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恒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
地方高校培養卓越法律本科人才探析
王 恒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在我國中長期教育發展戰略規劃中占據重要地位。地方高校在培養卓越法律人才時應當以地方性與實務性為基礎,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應用法律人才。在具體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注意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核心課程的完善、聯合培養人才的機制、導師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內容。
地方高校;法律本科人才;教改
21世紀以來,我國地方高校的法學教育經歷了的跨越式發展和在規模上的爆炸式增長。但同時也暴露了我國法學高等教育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缺陷,法學本科專業人才缺少“卓越性”成為了社會各界對法學高等院校的評價之一。在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戰略規劃》中,用大篇幅的條例指出“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的目標與精神,這一點需要地方高校認真學習、仔細消化。
(一)服務地方法治建設,是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
“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適應我國國際交流需要的法律人才,二是為國內各地方提供各類型法律基礎服務的主力軍,為我國偏遠基層、中西部地區和艱苦地區行業骨干的優秀應用型法律人才。因而,培養卓越法律人才時,除了需要考慮行業的分類特色外,還應全面地考慮地域特色。否則所謂的卓越法律人才只是稱謂,卻對我國那些缺乏法律專業人才地區的法制建設起不到明顯地改善作用。
(二)實務性,是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的關鍵
實務性,各行各業都需要,對于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也不例外。在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時,不僅要考慮到因材施教的“點”,還需要推廣的“覆蓋面”。即對于那些培養面向基層的法律應用型骨干人才的普通高校也得納入研究范疇[1]。以此保障全國法律院校發展程度的同步,縮小中西部法律專業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差距。
在筆者看來,高校法律教育體系中所需要的“卓越法律人才”,以下幾個方面的基本素養的必不可少的:第一,擁有法學理論基礎和邏輯思辯能力。任何學科都要學以致用,學是關鍵。故而對于法律從業者而言,法學理論是實踐的前提,沒有一定的理論作引導,法律工作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第二,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這是成為應用型法律人才的關鍵。第三,具備相應的創新能力,因為創新是進步的動力。第四,具備環境適應能力,樹立社會責任意識,這是我國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條件所要求的。
根據我國法律專業人才的培養現狀,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方式進行探索:
第一,地方高校應當明確培養目標。我國的政治制度要求,需要我國卓越法律人才的教育需符合國情。
第二,需要設立具備分類指導能力的法學核心課程體系。由于我國東西部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培養對外與對內的法律人才時,在目標設立上應區別對待。
第三,可以嘗試建立與實務部門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比如,借助法律行業協會或省一級司法、行政執法機關的相關經驗,對地方高校法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些許借鑒,甚至可嘗試共同培養的實施過程。
第四,可以加強授課方法的改革。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習、可以思考、可以實踐。比如通過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對案情的模擬再現,或者以模擬法庭、旁聽開庭等多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進行試驗[2]。
第五,關注本科生導師制的建設。導師對于培養本科生至關重要,因此導師可以嘗試因材施教,對學生的學業規劃、學術指導、擇業取向等予以多方面的專業指導。
以上是筆者對我國高校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的淺薄思考。有一點肯定是我們的共識,即“創新”是人才培養的關鍵[3]。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培養更多的適應能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這種改革就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成功的實驗[4]。法律本科卓越人才的培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過程,有許多問題和困難需要我們去克服,因此需法律行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
[1]孫記.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實施中的內在隱憂——以地方高校法學本科教學為主的分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3):144-145.
[2]孫記.論卓越法律人才本科培養計劃的延伸——以地方高校法學院為主的分析[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5(6):12.
[3]吳文平,譚正航,尹珊珊.應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地方高校法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路徑[J].理論觀察,2016,6(3):169-170.
[4]楊鐵軍.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培養卓越法律人才[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6(5):152-154.
D
A
2095-4379-(2017)14-0295-01
王恒(1992-),男,漢族,河南永城人,河南警察學院,2013級法學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