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雨晨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論中小學校園欺凌的立法構想
湯雨晨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校園欺凌是世界性難題,我國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已經受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在我國,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的行為,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由于很多國家實行多是九年制的義務教育制度,受害者會長期受到欺凌。針對我國校園欺凌的情況,本文提出《中小學校園欺凌法》,對《中小學校園欺凌法》的立法原因、概念界定、立法原則以及處理方式進行構想。
校園欺凌;立法;教育
2016年3月,兩會代表提出指定制定《反校園暴力法》議案,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校園暴力頻發作出重要批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頻發,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教育部要會同相關方面多措并舉,特別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堅決遏制漠視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1]2016年12月,一篇名為《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園霸凌說NO!》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校園暴力在我國時有發生,但情況復雜,違法與犯罪交織,且多數事件未進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責任。對于校園欺凌,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性的法律法規。與之相關的法律,則散見于一般法律之中,未能形成完整的體系。相比之下,有些國家則有周全的立法,比如美國有《1994年學校安全法案》《安全、無毒品的學校和社區法案》和《學校禁槍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澳大利亞制定了《國家安全學校框架》(NSSF),日本有《校園欺凌防止對策推進法》。因此我國需要完善針對校園欺凌的立法。中小學階段是一個孩子成長受教育的重要階段,校園欺凌是世界性難題,現今我國國家層面已經開始重視解決這個問題,制定一部具有專門性、針對性的法律指日可待。
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有:一是教育發生了偏差,缺少人文關懷。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下,義務教育的現實情況中,出現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夠尊重中小學生的個性解放和個性差異,對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不夠重視,以分數和成績高低來評定學生的好壞良莠的現象。二是教師的權威性變弱。由于在知識無限進步的觀念下,知識僭越于教師之上而成為評判權威的絕對參照點;且自由意志昂揚,教師權威存在的必要性與正當性面臨空前挑戰,無形中加劇了教師與學生間的緊張對立,削弱了教師權威的教育價值,使得學生反省思維的培養創設不足。[2]三是對強權政治,黑暗勢力的膜拜。部分學生過早接觸到暴力行為,受到現實中、網絡上的不和諧的因素影響,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表現出對強權政治、黑暗勢力的模仿和崇拜。
為治理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而立法首要解決的事項是法律名稱的問題。目前學界的爭議主要圍繞著《中小學校園安全法》和《中小學校園欺凌法》兩個法律名稱。兩個法律名稱所涉及的權利范圍相對比,《中小學校園安全法》涉及中小學生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范圍比《中小學校園欺凌法》更廣泛,立法工程更繁重,相比之下,《中小學校園欺凌法》涉及的權利范圍更為特定。例如安全法所指欺凌引發的安全,還包括其他原因引發的安全問題,如化學藥品導致的安全問題,所以說《中小學校園安全法》的范圍比《中小學校園欺凌法》大。因此,《中小學校園欺凌法》作為針對校園欺凌立法的法律名稱更為適宜。對于《中小學校園欺凌法》立法時,由于中小學校園欺凌具有其復雜性,概念界定應該采取概括加列舉的形式,這種方法既可以對當前存在的行為加以規定,也有利于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概括將來可能出現的其他校園欺凌的方式。法律調整的是一般普遍行為,老師受到校園欺凌的情況只是少數、特別現象,達不到普遍嚴重的程度,所以立法時沒有必要把老師受學生欺凌的情況加入到概念當中。
《中小學校園欺凌法》應該堅持以下立法原則:1、教育與懲戒并重,教育于預防,懲戒于治理。教育和懲戒的配合有助于維持校園環境的和諧,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罪責刑相適應,改變現行法律,針對青少年犯罪,寬容但不放縱。降低處刑年齡,提高青少年的刑期。新出臺的《民法總則》降低了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反面體現了現在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成長更迅速,為符合社會的發展對于青少年的處刑年齡也應該降低。3、重視保障青少年校園人身安全,人身權、健康權的保障。重視學生的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提高對學生的其他權利的保障。
對中小學校園欺凌現象可采取預防和處理的方式,完全杜絕校園欺凌的現象是不可能,對于校園欺凌,首先要從源頭上預防,降低校園欺凌發生的可能性,然后要針對已經發生的校園欺凌進行處理,減少對中小學生、校園和家庭的不良影響。預防的方式一是可以借鑒德國的經驗,在幼小階段開展“善良教育”,幼兒園和小學一開始就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已經成為德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對孩子的“善良教育”,讓他們懂得愛護他人,保護弱小者。[3]二是要落實校園心理輔導,在重視中小學生課本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加強校園心理咨詢和輔導,對中小學生的心理情況加以重視,及時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治療,對于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面對校園欺凌已經發生的情況,立法要明確處理以下問題:1、法律責任的追究;如果校園欺凌行為的結果非常嚴重,會產生犯罪問題如搶劫、侮辱、誹謗、故意傷害、故意殺人等罪名,而行為人又是未成年人,必然涉及到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問題。目前我國法律傾向于對犯罪的青少年進行保護,但在對校園欺凌預防措施得到充分實施的情況下,對校園欺凌的法律后果必須追究到底。2、行政管理責任的處理;學校要組織相關的領導機構或隊伍,一旦發現校園欺凌,及時制止;3、對欺凌者實行隔離措施;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規定,接受義務教育,是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學校很難開除校園欺凌的實施者,但在美國,校園欺凌者會得到十分嚴厲的懲罰,可以直接把欺凌者開除出學校。我國應該從過度保護欺凌者的角度轉換到重點保護被欺凌者的角度,才能有下一步預防校園欺凌的可能。
中小學生的成長決定了我國未來的人才素養,校園是傳道授業解惑之地,是青少年成長的樂園,素質教育的理念早已經提出,可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欺凌仍不斷發生,《中小學校園欺凌法》應該早日提出,根據我國中小學具體情況,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預防和解決這一難題。
[1]李克強對近期校園暴力頻發作出重要批示[EB/OL].http://www.gov.cn/guowuyuan/2016-06/12/content_5081199.htm,2016-06-12.
[2]高茜.論師生關系[D].沈陽師范大學,2016.
[3]中國教育在線[EB/OL].http://www.eol.cn/html/jijiao/xiao/ggql/.
G
A
2095-4379-(2017)22-0177-02
湯雨晨(1996-),女,南昌大學,法學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法學(民商經濟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