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祺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論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周子祺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由于遺產繼承過程中可能涉及到部分債權人的利益,因而也應作為《繼承法》的重點關注內容。然而由于我國《繼承法》的歷史局限性,使得現行《繼承法》的關注主要集中到了遺產的分配以及繼承人利益保護問題上,而針對債權人的利益保護,《繼承法》中雖有遺產清償這一規定,但內容卻較為籠統、模糊,加之沒有具體的實施方法以及對遺產繼承人的權利制約機制,以至于債權人的利益往往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進行關于遺產繼承中關于債權人的利益保護研究十分有必要。基于此,本文通過具體分析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的保護策略,以此規范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工作有法可依。
遺產集成;債權人;利益保護
(一)實踐中遺產債權人利益遭受侵害的主要表現
1.被繼承人生前實施的侵權行為
該行為所指為被繼承人對自身財產以非正常的方式進行處置,以此達到逃避債務或其他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與此同時,這種行為還將導致自身債務清償能力降低,包括將自身財務事先轉贈他人;故意提前清償其他尚未到期的債務;以非正常價格變賣自身動產以及不動產,如汽車、房屋一類貴重物品、提供擔保給原本未設置財產擔保的債務以及故意放棄其原本擁有或本應擁有的債券等。
2.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違反相關義務而實施的侵權行為
該行為是當今社會發生最為普遍的一種,且屬于一種情況相對較為復雜的侵權行為,具體表現為:繼承人或是遺產管理人針對《繼承法》[2]中存在的漏洞而進行的有損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具體情形有如下幾種:(1)被繼承人已然過世,但繼承人拒不向債權人透露這一信息,進而使得債權人主動訴訟與申報的權利受損;(2)將被繼承人的遺產實際情況進行隱瞞或將虛假信息告知債權人,而導致債權人無法獲知被繼承人遺產的真實狀況;(3)被繼承人遺產遭遇揮霍、濫用、侵吞、轉移或隱匿等行為而導致的現有遺產無法清償債務的情況;(4)捏造被繼承人的債務實際情況的行為;(5)繼承人面對遺產繼承問題,故意延遲或長期不表露自身態度。簡言之,即繼承人既不表示接受,但也不明確表示是否將放棄,以至于具體的繼承人始終無法明確,進而導致債權人因無法確認具體的繼承人而無法要求其履行債務清償的責任。
3.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違反遺產管理職責而實施的侵權行為
在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管理遺產期間,以下幾種情形亦可認定其是對債權人利益的一種侵權,如:(1)因管理不到位而導致遺產受損并貶值;(2)債權人本應享有有限受償權,但遺產管理者罔顧法律所規定的遺產處理先后順序而導致的債權人權益受損。(3)被繼承人生前在債務尚未清償的情況下便將遺囑所指定的遺產交由受遺贈人管理,然而受遺贈人在被繼承人尚未去世時,便用以償還自身債務等。結合以上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將導致債權人利益受損的行為通常會有以下兩大特征:其一、侵權的方式較為多元化,侵權的表現形式通常較為復雜。其二;無法準確預測并防止侵權行為的發生,在被繼承人死亡直至債務清償完畢的整個過程都隨時可能發展侵害債權人權益的情況[3]。
國內主要以浙江大學空間結構研究中心設計的環形桁架式、四面體式和正六棱柱式天線支撐機構,建立了可展開機構過程分析理論,應用廣義逆理論對結構穩定性轉化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位移約束的空間結構的分析方法[4]。
(二)我國債權人利益保護方面的制度缺陷
在我國,債權人之利益之所以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與以下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方面是由于老百姓的傳統繼承觀根深蒂固,認為債權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債務關系僅是此兩人之間的矛盾,而與繼承人自身無關,因而在遺產集成過程中,繼承人會詳盡辦法躲避債務的履行。另一方面則是因缺乏完善的法律來予以約束,而現行法律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遺產的范圍過于狹窄
針對債權人權益、權益保護以及繼承人利益等問題,首要需進行的工作均是對遺產范圍進行界定,唯有明確了遺產范圍,方可確保各項保護措施實施的有效性。對此,國外立法針對此方面的措施采取主要包括如下兩種:一為以英美法系國家所普遍采用的積極財產限制制度,另一種則是種則分別對積極財產與消極財產進行了一定的限制,該立法主要在日本、瑞士等大陸法系國家中使用。在我國,針對遺產范圍的界定則主要遵循《繼承法》中第33條所提之有限責任繼承原則,至于該原則是否能得以有效落實,關鍵便在于確保遺產范圍劃定的準確性,如此方能確保遺產不被繼承人所侵害[4]。
2.沒有兼顧繼承人利益和遺產債權人利益的平等保護
在我國當期所實施的繼承法中明確規定,針對繼承人遺產清償的相關問題,均遵循限定責任繼承制,即表明繼承人享有對遺產的優先繼承權,這便意味著債權人在此過程中將時刻處于不利地位。簡言之,即繼承人無需經歷法定程度,也無需做出任何行為便可享有繼承權,且這種繼承權比債權人所享有的受償權有著更高的有限性,因而極易導致債權人始終無法追回自身贏得的債務。由此觀來,當前我國《繼承法》針對繼承人與債權人的權益保護處于嚴重失衡的狀態。
3.對接受和放棄繼承的期限沒有做出規定
在《繼承法》中,由于針對繼承人對繼承權選擇與否無論是在時間或是其他方面均未能提出明確的規定。因此,只要繼承人未明確表示將放棄繼承,那么被繼承人的財權權利與義務都始終掌握在繼承人的手中,而債權人僅是享有向繼承人主張的權利。此外,依照《繼承法》第25條之規定,繼承人做出的放棄繼承權決定應在繼承開始后至遺產分割前提出,如若不然,將可能產生以下幾種侵害遺產債權人利益的行為[5]。簡言之,即繼承人既不表示接受,但也不表示是否將放棄遺產繼承權,以至于債權人也無法確定何者是應償還債務的具體繼承人。
(一)明確遺產和遺產債務的范圍
在大陸法系國家中,所采用的均為直接繼承原則,而該原則是將遺產分為了積極與消極財產。而在我國,隨也借鑒了直接繼承原則中的部分條款,但卻未能將消極財產也納入遺產的范圍,因而繼承人在法律上所處的優勢地位實則極為不合理。相應的,處于不利地位的遺產債權人,也未能體現公平、公正以及權利義務一致性的原則。因此,針對遺產債務范圍的界定,筆者認為應將消極財產一并納入我國法律規定的遺產界定范疇,以維護基本原則的權威性,并達到原則定位與制度設計之間的配置與協調。與此同時,在遺產范圍中增添物權,使債權由原本單一的“履行標的為財務”擴充至“履行標的為財務與特定行為”。以此對繼承者的種種行為加以約束。其次是明確遺產債務的界定范圍,在現行《繼承法》的第33條第1款中,針對被繼承人應繳納的稅款與債務僅是進行了籠統的概括,因此導致人們對遺產債務范圍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如第一種觀點便認為遺產債務的范圍應包括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遺贈債務以及繼承費用[6]。而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除了以上債務外,遺產債務的范圍還應包括特留份之債以及繼承開始前成立的債務。至于第三種觀點,則又在以上兩者基礎上添加了繼承人應負的義務。包括狹義的遺產債務以及遺產因管理、分割、執行過程中所應支出的費用。
(二)完善遺產管理制度
1.確認遺產清冊制度
在遺產清冊中,詳細記錄著被繼承人的遺產狀況,此為明確遺產范圍,劃定債務清償責任的主要依據,因而也常被稱之為遺產清單。該清單不僅能讓遺產債權人享受到優先受償的權利,且同時也將有利于遺產稅制度的落實。當前,依照《繼承法》之規定,如繼承人選擇以有限責任的方式繼承,則必須于法律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遺產清冊的提交。
2.建立公示催告債權人制度
遺產繼承公示作為遺產繼承過程的主體內容,當前,世界各國均對其設定有專門的管理條例與法律。如在《瑞士民法典》中便明確規定“財產清單的制作應務必搭配適當的公告方式,以催告被繼承人的債務人、權利擔保人于規定時限內提出債權與債務。”
(三)我國要增加搜索繼承人和遺產繼承中債權人的公告程序
當前,我國于該方面的工作落實相當不到位,甚至有許多繼承人與債權人由始至終都不清楚與之相關的信息,因而針對自身合法利益的維護也就無從談起。完善的公告程序制度除了應包括公告的機關單位以及具體的內容和期限外,尚需具體的實施方法,對此,我國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經驗。
(四)應對無人繼承遺產的歸屬問題重新進行分析研究
我國針對無人繼承遺產情況的處置通常是將遺產化歸集體所有,這種化歸國家的方式雖施行起來相對較為簡便,但也容易滋生出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針對無人繼承遺產的歸屬問題也當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并對其進行更加準確的定位,以維護繼承人與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五)應建立第三方遺產清算制度
第三方遺產清算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給公民的私有財產提供保護,以切實體現法律的公允性。與此同時,建立第三方遺產清算制度還將使遺產清算工作更加客觀,并以此對遺產繼承的主體予以進一步的明確,從而相應的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總之,就當前我國《繼承法》的施行現狀而言,由于其中對許多意外情況均未能提出明確的規定,如遺產無人繼承時該如何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等。因此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對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在立法與制度方面予以完善,以維護遺產繼承過程中,當事雙方各自所應享有的權益,而非僅是將無人繼承的遺產收歸國家所有。
[1]吳國平.遺產繼承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探究[J].政法論叢,2013(2):58-66.
[2]李昊陽.<繼承法>中債權人利益保護問題的缺失[J].山西青年,2016(21).
[3]葉曉青.論我國繼承制度中對債權人利益保護的不足與完善[J].中國公證,2016(2):52-55.
[4]胡羚敏.遺產債權人利益的法律保護研究[D].新疆大學,2016(06):59-60.
[5]王風華.無人繼承遺產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16(4):126-127.
[6]方湯琳.論我國遺產債務清償制度之完善[J].紅河學院學報,2016,14(6):107-110.
D
A
2095-4379-(2017)22-0079-02
周子祺(1996-),女,漢族,山東鄆城人,南昌大學,本科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