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少茹 馬 秋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我國網絡游戲行業的立法現狀研究
侯少茹 馬 秋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游戲行業越來越發達,在此過程中產生的許多糾紛難以解決,且糾紛所涉及的數額也相當之大。但目前對于此類糾紛都是參照相關法律來解決,網絡游戲行業的立法表現出嚴重的滯后性,不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網絡游戲;存在糾紛;立法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深入人心,網絡游戲行業也成為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朝陽產業,備受人們青睞。但與此同時,許多與網絡游戲行業相關的糾紛頻繁發生,立法的滯后性使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本文章試圖從法律的角度來談網絡游戲行業的現狀。
(一)因網絡欺詐和盜竊而引發的糾紛
在網絡游戲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以其為載體的網絡欺詐和盜竊行為也應運而生。2003年,轟動全國的首例網絡游戲糾紛案中,玩家李某就是因為其武器和裝備被別的玩家盜走而將游戲的運營商告上了法庭。在此案中,李某認為其在游戲中的武器設備屬于財產,應當受到法律法規的保護。在實踐中,最常見的網絡欺詐和盜竊就是盜取他人賬號、密碼和武器裝備。基于網絡游戲中的武器裝備等高級的虛擬物品是十分有限的,導致某些游戲玩家不惜以重金來購買此等武器裝備。據瑞星公司及網游網公布的“網絡游戲安全市場調查報告”顯示:目前61%的玩家經常被盜虛擬物品與裝備,而13%的玩家會使用盜號工具,39%的玩家想使用盜號工具與黑客工具盜取別人的資料,超過22%的玩家正在使用各種盜號工具與黑客工具。[1]
(二)因侵犯游戲玩家的權益而引發的糾紛
在網絡游戲行業產生的糾紛中,游戲玩家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的權益很難得到保護。究其原因在于游戲玩家和運營商簽訂的電子合同屬于格式合同的一種,很多玩家在玩游戲之前很少仔細的研讀該格式合同的細則,甚至為了玩游戲不惜犧牲自己的合法權益。網絡游戲行業本就屬于新興的產業,與其相關的法律法規遠遠落后于該產業的發展。因此出現的糾紛往往要以游戲運營商的解釋為準,而游戲運營商采取的又是最有利于自己權益的解釋。
網絡游戲玩家是網絡游戲行業的主導力量,但也是該行業中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主體。目前,有關網絡游戲隱私權的糾紛也是頻繁的發生。游戲運營商出于自己利益的考慮,隨意的泄露網絡游戲玩家的真實信息或將玩家的信息用于商業性目的,更有運營商將玩家在游戲過程中的合法聊天內容透漏出去。這些行為嚴重的危害了游戲玩家的權益,不利于網絡游戲行業的發展。
(三)因知識產權而引發的糾紛
外掛和私服是中國網絡游戲行業最常見的兩種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外掛,簡而言之,屬于網絡游戲行業的一種作弊程序。私服在性質上和盜版軟件類似,一些網站未經版權人授權,通過非法渠道獲得游戲服務器端安裝程序后,自己設立游戲服務器,低價或免費向游戲玩家服務。據瑞星公司及網游網在2003年9月到12月期間的調查統計,有超過73%的游戲玩家在使用外掛。[2]這些玩家為了能快速成為網絡游戲中高級別的人物,頻繁的使用外掛和私服,更有甚者,有些網站為了謀取利益,堂而皇之的做起了與外掛、私服有關的開發買賣生意。由此產生的許多糾紛勢必會影響我國網絡游戲行業的健康發展。
網絡游戲行業在我國發展了十幾年,但是有關該方面的立法卻還處于初步階段,在司法實踐中,處理與網絡游戲行業相關的糾紛時,經常依照民法的一些規定來處理案件,但由于民法的片面性,往往使該類糾紛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解決。
對于網絡游戲行業,我國一開始考慮的是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方面的問題,從而出臺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規范性文件,但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進而在2003年至2007年期間又陸續發布了大量法律文件來規制網絡游戲給社會和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從政府出臺的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網絡游戲行業帶來的問題和糾紛都是通過各類規范性文件加以解決,并沒有形成系統體系。直到2010年8月出臺的《網絡游戲管理暫行辦法》、2011年發布的《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和2013年印發的《未成年人網絡游戲成癮綜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分別從多角度規范了網絡游戲的發展,但仍然存在明顯的失衡現象,所有的文件偏重于網絡游戲行業的安全和信息方面,遠遠無法覆蓋網絡游戲行業產生的各種法律糾紛,很多重要且實際的網絡游戲方面的問題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指引。基于此,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在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中明確規定了“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但這還是不足以解決所面臨的糾紛。
[1]王素娟,尚志虹,安亮.我國網絡游戲產業的法律調整[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2006(2):7-12.
[2]瑞星公司.網絡游戲安全市場調查報告[EB/OL].網游網.
D
A
2095-4379-(2017)22-0208-01
侯少茹,女,渤海大學,碩士研究生;通訊作者:馬秋(1964-),女,渤海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法理學和企業法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