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區分局 張劍峰
戒不掉的煙
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甌海區分局 張劍峰
我的同事老陳是個特有個性的人,作為重案中隊的隊長,他要破的案件,一定要破;他要抓的人,一定要抓。但唯獨戒煙這事兒,十多年了還是沒戒掉。
這十多年里,老陳戒過多少次煙,估計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戒不掉的理由很簡單,他覺得抽煙不僅可以解憂,還能在破案中發揮點兒作用。這不,前些天我們一起去四川抓一伙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時,老陳就用煙解決了關鍵的難題。
我們到達西昌后,在當地警方的協助下,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終于摸清了該團伙成員的落腳點,不料抓捕的時候卻撲了個空——嫌疑人連夜逃跑了。我們只能繼續偵查。這回大伙兒做足了功課,通過偵查,得知嫌疑人很可能轉移到附近另外一個小區內。但這個小區規模比較大,有20多幢樓房,800多戶居民,偵查難度不小。
這天,老陳在小區入口遇到保安老趙,老趙50多歲,瘦瘦黑黑的,煙不離手,臉不好看,門卻把得緊。
“大哥,我是警察,打聽個事兒……”老陳掏出警官證。
“不知道!”老趙瞄了一眼警官證,不等問完,就一口回絕了。
這種情形我們見多了,很多人都認為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你問什么他都一概不知道。不過老陳心里有底:這老趙對小區熟悉得很。
老陳也不急,自己先在小區“閑逛”,一逛就是兩天。凌晨,老趙換崗休息了,老陳還沒回去;一大早,老趙上崗了,發現老陳早就來了。老趙有些感動,說:“陳警官,您也不容易啊。”
第三天晚上,老陳帶了兩包香煙,又去找老趙。這回他也不打聽案件了,就是嘮嗑拉家常。兩人抽著煙,聊得還挺來勁,從房價聊到交通,從新聞熱點聊到國際局勢……最后聊到警察和保安。
“您管這個小區,和我以前當社區民警是一個道理。我當社區民警的時候,轄區里誰感冒誰咳嗽,我都知道。”老陳說。
“對,我也一樣,這小區進進出出的,誰住哪幢樓,幾號房,我都一清二楚!”老趙不甘示弱,從口中吐出一團白煙。
“這小區里有哪幾戶人家午夜1點還不關燈,您要是都知道底細,夜宵我請您吃鴨頭。”老陳調侃道。
老趙哈哈一笑,說道:“那你跟我來。”
凌晨一點,老趙帶著老陳在小區里巡邏:“這幢就402亮著燈,業主和幾個朋友打麻將;2幢503,業主一個人住,估計正和外國的女朋友網上聊天呢;7幢905,這家房子是出租房,租住的人是賣電器的……”小區里午夜1點沒關燈的,共11戶人家,只有一戶人家老趙說不上來:“8幢501,8幢501……這家是出租房,好像上周剛搬家,新搬進來的是誰我還真不大清楚,不過其中有個年輕女的,來我這兒取過一回快遞,福建口音……”老趙摸著腦門說。
“上周剛搬進來?福建口音?”老陳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詐騙團伙成員蘇某等五人正是福建安溪人,四男一女,分工明確,反偵查意識很強,每半個月轉移一次窩點。平時,男的白天睡覺不外出,凌晨上網作案,女的負責購物買菜做飯。
這回,他們是跑不掉了。很快,在當地警方配合下,我們在出租房內將蘇某等五名嫌疑人悉數抓獲,成功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