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增
武警學院研究生部,河北 廊坊 065000
論“居家式”警務室
田 增
武警學院研究生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居家式”警務室具有比普通社區警務室更有利的條件,通過對“居家式”警務室與普通式社區警務室進行比較,得出“居家式”警務室在工作時間、民警工作熱情以及見警率上的突出優勢。當前“居家式”警務室在設置規劃上、運行機制上以及運行保障上存在一些問題,可嘗試通過加強統籌規劃、完善運行機制以及加強保障支撐等措施加以解決。
社區警務;居家式;警務室
社區警務是新時期我國警務改革和運作的新課題,而作為社區警務工作重要依托的社區警務室,則是警方在社區內設立的社區警務機構,是社區民警的辦公場所。隨著社區警務室的深入推進,在現實中不斷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警務室長期閑置、警務室功能發揮不足等。與此同時,不同地區不同場所結合自己地區實際情況,產生了多種類型的警務室。例如在邊境地區有夫妻共同駐守邊疆的夫妻警務室,在火車站有火車站警務室,在學校有校園警務室等。這些警務室都可以歸納為“居家式”警務室。“居家式”警務室不同于普通社區警務室,是社區民警在實踐中創新出來的一種新型的社區警務室模式,總的來講,“居家式”警務室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居家式”警務室最大的特點就是“居家”。居家的意思就是像居住在家里面一樣,因此,“居家式”警務室必然要具備家的一些條件,如必要的生活設施,家庭用品,還要能維持人們的正常生活,社區民警不僅可以在警務室內工作,還能在警務室內生活。
第二,“居家式”警務室內工作人員為專職社區民警。社區民警既要在“居家式”警務室內工作,又要在警務室內生活,幾乎24小時駐守在警務室中。在“居家式”警務室內工作的民警為專職社區民警,只負責社區工作,而不必承擔單位的勤務工作。
第三,“居家式”警務室中社區民警與居民關系十分密切。在“居家式”警務室中,社區民警長期生活居住于此,當地居民對社區民警十分了解,雙方不僅是警民關系,更是鄰居關系,警民關系變得更加緊密,方便社區民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
(一)增加社區民警駐守時間
在傳統的社區警務室中,社區民警僅是8小時工作時間在警務室中,而很多突發情況往往發生在民警下班之后,這就導致社區居民在需要民警的時候,社區民警不能馬上趕到,從而延誤了突發事件處置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有的社區民警不僅要承擔社區警務工作,還要承擔派出所的其他執勤任務,導致社區民警兩頭跑、兩頭忙的現象,有些民警甚至由于派出所內的任務而忽略社區工作。而在“居家式”警務室中,專職的社區民警除了社區工作外,不再承擔其他任務,社區民警可以24小時在崗在位,使得民警不僅能夠靈活選擇開展社區工作的時間,還能及時處置轄區發生的突發事件。
(二)調動社區民警的工作熱情
在傳統的社區警務室中,社區民警只是工作在社區中,因此并不能真正融入社區生活。社區群眾只是社區民警的工作對象,雙方不能從感情上產生共鳴,有的甚至會由于工作等原因而產生疏離感。這極大地限制了社區民警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而在“居家式”警務室中,社區警務實行專職制、“全日制”,社區民警既工作在社區中,又生活在社區中,社區內的群眾既是自己的工作對象,又是自己的街坊鄰居,因而能夠充分調動社區民警的積極性,提高民警對社區的重視程度,有利于民警將社區警務工作做實做細。
(三)提高轄區群眾見警率
在傳統社區警務室模式中,社區民警往往上班才來警務室,下班就離開警務室,這與廣大居民的工作時間是一致的,工作時間的沖突導致調查走訪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另外,有些社區民警還要承擔單位的其他任務,經常會由于單位的工作而不來警務室,因此在社區群眾的印象中,社區警務室就成了“大門常閉,不見警察”的擺設。而在“居家式”警務室中,社區民警24小時都扎根在社區警務室,社區群眾能真切感受到社區民警的存在,社區民警與群眾同住一個社區,有利于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密切警民關系。
(一)“居家式”警務室在設立上缺乏規劃
由于地方政府對社區警務認識不夠,認為“居家式”警務室的設立與運行只是公安機關一家的事,從而導致“居家式”警務室在設立上缺乏政府的協調統籌,造成社區警務工作不能深入。另外,由于地方政府未將警務室的設立列入城市總體規劃,導致警務室在設置上存在重疊與空白,這不僅不利于構筑嚴密的治安防控網絡,還會造成警務室的多建、亂建,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居家式”警務室運行機制不健全
由于“居家式”警務室產生時間不長,且屬于社區民警自我探索出來的模式,相應的運行機制尚不健全,缺乏必須的培訓、考評、績效、監督等機制。例如在某些夫妻警務室中,社區民警及其配偶常年駐守在當地,升職及調動困難,嚴重打擊其工作積極性。運行機制的缺失,導致社區民警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成效得不到有效保障,不能充分發揮社區警務室的功能。
(三)“居家式”警務室保障不足
一是警力保障不足。當前“居家式”警務室多由一至兩名社區民警駐守。按照相關規定,巡邏與出警時民警人數不得少于兩人,一旦民警需要外出辦公、巡邏,社區警務室就必須關閉。另外,在一些治安形勢比較復雜的地區,僅安排一至兩名社區民警,遠遠無法滿足現實情況的需求。二是經費保障不足。“居家式”警務室的設立與運行均由公安機關負責,由于沒有專項經費,警務室的保障經費通常從公安機關的辦公經費中出,嚴重制約了警務室的運行。
(一)加強統籌規劃
要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將社區警務室建設與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將警務室的建設計劃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使社區警務室的發展與城市發展協調一致。在設立警務室的原則上,應該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傳統警務室與居家式警務室相結合設置的方式,充分利用當地村民委員會、小區保安室、學校保衛室等現有建筑,設立社區警務室,實現社區警務工作全覆蓋、不
重合的目標。
(二)完善運行機制建設
一是要加強“居家式”警務室正規化建設,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裝潢設計,開辟專門空間用于日常的警務辦公,同時要將辦公區與生活區相分隔。二是要加強軟件建設,完善社區民警在晉職、獎懲、監督、考評等方面的制度建設。鼓勵懷有理想的年輕民警加入社區民警的序列,實行社區民警專職化,在晉職、工資等方面予以照顧。
(三)加強保障支撐
一是加強警力保障。一方面,要進一步增加社區警務室執勤民警數量,通過輪流值班、招聘輔警等措施提高社區警務室警員數量,另一方面,要積極組織建立社區群防群治組織,負責糾紛調解、巡邏保衛等任務,緩解轄區民警的工作壓力。二是加強經費保障。要積極發揮當地綜治委作用,提高當地黨委政府對社區警務室的重視程度,爭取將警務室建設與運行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另外,社區警務室要緊緊依靠所在社區、單位,積極爭取地方經費的支持。
[1]張兆瑞.社區警務論——社區治安綜合治理的社區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
[2]徐永新.治安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3.
[3]繆金祥.推進社區警務室建設的幾點思考[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3):176-180.
D
A
2095-4379-(2017)22-0174-02
田增(1992-),河北唐山人,武警學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邊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