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三團推進“兵地融合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羅雪憶
民族團結七弦琴 兵地共融二重奏
——一八三團推進“兵地融合發展,促進民族團結”紀實
□羅雪憶
這是一個駐守著祖國30多公里的中蒙邊防線,有十幾個少數民族,1萬多名各族職工群眾和諧共聚的團場——十師一八三團。近年來,該團按照中央和兵師黨委關于深化兵地融合發展的部署要求,本著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搭建民族團結、兵地共融發展大舞臺,通過彈好“文化交流共融、維穩責任共擔、精準扶貧公推、就業增收共促、教育資源共享、科技引領共創、醫療衛生共享”七弦琴,奏響團場和周邊縣鄉融合發展二重奏,在額爾齊斯河南岸譜寫出一曲曲民漢一家親、兵地共發展的和諧之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去年,一八三團立足自身優勢,著力推動各族職工群眾文化交流交往交融,通過加強自身文化建設,打造文化陣地,搭建文化交流平臺,不斷開拓兵地融合發展的新境界。去年八一建軍節,青河縣與團場共同舉辦了“軍民共譜雙擁曲”文藝會演,8月10日,獨立營與青河縣友好南路社區共同舉辦了“兵地共融共建共同發展”的文藝演出。除走出去參加地方舉辦的文藝活動以外,團場還積極邀請地方文藝表演隊參加師團舉辦的文藝演出。去年,師市舉辦的“北屯之韻”百日廣場文化活動中,團場就邀請了青河縣文工團聯合舉辦了專場演出。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一八三團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這條紐帶,把兵地各族職工群眾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履行特殊使命,增強看家本領,兵團提出要牢記維穩戍邊政治責任和第一責任,構建落實兵地一體、上下聯動、及時應對、處置有力的反恐維穩體系。為此,一八三團圍繞提高維穩處突能力建設,積極統籌兵地資源,發揮民兵優勢,與地方無縫對接,主動參與到地方維穩工作中;主動與周邊鄉鎮對接,制定“應急聯動協議”,建立信息共享管理體系和兵地穩定共擔責任體系,共同處理突發事件,維護轄區穩定。
去年6月,青河縣大青河上游出現連續暴雨天氣過程,加之連日高溫天氣導致后山積雪快速融化,暴雨洪水與融雪洪水疊加形成大規模洪峰,致使青河縣出現險情,給當地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影響。洪水災害發生后,團場第一時間集結30多名民兵支援災區的防洪救險行動。
積極參與青河縣維穩工作,定期召開邊防工作會,與邊防部隊和邊防派出所召開碰頭會和聯席會議是一八三團維穩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團場結合邊情實際,加強執勤巡邏的靈活多樣性,對重點區域加強管控。重點時期、重大活動、敏感節點加強“黨政軍警兵民”聯合巡邏,加強兵地、軍兵聯席工作機制,明確管邊護邊職責使命。全年開展為期10天的赴邊駐訓2次,組織應急處突演練4次。
去年以來,一八三團積極貫徹落實兵團黨委書記、政委孫金龍提出的,要瞄準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發揮兵團優勢全面深化兵地融合發展,積極幫助地方群眾就業脫貧增收的要求,與青河縣吐爾根村結成幫扶對子,通過科技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等,全面提高吐爾根村整體水平,解決生產技術不高、生產能力不足、生活服務水平短缺等問題,推動幫扶地方青河縣吐爾根村脫貧致富步伐,協助青河縣年底摘掉貧困縣帽子。11月1日,團場組成科技小分隊為青河縣阿熱勒鄉杜爾根村哈薩克族村民普及科技知識,并為村民發放相關書籍1000余冊。
截至目前,團場一對一結對幫扶青河縣吐爾根村14戶困難戶,開展了兵地融合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座談會、現場交流、入戶交流、入戶幫扶、醫療義診、技術幫扶、教育衛生幫扶、文化幫扶等活動。并送去化肥500袋共計30噸,價值5萬余元,惠及當地村民50余戶。
扶貧舉措“絲絲入扣”,扶貧成果花開兩地,為加快扶貧開發,推進兵地融合,一八三團積極創新扶貧開發新路徑,不斷探索完善扶貧、監督、考核等一系列新機制,通過行業扶貧、專項扶貧、援疆扶貧、社會扶貧四大舉措,積極打造“四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開創兵地合作、攜手脫貧的良好局面。
多年以來,一八三團黨委認識到轄區多民族共居、多元文化共存的現實團情,深知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的重大意義,始終站在“講團結、講穩定、講發展”的高度,把推進民族團結、兵地融合發展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為促進兵地各族群眾就業增收,團場充分發揮農業規模化水平高、機械化程度高的優勢,組織農業技術服務隊伍深入到其他兄弟團場和民族承包戶中,傳播農業技術知識,指導農業生產。重點對地方日光溫室大棚栽培、育苗移栽技術、新技術新品種應用、機械作業、植保等給予指導和幫助,帶動提升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兵地聯合舉辦農業技術學習班,相互觀摩農業生產,義務培訓職工群眾,以兵團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帶動地方牧農業發展,促進農牧工增產增收。
在城鎮化建設中,團場還積極扶持地方農牧民來團創業,2016年招錄地方群眾來團就業8人,安置在農牧一線,從事種植、養殖工作。招錄地方勞務群眾20人,主要從事服務業。積極組織50人參加師市人社局舉辦的“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組織80人參加“雙創招聘周”活動。
團場在支援地方民族發展經濟的同時,來自地方的民族也盡其所能,幫助團場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三秋大忙季節,不少地方民族群眾積極支持團場農業生產,大大緩解了團場農忙時期勞動力不足的困難。
11月30日,在一八三團中學七年級的自習課上,哈薩克族學生拉扎提認真做著習題,遇到難題就與同桌的漢族同學進行探討交流。
拉扎提是阿勒泰市汗德尕特鄉的學生,自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在一八三團中學上學。在一八三團中學就讀,良好的教學環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老師同學們的親切關懷,讓拉扎提很快融入到新的學習集體,學習成績一年一個臺階。
走進一八三團幼兒園,幼兒們歡快的笑聲,讀書聲不絕于耳。民漢幼兒共享優質學前教育,和諧相處親如一家的畫面成為團場民族團結的一道亮麗風景。該園容納的240多名幼兒,其中40%是來自地方的少數民族幼兒。為促進各族幼兒之間的平等團結,該園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幼師通過講民族團結故事,開設民族小屋“圖書角”、“表演區”、“娃娃家”,建立民族團結文化墻等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方式,讓民族團結教育潛移默化地深入到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幼兒加伊娜剛來到幼兒園時還不會說普通話,通過一年的學習,她不僅學會了說普通話,而且交了不少漢族好朋友。“現在我的漢語說得很好,我還教小朋友說哈薩克語,大家在一起講故事、做游戲非常開心。”
據統計,近5年,該團共吸引了近800名地方少數民族學生到團場就學,這些學生除了享受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外,與團場學生享受相同的待遇,同時團中學還與福海縣西城區寄宿制學校開展了手拉手共建活動,每年有計劃地安排教師互相交流,開展師徒結對等多種形式進行學校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討與研究,并以“手拉手·心連心”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聯誼、學習體會交流、社會實踐等活動,實現了兵地教育資源共享。
“兵團來的工作組佳可斯,幫我們建大棚,教種植技術,村子的樣子變了,我們的生活也好了。”12月26日,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阿克恰普帕村村民海拉提說。
海拉提口中稱贊的住村干部是指一八三團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下派的住村干部。近年來,團場選派優秀干部與師機關人員組成阿勒泰市切爾克齊鄉阿克恰普帕村“訪惠聚”工作組,根據村里實際需要,工作組因地制宜確定了幫扶阿克恰普帕村科技示范帶頭勤勞致富的計劃,通過從品種、技術和管理、流通等方面全方位幫扶,使科技成果轉化為優質產品,進而讓村民親身感受高科技帶來的成果,調動村民使用新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在3年的幫扶中,工作組在村上建設農業觀摩示范點一個,建設溫室蔬菜大棚4個,組織阿克恰普帕村村民來團參觀學習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參觀人數達到112人次。并選派了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專家組成特派組到村上開展科技培訓。
去年11月,在一八三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第一作業站與阿克恰普帕村簽訂了大棚種植幫扶協議書,雙方將在新品種、新技術應用推廣、設施農業發展、病蟲害防治、蔬菜銷售等方面進行密切合作,通過召開設施農業現場觀摩會、技術交流會、座談會的形式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積極發揮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的作用。
“我們村的老年人特別多,其他地方去檢查嘛不方便,每年一八三團醫院的醫生都會來我們村,到老年人家里去,給他們檢查看病,我代表我們老年人感謝他們。”福海縣汗德尕特鄉角薩特村衛生員巴特那生說。
70多歲的村民布里布里身體不好,行動不便,平時想做個體檢村里也沒有設備,到鄉上去又路途太遠,團醫院每年開展的巡回醫療服務讓他受益匪淺。“一八三團醫院服務好,解決了我的大難題,每年都能免費享受心電圖、血壓、B超等服務,謝謝他們。”
為地方農牧民免費送醫送藥是一八三團醫院常年堅持的品牌服務活動,針對團場周邊民族鄉村醫療服務水平不高,醫療資源缺乏的實際,醫院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不動搖,采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法,加強醫務工作者的學習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為少數民族患者提供醫療救治水平。在醫患之間特別是與少數民族患者中逐漸形成了“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相互諒解”的親密關系。凡是患者需要,不分節假日、不分上下班時間、不分民族,醫院一視同仁,有求必醫,精心地為各族患者服務。為進一步加強與民族患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利用每周四院周會的時間,讓民族護士若扎給全院上課,學習一些平時診療活動中的常用語、口語,解決民族病人因語言不通造成的困難。與青河縣阿熱勒鄉吐爾根村結成了兵地融合發展促進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共建對子,組成巡回醫療隊到周邊縣鄉進行免費義診及醫療服務活動,診療人次達到150人次,送醫、藥2000余元;免費發放宣傳冊200人份。
額河之水清又清,各族群眾心連心,隨著“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的深入推進,一八三團黨員干部與地方農牧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在邁向“十三五”的征程中,彈奏出民族團結、兵地共融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