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雯靜
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商標確權糾紛中的老字號商標保護
謝雯靜
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
本文將通過分析內蒙古X餐飲公司商標糾紛一案,挖掘老字號糾紛案例背后的知識產權研究價值,明確涉訴老字號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問題,由此探索我國馳名商標保護現狀。
老字號;馳名商標;認定與保護
內蒙古X餐飲公司自1999年8月第一家店亮相包頭后,在1年內就擁有了200多家連鎖店,后期在全國發展至700余家,2003年在35.3億元營業額的輝煌成績中,X餐飲公司榮登中國餐飲業榜首,成為餐飲界的佼佼者。然而在其發展勢頭高昂之際,X商標強大的品牌效應卻導致各地涌現了一批“搭便車”、“傍名牌”的餐飲店。
2004年11月,某兩家餐飲公司先后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初步審定的馳名商標名單提出異議,異議表示X商標不具有可識別性和獨特性,同時缺乏馳名商標應有的顯著性,并強調X商標屬于其在先使用,內蒙古X餐飲公司侵犯了其在先取得的合法商標權利,屬于惡意搶注馳名商標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在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異議申請后,兩家公司遂又針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所作的商標異議復審裁定提起行政訴訟,人民法院維持了商標評審委員會的異議復審裁定。2006年2月,兩家公司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北京高院審理后認為,“X”文字標識本身不具有可識別性和獨特性,但通過內蒙古X餐飲企業在商業活動的大量宣傳和使用已經被不特定公眾所熟知,獲得了顯著性,由此可以與其他同類商品進行區別,應當準予作為商標注冊。
在漫長的商標確權路上,雙方就X商標的歸屬爭論不休。該老字號是否屬于馳名商標?內蒙古X餐飲公司申請馳名老字號為注冊商標是否侵犯了兩個公司的商標使用權?筆者將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我國認定馳名商標采取“雙軌制認定”[1],商標所有人可通過向行政主管機關提交注冊申請(行政認定)或商標糾紛司法判決(司法認定)對馳名商標進行認定。
(一)行政認定
《商標法》第2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局主管全國商標注冊和管理的工作”;《商標法實施細則》第5條第2款中載明,依當事人申請,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可以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依照商標法第14條的規定對馳名商標進行認定;《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第3條中也規定了商標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在查處商標違法案件過程中進行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
行政認定職能體現于,申請過程中,若所申請商標與其他商標部分或全部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公眾在一般注意的情況下混淆的,可向商標局提出異議,并請求認定自己的商標為馳名商標;若在先使用的商標被他人以不正當手段注冊的,可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商標認定無效。
上述商標糾紛案中,內蒙古X餐飲公司向商標局申請認定未注冊馳名商標為注冊商標、兩家公司向商標局提出商標認定異議申請,即體現行政認定職能。
(二)司法認定
2002年出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商標糾紛案件中,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和案件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涉及的注冊商標是否馳名依法作出認定。”[2]其后,“蒙牛集團‘酸酸乳’未注冊商標被司法認定為馳名商標”[3]蒙牛集團“酸酸乳”商標侵權一案是首例通過司法認定馳名商標的案件,對于未注冊馳名商標進行司法認定具有劃時代意義,與此相似的司法認定馳名商標案件還有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商標權侵權糾紛案、浙江大光明眼鏡有限公司訴合肥市大光明眼鏡有限公司商標權侵權糾紛案。
司法認定的認定方式賦予了人民法院對馳名商標進行司法保護的權力和商標權實質審查的職能,同時強化了馳名商標“個案認定”的原則和方法。商標權確權形成行政認定和司法認定的雙軌認定制度。
(一)注冊的馳名商標
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二款、十四條第三款的內容體現了對于注冊商標的保護程度:
1.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
2.就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者翻譯他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4]
上述《商標法》條款禁止他人在相同或類似、不相同或不相類似的商品上使用注冊商標,體現了我國在商標注冊中適用商標的反淡化理論和禁止混淆理論,保證馳名商標的專有性,以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兩個公司“搭便車”、“傍名牌”的行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利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模糊了商標排他性使用權。我國《商標法》雖未明確以法律手段搶先注冊是否存在主觀惡意,但從案件事實可以說明兩公司對于該老字號的知名度在主觀上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行為不利于形成和穩定市場秩序,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所要求的“準確把握商標法有關保護在先商業標志權益與維護市場秩序相協調的立法精神,充分尊重相關公眾已在客觀上將相關商業標志區別開來的市場實際”精神背道而馳。[5]
(二)未注冊的馳名商標
1.我國以保護注冊商標為原則,未注冊馳名商標沒有注冊但在各行業具有顯著性和影響力,因此我國對其進行特殊性的保護。國內的《商標法》和國際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TRIPS協定都明確了對未注冊馳名商標的保護,但近些年來,我國相繼認定了部分未注冊馳名商標,賦予了老字號注冊商標專用權,對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有效阻卻。但老字號的法律保護程度仍遠遠低于已注冊馳名商標。
2.根據商標法第十一條、十三條,我國保護未注冊馳名商標需要滿足三個要件:
(1)該商標為未注冊商標;
(2)具有顯著性,為相關公眾所熟知;
(3)他人復制、摹仿或者翻譯商標,持有人認為其權利受到侵害。[6]
內蒙古X餐飲公司自1999年成立后,迅速發展了百余家連鎖店,一度被評為中國餐飲百強企業,該餐飲公司廣泛使用和積極宣傳的商業行為也賦予了本身文字沒有顯著性的“X”商標以獨特性和顯著性,起到了區分服務來源的作用。“X”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加以保護是因為“X”符號媒介在該餐飲公司和旗下的火鍋店之間建立了一種穩固的聯系,相關公眾也已經通過其獨特口味和妥善經營,約定俗成地將“X”認為是指代該餐飲公司的商品和服務,進而使得兩者之間形成了穩定的、一一對應的聯系,“而《商標法》所要保護的恰恰就是這種‘聯系’,就是要防止這種聯系被割裂和阻斷。”因此兩公司認為“X”商標缺乏顯著性,該餐飲公司系惡意搶注其在先使用并申請注冊的“X”商標并無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支撐,該老字號可作為馳名商標注冊并屬于內蒙古X餐飲公司。
目前,我國法律仍未明確授予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認定未注冊馳名商標的權力,對老字號進行保護的專門法律也尚處于基本空白狀態。
老字號認定仍遵循被動認定原則,必須由企業自主申請注冊。行政主管機關雖然在對商標糾紛過程中有權進行商標認定和保護,但行政主管機關對于馳名商標認定的范圍也同樣受到限制,只有在糾紛雙方提出認定申請且行政主管機關認為有必要時,才進行認定措施。
“我國的法院并沒有被明確賦予對老字號的認定權”。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老字號、未注冊馳名商標糾紛屬于知識產權糾紛的范圍,但我國相關法律并沒有明確老字號、未注冊馳名商標的直接認定問題,當老字號遭遇惡意搶注時,司法機關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焦點模糊的后果便是各地司法機關在審理此類案件時自由裁量權較大,甚至出現“同案不同判”的情況。
[1]王紅瓊.論馳名商標的雙軌制認定[D].中山大學,2010.1.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
[3]劉躍剛.蒙牛酸酸乳商標維權案勝訴[N].民主與法制時報,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Z].2010.
[6]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
D
A
2095-4379-(2017)22-0160-02
謝雯靜(1996-),女,漢族,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法學專業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