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晴舫
富人搭公交才算發達
胡晴舫
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市長曾發言:“一個發達國家,不是窮人有車,而是富人搭公交。”如今,這已成了發達國家的新定義,也成為全球城市的愿景。
富人寧可犧牲隱秘的個人空間,放棄豪華的私人交通工具,跑去跟大家擠公交,代表社會治安良好,大眾運輸系統安全可靠,接駁方便準時,而且舒適潔凈,人流量緊疏合宜,即使高峰時間也不會擠不上車。這幅發達國家的圖景是一個均富社會,不炫富,也不仇富,基礎設施優良先進,人人平等共享。
同時,富人自愿不開車,也顯示素質:為了節約能源,能不開車就不開車。發達并不僅指有錢,還有思想的覺醒、道德的進步。
亞洲許多城市已經做到這點,譬如香港、東京。不少香港富豪喜歡搭地鐵,甚至搭出心得來,要在哪節車廂上車,下車時車門正好開在扶手梯旁。富豪搭地鐵,省去停車麻煩,地鐵準時又快速,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省一分鐘也是寶貴的。而且地鐵讓富人混進人群,隱姓埋名進行市場考察。高中生埋頭玩手機,老翁讀旅游雜志,上來拎折疊腳踏車的年輕人,下去手挽環保袋的家庭主婦……一幅幅浮世風景,讓文學家看見豐富的市井生活,而富豪看見電訊、手機、旅行社、自行車、運動用品、回收手袋等生意,每名乘客都是商機。
美國人的建國基因包括槍和車,要美國人放棄這兩樣東西,簡直是要他們的命。然而,美國也在逐漸改變。近幾年不斷發生校園濫射悲劇,美國也在積極檢討槍支管制的重要性;而年輕一代較有環保意識,開始從郊區搬往城里,自覺地選擇不開車。比起其他美國城市,紐約算是發達,但曼哈頓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家庭不養車。雖然紐約的大眾運輸仍有改善空間,既不準時可靠,且惡臭臟亂,周末經常停駛,但紐約正在逐漸改善公交系統,從2013年開始,甚至提供自行車網,供市民使用。
私人轎車對城市來說,其實是負面的暗示。一條街,應該是人來人往,老弱婦孺無需人陪伴,而不是因為治安不好或空氣污染,人人只能坐在車里,徒留街面光禿禿,一點人氣都沒有。
(摘自《清遠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