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云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 201306
在建試航船舶的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權利
黃天云
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上海 201306
在建船舶試航期間造成第三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時,船廠作為造船人能否限制其賠償責任,我國《海商法》對此規定不夠明確,在實踐中常常引發爭議,本文基于造船人享受責任限制的適格性、在建試航船舶的法律地位和試航船舶侵權形成的債權性質對造船人的責任限制權利作了探討。
造船人;試航船舶;責任限制
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權利主體,是指依法有權限制其賠償責任的人,非法定主體不享有責任限制的權利。按照我國《海商法》第204條至第206的規定,有權享受責任限制的主體包括:船舶所有人、船舶承租人、船舶經營人和救助人以及他們的責任保險人,該規定立法初衷是保護船舶所有人和救助人的利益,并不涉及造船人,從《海商法》的規定來看,造船人不是責任限制的適格主體。
一般情況下,造船人不會成為試航船舶的承租人、救助人或經營人,造船人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取得船舶所有人的地位而成為責任限制的主體。其一:造船人和船東在造船合同中約定造船人為船舶所有人,如2007年波羅地海航運公會頒布的《標準新造船格式合同》第31條、2011年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新造船合同(上海格式)》第16條,都約定造船人在交船前擁有船舶所有權,交船后所有權才轉移給買方。其二:若造船合同中未約定船舶所有權轉移時間,可依合同性質進行區分,學界將造船合同區分為承攬合同和買賣合同。若定性為承攬合同,在建船舶所有權歸定作人即船東;若定性為買賣合同,船舶所有權須交付才能發生變動,試航船舶還未交付,故此時造船人為船舶所有人。其三:可依船舶登記證書認定造船人為船舶所有人,如船舶國籍證書、試航證書等,登記人即為船舶所有人,實踐中一般把造船人登記為船舶所有人。
試航船舶是指已經經過船檢機構的相關檢驗,取得船舶試航證書,具備一定航行能力的船舶。我國《海商法》第十一章未對責任限制所適用的船舶進行專門定義,根據該法第3條規定可知,“船舶”是指不包括軍事和政府公務的、20總噸以上的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逗I谭ā窙]有規定“海船”是否包括試航船舶,也沒有對“海船”做具體說明。國際上,英國、加拿大把在建船舶納入責任限制的調整范圍,法國在司法實踐中,承認在建船舶適用責任限制。
試航船舶具備了船舶的形式和功能,可以移動,具備航行能力,需要承擔海運業的特殊風險,理應屬于“海船”的范圍。即使有學者認為試航船舶不具備完全的水上航行能力,尚未登記和取得主管部門頒發的正式證書,試航船舶能否取得正式的船舶資格具有不確定性,不應納入海船范圍。但從《海商法》第3條的措辭“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來看,強調的是“移動”而非“航行”,即使試航船舶不屬于海船,但試航船舶具備移動能力,滿足“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的條件。故筆者認為單從船的角度看,試航船舶應被納入責任限制的調整范圍。
試航船舶發生海上侵權產生的債權是否屬于我國《海商法》第207條規定的限制性債權,爭議在于是否與“船舶營運”有關。根據現行《海商法》的規定,“船舶試航”與“船舶營運”不直接相關,試航引起的第三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亡,不屬于限制性債權,無法適用責任限制的有關規定。
“船舶營運”一詞源自《1976年責任限制公約》的英文“operation of the ship”,我國《海商法》將其譯為“船舶營運”。根據《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operation”是經營、管理、操作、運作的意思,航運實踐中也多指“作業”。公約中的“operation of the ship”不僅包括海上貨物運輸、救助等帶有商業性質的“船舶運營”,還包括駕駛船舶中的各種技術性操作,如雷達標繪以及對舵、車鐘的操作等。船舶試航時的各種操作應屬于“operation of the ship”。該詞組翻譯為“船舶營運”詞義較為狹窄,應翻譯為范圍更廣的“船舶作業”,這樣才符合《1976年責任限制公約》的立法精神和實踐需要。將來修改《海商法》時可考慮把“船舶營運”修改為“船舶作業”,恢復“operation of the ship”本來的意思,修改之后,試航船舶侵權形成的債權,屬于限制性債權,可以適用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有關規定。
綜上,在建船舶應屬于我國《海商法》定義的“海船”,至少可被歸入“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應被納入責任限制的調整范圍。對于試航船舶侵權形成的債權性質,《海商法》第207條將“operation of the ship”翻譯為“船舶營運”不太妥當,應翻譯為范圍更廣的“船舶作業”。對于造船人享受責任限制的適格性,造船人可通過船舶登記、雙方當事人約定或者作為造船合同的賣方而被認定為船舶所有人,成為責任限制的適格主體,在滿足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在建試航船舶的造船人有權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權利。
[1]胡正良.海事法(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司玉琢.海商法專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何麗新,謝美山.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4]王婷婷,單紅軍.論試航新造船的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權利[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D
A
2095-4379-(2017)22-0221-01
黃天云(1992-),男,漢族,四川涼山人,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