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琪
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檢察機關量刑建議制度
黃玉琪
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量刑建議權是檢察機關公訴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庭審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的行使對于深化庭審改革,增加裁判透明度,促進判決的公開、公正,保障被告人訴訟權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當前量刑建議制度仍不夠成熟,需要多方努力以及多項制度的配合方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量刑建議;法律監督;制度支持
檢察機關量刑建議權是指在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檢察機關根據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結合有關刑事政策和案例,建議人民法院對被告人處以某一特定刑罰即對被告人的刑種、刑期、罰金數額、執行方式等方面提出具體的量刑意見。①《人民檢察院開展量刑建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第一條規定:“量刑建議是指人民檢察院對提起公訴的被告人,依法就其適用的刑罰種類、幅度及執行方式等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議。”
(一)量刑建議權是一種司法請求權,它不具有終局性
從根本上講,量刑建議權是刑事訴訟的一方根據自己的認識向居中裁判的法官所提出的對另一方進行制裁的請求,只不過提出這種請求的人是國家的代表,這是它不同于其他訴訟請求的地方。但是量刑建議權與其他訴訟請求一樣,是不具有最終結論性的。與之相對應由法官專門享有的量刑裁量權才具有終局性,法官在或接受或否定量刑建議的情況下對被告人的行為及其責任作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
(二)量刑建議權適應訴訟模式轉變的發展趨勢
大陸法系職權主義刑事訴訟,淵源于歐洲中世紀法蘭西王國的糾問式訴訟模式,以非對抗制為特征,強調國家對犯罪的控制。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淵源于英格蘭的彈劾式訴訟模式。二戰以后,刑事訴訟世界性發展趨勢呈現出兩大法系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相互融合的折中主義的特征。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以前,我國秉承大陸法系傳統,訴訟模式富于職權主義色彩,庭審方式表現為糾問式,庭審中控申不分,法官積極主動地行使對被告人的量刑權,檢察院行使量刑建議權缺乏積極性。96年刑事訴訟法修改以后,審判方式吸收了當事人主義的合理內容,體現出一定的對抗式特征。法官居中裁判,這就要求公訴人、辯護人就被告人罪與非罪、罪輕與罪重及量刑情節展開辯論,這也為檢察機關行使量刑建議權提供了契機。
(一)檢察機關行使量刑建議權是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體現
《刑法》中規定了較為寬泛的量刑幅度,法官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法官濫用自由裁量權的現象也就無可避免。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提出量刑建議就是有效行使法律監督職能的體現。公訴人發表量刑建議,辯護人及被告人進行答辯,并可發表自己的量刑意見,合議庭通過聽取雙方的辯論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判。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中應當說明量刑理由,量刑理由中就包括是否采納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發表的量刑建議、意見的理由。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暗箱操作及濫用自由裁量權現象的發生。
(二)辯方可對量刑建議發表辯論意見,增加量刑裁判透明度
我國目前庭審程序中主要還是圍繞被告人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及構成何種犯罪這一問題展開,然而資料表明,公訴案件中法院作出有罪判決的占99%以上,其中被告人認罪案件占很大一部分,因此對于大部分案件來說,庭審應當多圍繞量刑問題展開。而量刑建議的提出則擴展了控辯雙方辯論的范圍,從定罪延伸至量刑。辯方對公訴人的量刑建議作出答辯,同時也可提出自己的量刑意見,“真理愈辯愈明”,一方面保障了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法院全面客觀的了解量刑事實和控辯雙方的意見,從而作出公正的判決,增加了量刑裁判的透明度。
(三)量刑建議有利于檢察機關提高公訴質量
量刑建議制度的建立客觀上對公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訴人在審查案件是不但要注重對定罪事實、證據的審查,還要注重對量刑事實、情節的審查。既要關注法律的正確適用,又要關注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以及社會效果的統一,檢察機關公訴部門的案件量大,量刑建議客觀上增加了承辦檢察官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法治的進步,輿論的公開化使得人們對一些社會敏感案件的進展及判決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對被告人的量刑判決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檢察機關提出的量刑建議不可避免地將檢察機關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些都對檢察機關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檢察機關必將著力提高公訴人的理論與實踐水平,提高辦案質量。
(一)辯方力量薄弱,量刑建議可能占據壓倒性優勢
中國量刑程序改革可能蘊含著一個潛在的風險:在法官的司法裁量權受到削弱、辯護方又無法對量刑裁決有效影響的情況下,檢察機關的量刑建議有可能占據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影響量刑裁決的單方面力量。這是當年“審判方式改革”的教訓,也未必不是量刑程序改革要引以為戒的問題。②
(二)檢察機關提交的量刑建議具有一定局限性
檢察官基于其追訴犯罪的訴訟職能,往往較為關注對被告人不利的量刑事實,提出的量刑情節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公訴方提出的量刑建議對法院量刑裁判并不具有約束力,而是法院形成量刑裁判的依據和參考,也不是法院進行量刑裁判的唯一信息來源。③
《人民檢察院開展量刑建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中已經對提出量刑建議的原則、案件范圍、量刑建議的幅度、審批程序等做出了規定,此處不再贅述。筆者試從檢察機關自身以及相關制度配合方面談一談。
第一,從檢察院自身角度來說:
1.要努力提高公訴人的綜合素質。如前所述,量刑建議制度對檢察機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檢察機關通過科室學習與自我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努力提高公訴人的執法能力和水平,通過案例研討、培訓等形式增強公訴人理論實踐能力。
2.應當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量刑建議工作內部監督機制。主訴檢察官在對案件提出量刑建議后要及時備案,以備科室負責人以及分管領導審查。
第二、從相關制度配合方面來說:
1.加強對量刑事實的調查。量刑建議制度的出現則要求偵查機關要重視對量刑事實的調查,同樣的,被告人以及被害人方對于提出的量刑意見依據的事實也要采取更加積極地態度予以舉證。
2.逐步建立證據開示制度。證據開示制度是英美法系當事人主義刑事訴訟模式的重要制度之一,應當說,證據開示是量刑建議的重要前提制度之一,只有在控辯雙方均對對方所掌握的事實、證據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夠提出足以形成對抗的量刑建議和意見。
3.完善刑事辯護。前文述及,當前我國刑事辯護出庭率低,即便是有律師出庭辯護,也只是針對檢察官的指控作一些消極辯護,難以達到抗辯效果,這也違背了建立量刑建議制度的初衷。新《刑事訴訟法》在刑事辯護方面也作了較大的修改。
量刑建議權作為檢察機關公訴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庭審制度下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盡管目前量刑建議制度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健全、相關制度的配合,量刑建議制度在促進量刑裁判的公正、減少自由裁量權的濫用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 注 釋 ]
①余曉敏.檢察量刑建議權應在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6).
②陳瑞華.論量刑建議[J].政法論壇,2011,03,29(2).
③陳瑞華.論量刑建議[J].政法論壇,2011,03,29(2).
[1]曹文安主編.刑事訴訟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
[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編.<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條文說明、立法理由及相關規定[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陳瑞華.論量刑建議[J].政法論壇,2011,03,29(2).
[4]朱孝清.論量刑建議[J].人民檢察,2010(16).
D
A
2095-4379-(2017)22-0148-02
黃玉琪(1988-),女,漢族,福建長汀人,本科,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