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昆
母親帶給我的“財富”
□張 昆
從小家里孩子多,生活條件艱苦,小學畢業后,母親就輟學在家幫著姥姥姥爺干起了農活。母親是家里的老小,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和兩個姐姐,18歲時的母親,因為不滿家中安排的親事,便獨自一人來到新疆,投奔已經結婚的二姨。
后來,經人介紹,母親與父親相識,相愛,他們在1990年的夏天相識,在1991年的夏天步入婚姻的殿堂,在1992年的夏天生下了我。從我記事起,母親就一直在忙碌,總是有干不完的事情。如今,銀發已悄然爬上了母親的兩鬢,可母親每天仍然很忙。
以前的我,不知道母親每天為什么會那么忙,但經過我25年來的觀察,慢慢了解到母親忙碌的原因了。
敬業。母親是小區的一名環衛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拿著掃把和垃圾袋,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母親分管4棟樓,20個單元內的衛生以及周邊林帶的清潔工作。樓道內要求,每周打掃一次,可母親總是一周打掃兩次。林帶內要求無明顯垃圾即可,可母親經常是把落葉也清掃出去。每次看見母親那被汗水打濕的帽檐和衣服時,我就會生氣地問母親:“人家就讓打掃一遍,你干嘛非要打掃兩遍,也不會多給你發錢,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這時的母親就會很嚴肅認真地跟我說:“我的工作目標就是保證環境的衛生整潔,不能因為規定,就偷工減料,工作是干給自己看的,以后的你上了班,也要這樣。”
孝老。2012年,奶奶因為歲數較大,還患有輕微腦梗,不能一個人居住,母親便把奶奶接回家中親自照顧。奶奶不能吃辣,家里餐桌上就再也沒聞到過辣椒的味道;奶奶吃不動脆的食物,家里的每道菜就再也沒有少于30分鐘出鍋的;奶奶早上要喝稀飯、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母親就每天早上六點半起來做飯。有時,我會跟母親抱怨飯菜沒有味道,央求母親改變口味。母親總說:“奶奶現在歲數大了,操勞了一輩子,現在老了,我們要多照顧她,讓她享享福。”
助人。我經常會跟母親開玩笑說母親就是我們小區的“萬事通”,誰家有困難都知道。張阿姨家要搬家,丈夫出差在外,就只有張阿姨和女兒兩人,母親在下班后,一定就會騎著三輪電動車趕到張阿姨家中幫忙。王奶奶平時一個人住,不會買電,每到月初,母親就一定會出現小區售電處,手里拿著我家和王奶奶家的電卡。樓下顧姐姐夫妻兩有時加班,來不及接孩子放學,我下班回家后,就一定可以看到一個小朋友在家中抱著布娃娃玩耍。
母親,小學畢業,她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可是她卻用25年來的言傳身教,為我積攢了一大筆精神財富。如今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沒有什么出色的工作成果,可是,卻憑借著母親那“忙碌”的精神,贏得了同事和領導對我的贊揚和肯定,我為自己能夠擁有這樣一位出色的母親而感到自豪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