要有幾百個小時的心理成長體驗。也許,這正是你的一個成長契機。你正好可以借此機會覺察和分析一下自己,是什么讓你如此想要幫助戰友們?你的無力感是因何事而被觸發的?當時,你的感受是什么?這樣類似的感受你曾在什么時候還經歷過?
尚警官:我回憶一下。
首先,我是真的很喜歡心理學,這種喜歡其實源自我的警察夢。我從小就想當警察,可高中時身體素質并不是很好,于是就想,那就干一個與警察有關的職業吧。那時流行看香港警察題材的電視劇,從中了解到香港警察體系中有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的工作。于是,我就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心理學專業。
我想,正是這份初衷使得我現在特別想為咱們警察兄弟做一些事。
特別感謝林老師的這番引導,我之前從未想過我為何那么用力地想讓所有人都有所收獲,為什么大家有了收獲才算是我的工作有所成。
我現在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其實,我不應該那么注重結果,而應感受過程;如果太看重結果,反而會忽略了一些過程中更重要的東西。我想,我今后會調整工作方向,不會再一味地尋求效果。
林老師:很棒的覺察!相信由你這么高悟性和敬業精神的專職心理教官帶領,你們縣局民警心理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出色。
“情緒在團體內被表達得越多,在工作中就會出現得越少。當這些東西被充分表達,并且被認真對待時,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療愈”
主持人:林老師,尚警官在開始多次提到民警壓力。這應該也是更多警察個體和各級公安機關主官們關注的問題。您建議專職教官在具體實踐中如何開展這方面的工作?
林信潔:民警心理壓力大抵來自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理方面,疾病及亞健康狀態帶來的一些憂慮;二是工作方面,工作任務重、得不到充分休息、單位人際關系困擾、領導管理問題、升職空間小,等等;三是家庭方面,因工作等各種原因導致陪伴家人的時間不多,造成了一定的家庭矛盾,自己為此或愧疚或委屈等。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都是現實問題,民警因此而產生的壓力和情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個部分時,心里要清楚,對于一些民警的怨言和情緒不是去消除它,而是想辦法制造機會和空間去理解和接納——民警需要一個空間和出口,來表達和安放這些無奈的情緒。我們的心理咨詢工作能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空間,一個安全和溫暖的地方,讓他們去訴說。
我們知道,很多時候,現實很難去改變,那么就要去正視現實,而不是試圖否認這個部分。心理服務工作者可能能做的就是幫助他們去言說無奈的現實帶來的壓力和情緒。建議可以安排一定的個體晤談,當然,個體晤談不能滿足其需要時,也可以去帶領一些團體(同質性的團體),讓他們在團體內去言說。情緒在團體內被表達得越多,在工作中就會出現得越少。當這些東西被充分地表達,并且被認真地對待時,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療愈,那些情緒會悄悄地被改譯,即已經不再是最初的“負能量”,而是會變成對自己內心委屈的看到和心疼。在這個過程中,教會他們可以去觀看自己的情緒,與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點距離。每個人都希望被看見,被認真地對待。
主持人:林老師說得著實令人動容,似乎聆聽之時就已經獲得了一些心靈能量。
從心理學專業角度看,為什么說“情緒在團體內被表達得越多,在工作中就會出現得越少”?
林信潔:我來介紹一些團體心理咨詢的知識吧。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的助人過程。
中國人的群體取向,中國警察的高度集體主義,使得團體咨詢的這種形式更適合于中國警察。
在團體導師也就是民警心理教官的用心帶領下,團體會呈現安全、穩定和溫暖的場氛圍,在關懷、接納和溫暖的團體氛圍中,成員才有機會把內心的情緒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成員還會對自己的困擾和失敗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檢討,并對其進行重新認識和解釋,從而增加對自身的客觀了解,以及對問題的正確認知。而在他表達以及事后成員反饋、導師點評的過程中,他能感受到的團體成員的傾聽、關懷、接納和尊重,這會讓他感受到被充分理解和支持。這種理解和支持能幫助他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有研究結果表明,社會支持與個體的身心健康、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與影響個體身心健康的因素(焦慮、抑郁、壓抑等) 存在顯著負相關。
而在認知重建的基礎上,成員在團體中會勇敢地學習和實踐自己的新行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往往是僵化的、例行公事的、缺乏彈性和想象力的,這是因為人們不敢改變熟悉的行為方式,無法預測新行為的結果。團體則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場所,使成員在其他成員的接納和同感的支持下,可以放心地發揮創意,改變、練習或實驗新的行為,并將學到的新行為應用到團體之外的實際生活中。
作為團體導師,要有一個基本信念,要相信每個團體成員均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即可以自我引導、自我修復。在一個支持的環境中,透過外在的表達形式來表達內在的情感,借以發現自己深層的情緒,提供機會給他們尋找到更多的力量,以進行心理重建。
所以說,當情緒在團體中被表達得越多,在工作中才會出現得越少。
“心理福利”
尚警官:林老師,目前,我局開展心理知識普及工作已經五年了,大部分民警對此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您覺得接下來,我們應把民警心理健康培訓工作的方向和著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林信潔:除了保持常設的日常心理課堂外,也可以聯合其他部門,給民警爭取更多的“心理福利”。比如,成立健康服務中心,定期進行健康知識課堂,定期進行各項運動、體操,學一些按摩身體的技法,跳舞也很好;還可以搞幾個“放松屋”,設置人機對話,既可以查閱心理健康知識及應對策略,也可以玩一些益智的、輕松的小游戲。同時,可以結合工會或團委,在一些節日中開展主題活動,提倡和鼓勵民警向家人說出愛——愛的表達,不僅需要學習更需要實踐;組織家屬進警營,策劃豐富的活動促進民警的家庭情感交流;針對家有兒女的民警,多開展子女教育課程,并邀請家屬參加。以上這些活動都可以讓家屬體驗到組織的關懷,幫助民警去經營好家庭關系,讓民警得到更多的歸屬感和情感滋養,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至于你說到接下來的工作方向和著重點,我建議進一步貼近實戰,讓心理學真正服務于民警工作實際,比如讀心術、溝通術、測謊術、犯罪分析、催眠術、談判術等,一線民警學了能夠馬上實踐和運用。在培訓中,一定要注重實用性。
當然,團隊訓練也不能丟,團訓是提升隊伍凝聚力、提高民警抗壓能力、舒緩情緒、調節壓力的很有利的手段。有人曾開玩笑說,不適合給警察講心理課(通常意義上的減壓課和情緒管理課)。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心理課是教人們如何過得舒服,可警察學了之后會發現:我的工作決定了我不可能過得舒服,怎么辦?這就像當人陷入流沙時,越掙扎反而會陷得越快,反過來,如果盡量讓自己緩慢地躺下以增大浮力,配合翻滾姿勢,反而有可能盡快拔出漩渦。這時,就要“既來之則安之”。因此,還可以做一些類似“幸福力”主題課程,以提升民警積極的心理品質。還有一些親子類、家庭婚姻類的課程則更受歡迎了。以上這些課程,單靠個人開展可能有難度,建議考慮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
當然,你肯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辦法,我們可以借助組織的力量把它們落到實處,做好民警的心理服務工作。
尚警官:再次感謝林老師,此次對話讓我獲益匪淺。
主持人:心理咨詢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從警營心理服務工作的角度出發,發動更多有利資源,就會給民警帶來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心理福利”。
再次感謝林老師的悉心解答,感謝尚警官的參與。
我們2018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