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審判中心主義的實質內涵與實現途徑
張 強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法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傳統的偵查中心主義的訴訟模式有諸多弊端,造成了不少冤假錯案,通過對我國訴訟模式的反思,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已經躍然紙上。審判中心主義的改革,是對傳統偵查中心主義的糾偏、對案卷中心主義的修正、對訴訟階段論的檢討。以審判為中心訴訟模式的改革,關鍵在于發揮審判的主導作用,大力推進庭審實質化,而不是像以往一樣簡單拘泥于形式化。當然,在改革的過程中會面臨許多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立足于現實,適時改變訴訟理念,完善訴訟機制,不斷學習提升辦案能力,并樹立崇高的法律信仰。
偵查中心主義;審判中心主義;庭審實質化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司法是社會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線,要求司法機關要嚴格司法、公正司法,偵查機關要嚴格遵守程序,取證主體要合法、正當。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強調審判的主導作用,這也是改革的關鍵所在。以此為突破口,適時調整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完善我國的刑事司法程序,有利于平衡控辯雙方的法律地位,使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進一步提升司法審判的公信力。本文寫作分為三部分,一是探討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的內涵,二是在改革中遇到的現實挑戰,三是提出相關的改革建議,以期為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有所裨益。
(一)審判中心主義的實質內容
審判中心主義的核心在于實現司法審判的主導地位,偵查機關的偵查、取證,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都是為了案件審判服務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標準,要求偵查機關和檢察機關在沒有徹底查清案件的真實情況,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不能強行把案件推進到審判階段,這也是以往造成諸多冤假錯案的病因之所在。無罪推定原則旨在,未經審判,任何人不得被認為有罪,也不得對其以對待罪犯的方式。無論是偵查階段,還是審查起訴階段,對犯罪嫌疑人的罪責認定都只是程序意義上的,只有經過合法審判才產生終局意義上的法律效果。
(二)審判中心主義的兩個誤區
1.審判中心主義并不否定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的重要性
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作為審判階段的開端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在審前階段出現各種程序紕漏,在審判階段會遇到很多麻煩,既浪費司法資源,也耽誤時間,甚至釀成冤假錯案。證據的收集大都是在偵查階段完成,證據收集的越完整、越準確,有助于案件審判的效率與公正。充分發揮庭前會議制度的功能,及時做好審前準備,有利于審判階段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的改革,意味著審判階段的會承擔更多的任務。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案件會更加復雜,審理也會更加耗時,所以如果在庭前會議中,確定爭點與證據,法官有針對性的進行審理,使得案件審判階段能夠高效、公正,順利進行。
2.審判中心主義并不否定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和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職能并不矛盾,檢察機關仍然要對案件審判進行監督,而且,其還對檢察機關的訴訟監督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偵查中心主義到審判中心主義的改革,要求檢察機關不斷完善監督職能,尤其是加強偵查階段與審查起訴階段的監督,審前階段嚴把關,有利于審判階段準確認定犯罪事實,公正司法。
(一)檢察院的訴訟任務與法院的審判同時加重
從傳統偵查中心主義向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的改革,檢察機關首先面對的就是訴訟任務的加重。在審判中心主義模式下,庭審轉向實質化,對檢察機關的審查起訴職能與出庭支持公訴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控辯雙方地位越發平等,辯方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將與控訴方發生激烈的爭論,為控方出一些“難題”。這就要求檢察機關應在審前階段對自己提出高要求、高標準,尤其是加強對偵查階段的監督,除了注重收集證據之外,也要注重證據的合法性,以防在審判階段成為“雞肋”。傳統模式下,檢察機關注重收集關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證據,這對犯罪嫌疑人是極其不利的,而在向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轉變的過程中,對檢察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收集關于犯罪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證據,而且要收集犯罪嫌疑人無罪、罪輕的證據,二者不可偏廢。
(二)對工作能力的要求提高
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改革,對檢察人員的工作要求不斷提高。首先從證據方面來說,證據無疑對案件審判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張地說,庭審打的就是證據仗。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各種證據原則和規則將會被大力貫徹和落實,不再是看起來很美的裝飾品。同時,除了發揮證據的證明力之外,還要注重證據收集的是否合法、正當,是否違反了程序,非法證據排除原則可能將成為辯方對抗控方的強有力武器。然后,從人權保障方面來說,隨著人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這也需要檢察院及時加大保障人權的力度。檢察機關應該加強對偵查機關的監督,規范取證程序,從源頭上預防刑訊逼供的泛濫,確立疑罪從無的司法理念,健全有效監督、有錯必糾的法律機制。
(三)檢察院傳統優勢的減弱與法院裁判壓力的增加
審判中心主義要求摒棄傳統上對案卷筆錄的依賴,這會讓檢察機關的優勢有所減弱。在庭審實現實質化的情形下,辯方力量得到大大增強,律師的辯護能力、辯護意見、辯方證據都得到尊重,不再像以往一樣仿佛由控方唱獨角戲。檢察機關勢必會嚴格遵守程序,努力找到更加充分地證據,切實貫徹疑案從無的原則。以前,我國實行的是全案移送制度,檢察院具有天然優勢,辯方往往沒有對抗的能力。現在通過對全案移送制度的改革,在起訴時只是向法院提供起訴書,而不是提供主要證據,可以有效防止法官看過證據之后產生偏見。這也表明檢察機關在證據出示與意見表達上的傳統優勢也被削弱。
(一)堅持正確的訴訟理念,樹立崇高的法律信仰
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吸收了西方的無罪推定原則,但只是有所借鑒,并沒有徹底地貫徹落實無罪推定的精神內涵。“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這一原則明確規定只有人民法院享有定罪權,并不等于無罪推定原則。“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在審判中心主義模式下,控辯雙方實現真正的平等,法官不偏向于任何一方,通過雙方舉證、法庭質證、法庭辯論等環節,形成自由心證。同時,應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不只是援助的范圍應擴大,重點是要使得辯護律師真心實意的為被告人爭取應有的權利。
(二)司法機關應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目前,檢察機關自偵的案件大都是依賴被告人的口供。在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下,對檢察機關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以往簡單依靠被告人口供的方法,可能將成為檢察機關的軟肋。因為,審判中心主義模式下,辯方的能力大大增強,由于口供的不穩定性,再加上被告人隨時可能翻供,或者取證程序違法,關鍵證據出現瑕疵,辯方都可以申請法院啟動非法證據排除,這將對審判結果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檢察機關應提高偵查能力,著重加強對于證據的固定、收集,同時嚴格審查證據收集程序是否合法、正當,以免在法庭審判中處于不利地位。
筆錄中心主義的傳統訴訟模式,對法官的審判仍然產生著影響,要想徹底根除,法官需要提高運用證據的能力,在實質性庭審中,把握案件的主要脈絡,合理運用證據規則。否則,案件審判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輕則降低訴訟效率,重則影響審判公正。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要求法官增強證據意識,合理運用證據規則,不斷培養運用證據的能力,作出公正合理、公眾信服的判決。
(三)建立一種內外兼修的機制
構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要求司法機關完善現有司法體制的同時,還要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既是發揮銜接的作用,也是為了更好地開展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提訴前會議制度,所謂訴前會議制度,是指檢察機關在對刑事案件審查起訴過程中和在決定提起公訴之前,針對證據是否合法、證據收集程序是否合理等事項,召集偵查人員、當事人、辯護人平等地進行交流,就相關問題達成意見的一種審查起訴機制。建立這種機制的優勢是,既可以事先通過相互交流確立爭點,提高效率;又可以為審判的順利進行作好鋪墊,最終實現層層銜接、公正審判。
審判中心主義訴訟模式的改革,離不開一支精英化、專門化、職業化的司法官隊伍。首先,要完善司法官的招錄機制,不能簡單的過了司法考試就有資格報考,還應該加以限制,比如只有本科是法學專業的才能報考。然后,還要不斷健全遴選機制,尤其面向律所或者高等院校法學教授選拔高層次、復合型法律人才,提高司法官整體隊伍的水平。同時,要有針對性的對法官、檢察官開展培訓工作,分析當前的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議。還要建立合理的考評制度,取締那種安排工作量的形式,廢除所謂的強制性的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務指標”。最后,還要加大對司法官員的保障力度,提高工資水平,既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也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意識。
[1]葉青.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之若干思考[J].法學,2015(7).
[2]樊崇義,張中.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J].中州學刊,2015(1).
[3]陳光中,魏曉娜.論我國司法體制的現代化改革[J].中國法學,2015(1).
[4]陳光中,步洋洋.審判中心主義與相關訴訟制度改革初探[J].政法論壇,2015(3).
[5]楊正萬,王天子.非法證據排除證明機制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5(1).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7YJCX107)。
D
A
2095-4379-(2017)22-0030-02
張強(1992-),男,漢族,山東濟寧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方向: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