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華溢
劉華德:帶領民族兄弟共同致富
□苗華溢
2016年10月30日清晨,第一場大雪后的放晴帶著深秋的寒意襲向大地,氣候凜冽,田野里白茫茫的一片降霜仿佛冬季來臨。可在四師七十一團九連職工革命太家中,火爐焰焰,溫度宜人,剛沏的奶茶在陽光的照射下熱氣騰騰,比屋里溫度更暖人的是一大早就來說事的漢族兄弟劉華德的話:“革命太,冬天的飼草我已為你備好了,一會吃過飯,咱們就去看看窖里的黃貯有沒有漏氣的地方,今年你的牲畜和我的一起過冬。”
現年48歲的劉華德是該團九連職工,有著和善的面容和睿智的頭腦。高中畢業后,他扎扎實實學習種植技術,不斷優化種植作物,很快成為種田業的行家里手。2000年,他開始發展養殖業,多年的經驗、技術積淀,他在牲畜擴繁、品種改良等方面成了團場的土專家,現擁有牛羊馬近800頭(只),林地120畝,資產逾百萬,年收入都在20萬元左右。自2000年他購買了80只羊始,就唱響了他和各民族兄弟攜手致富的序曲。
2001年,革命太從冬窩子搬回了九連,回來的革命太除了沒有工作的妻子和三個孩子外,就是一間土打墻房子、一頭牛、一匹馬了。吃飯穿衣需要錢,孩子上學需要錢,革命太一籌莫展,急得直上火。劉華德知道后,主動找到了他;“我現在養了牛和羊,自己也忙不過來,你來幫我吧,生活上遇到難題,我們共同面對。”就這樣,革命太成了劉華德的“羊倌”,劉華德每月支付革命太1000元的工資,這個工資在當時,已經超出了很多放牧人的工資。
僅解決了溫飽問題還遠遠不夠。如何帶動革命太脫貧是劉華德記掛在心里的事。九連人多地少,職工種植土地平均20畝,為讓革命太多途增收,劉華德多次找連隊黨支部為他的民族兄弟爭取政策,通過他的努力,連隊為革命太又劃分了10畝扶貧地。加上劉華德在養殖技術經驗上毫不保留,鼓勵支持革命太更換牲畜品種,發展精細養殖。在劉華德的幫助下,革命太養殖規模逐漸擴大,5年過去后,革命太家庭生活得到很大改善,2006年,他花4萬元喜遷新居,120平米的磚混結構的大房子讓革命太喜笑顏開。
說起劉華德對自己家庭的幫助,革命太的大女兒吐尼古深有感觸:“劉叔叔就是我們家的救星,2010年市體校召我,因為家里三個孩子都在上學,負擔重,爸爸不同意我去,是劉叔叔找到我父母,給我墊付了全年的生活費,父母才同意的。上學期間,每當我沒有生活費的時候,都是劉叔叔讓他伊犁的朋友給我送生活費來,在劉叔叔的幫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學校,吐尼古深知學習機會得之不易,她刻苦訓練,成績優異。如今,30多本榮譽證書、獎狀和獎杯整齊地擺放在她的房間,靜靜地述說吐尼古在校期間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努力。在劉叔叔的感召下,她沒有眷戀城市生活,毅然返回團場,現成為該團幼兒雙語學校的一名教師。她用成績回報了劉叔叔和家庭,也用自己的雙手和家庭一起走出貧困。同時,她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也讓革命太改變了教育觀念,如今,革命太的二女兒在烏市就讀大學,小兒子也在團中學就讀。家庭的向好讓革命太精神大振,目前,他已有羊80余只、牛8頭、馬3匹,家庭月收入4000余元,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
九連職工阿拉西初和劉華德打交道的時候,是阿拉西最困難的時候。“那是2007年,我家里只有1頭牛,沒有生活來源,日子過得很困難。”回憶往昔,阿拉西心有感慨,“是劉華德幫我找畜牧貸款、擔保,買了羊,沒有羊圈,劉華德把他的羊圈給我用,兩年后我的羊發展起來了,他把自己的新房子和羊圈都便宜賣給我了,他又重新買的房子,蓋的羊圈。”阿拉西廖廖數語道盡所有的感激和信任。連續五年,劉華德幫他貸款擔保。而今,阿拉西圈舍里的26余匹馬、21頭牛、160多只羊彰顯著主人日子過得富裕殷實。
職工葉力嘎力知道劉華德是個熱心人,2010年,他想發展養殖業,苦于沒有資金,找到劉華德借錢,劉華德二話沒說,給他借了2萬元啟動資金,并積極幫他貸款擔保。因一人不能多擔保,為幫助葉力嘎力,劉華德讓妻子幫他貸款。第一年的3萬元貸款使葉力嘎力當年翻身,他養殖的羊賣好價,掙了1萬元,葉力嘎力更有信心了,不斷擴大規模,現在他有羊180余只,日子過得芝麻開花節節高。去年,他家的收入首次突破了5萬元。
看著身邊的民族兄弟生活都脫了貧,逐步走向了富裕,劉華德很欣慰:“每逢年節,我們都互相走動,就像一個大家族一樣,大家的日子都過好了,往年在一起宰一只羊根本不夠吃,現在是怎么吃都吃不完了。”□
欄目責編: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