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校園暴力頻發的原因及預防對策的探究
張 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校園暴力已經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在各地頻頻上演的校園暴力事件通過媒體的傳播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擔憂。校園本該是孩子們汲取知識、快樂成長的樂土,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打破人們認知的同時,也引人深思:校園暴力為何頻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本文將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校園暴力;原因;預防對策
開始關注校園暴力是因為偶然看到標題為“女孩被逼下跪脫衣”的視頻,在搜索框中輸入校園暴力視頻,居然顯示出大量相關視頻,驚訝之余不免深思:為何校園暴力事件會如此猖獗?歸根究底,可以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四個方面來解釋。
從社會環境來看,人是群體性動物,生存在社會中就不可避免的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當前中國暴力犯罪的整體情況是十分嚴峻的,經濟發展伴隨著貧富差距拉大和社會矛盾激化,暴力犯罪成為一部分人發泄不滿和排解壓力的手段。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青少年學生已經過早地認識暴力,受到成人觀念和行為的影響,開始學會采取同樣的手段面對生活。而讓學生受到這種影響最大的來源就是媒體,學生們能夠通過網絡、報紙、電視等接觸現實社會,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當良莠不齊的信息擺在學生們面前時,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缺乏判斷力,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媒體為吸引觀眾的眼球,過分頻繁的渲染駭人聽聞的暴力事件,沒有傳達正確的價值觀,極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模仿。
從學校方面來看,學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無疑助長了校園暴力的滋生。一方面,學校為了諸如聲譽、息事寧人之類因素考慮,對校園暴力關注度不夠,沒有造成嚴重后果的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后,往往雷聲大、雨點小,沒有嚴肅處理,這種遷就和忍讓會釀成更大的慘痛后果。另一方面,學校追求高分忽視道德教育的情況是常態,學生既缺乏來自學校的素質教育和思想引導,又要承受極大的學習壓力,心理脆弱而敏感,這就導致一些人通過暴力宣泄壓力和不滿,一些人對于所受的暴力不敢反抗,默默承受,校園暴力反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學校本該教會學生何為公平正義,但事實上可能恰恰相反,這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從家庭環境來看,家庭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家長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會延續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如果家庭教育灌輸給孩子錯誤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孩子會將這種影響帶到學校中去,從他們自身的行為中反映出來,其中之一就是暴力;如果家長忽視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一方面孩子缺乏引導,很容易受到身邊不良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孩子會試圖以出格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這種行為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暴力;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時不加以正視,試圖以保護孩子為名以為開脫、辯解,反而會使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從個人方面來看,學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時期,思想不成熟,尚未樹立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極易受到外界影響。外界環境是外因,學生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就是引發校園暴力的內因。縱觀實例,采取暴力的一方往往是出于釋放壓力、顯示力量、跟風模仿的目的和動機,也有一些是因為周邊環境和輿論的影響,沒有認識到自己行為是所謂的暴力。校園暴力事件多為多對一的行為,被暴力的一方較為弱勢,以及在暴力發生時周圍學生的不作為,這些因素都助長了采取暴力一方繼續如此作為的氣焰。
預防校園暴力最重要的是明確各方面的責任,相互配合,才能多管齊下,發揮最大的作用。
學校應當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學校教育的第一步就是使學生成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強心理教育和疏導,幫助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疏散壓力;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行為傾向,防微杜漸,對于學生的錯誤行為及時加以糾正和批評教育,給予適當的懲罰。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堅決杜絕家庭暴力,向孩子表現正確的行為和思想觀念,使他們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對孩子的教育要寬嚴相濟,不能一味溺愛、包庇,也不能過于嚴苛。最重要的是,學校和家長要劃清教育職責,以免教育缺失,同時雙方也要加強溝通和聯系,共同發揮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作用。相關政府部門要承擔起凈化青少年學生成長環境的責任,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管。媒體要避免無限制的披露報道,注意發揮傳播正確價值觀念,弘揚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
由于校園暴力行為主體的特殊性,我國目前更多的是采取道德方面的教育批評,如果沒有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很少會處以嚴厲的懲罰,這是出于對未成年人的傾斜保護,并不能說有錯,但確實不能解決愈演愈烈的問題。我國對于校園暴力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缺乏相應的規制法律,使得各方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無法可依,責任不明,措施自主,并且與我國刑法規定的14歲起負刑事責任相對應的是校園暴力低齡化的趨向。面對這一現狀,我國應該在堅持教育感化的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校園暴力行為規定相應的懲處措施,規范學校和相關部門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行為,避免因逃避責任或是私了對校園暴力處理不當。既充分保護弱勢的未成年人,又能夠使未成年人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避免再次采取暴力行為。
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如果對于校園暴力沒有充分重視和妥善解決,無疑將向社會大環境投入一顆顆定時炸彈,后患無窮。因此,探究校園暴力的原因和解決對策是必要的,我們應當采取對癥下藥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解決校園暴力問題。
[1]王李元.淺議校園暴力和預防[J].新西部(理論版),2016(22):130.
[2]肖凌云.校園暴力犯罪成因解析與防控對策[N].法制周報,2016-09-10(005).
[3]李春民,李煥.青少年校園暴力原因探析[J].科技風,2015(10):219.
[4]黃祝良.校園暴力原因剖析及應對策略思考[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67-70.
G
A
2095-4379-(2017)22-0168-02
張雪(1996-),女,漢族,安徽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