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妮娜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論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法律保障
孫妮娜
渤海大學,遼寧 錦州 121013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流動人口大量增多,研究和解決人口流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尤其是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則非常重要。研究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問題,可以清楚地認識什么原因阻礙了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明確我國當前面臨的保障困境,為更好的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奠定基礎。本文首先對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進行闡述,對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難以實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從立法、行政、司法三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因此,必須多維度地從各個方面落實和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權。
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
受教育權是我國的一項基本人權,是我國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公民接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應該是指流動人口子女依法享受的,國家提供與其他人平等的受教育條件和機會,在各類學校及機構中學習來發展其個性、才智和身心健康,從而得到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機會的一項基本權利。
這些年來,我國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異地高考政策陸續出臺,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益保障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現實情況還不容樂觀。1、流動人口子女失學現象嚴重。2、流動人口子女不能保證上學質量。3、流動人口子女環境適應性不高。
(一)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立法保障
我國《憲法》第33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钡@顯然不夠完善,應當在憲法中加入禁止歧視的內容,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年齡、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出生地區、居住期限、戶籍所在地,擁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等條款。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對于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建立統一的城鄉戶口登記制度是整個意見的最大亮點,這就說明以“農業”和“非農業”區分戶口性質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將成為歷史。制定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保護法》,對流動人口子女上學問題、受教育權平等的實現進行切實保障,則尤為必要。法國的做法可以適當借鑒:少年兒童只要在16歲之下,無論法國是否是其國籍,身份是否合法,都能在法國享受到跟當地其他孩子同樣的教育資源,享受同樣的教育機會,沒有任何區別。
(二)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的行政保障
政府行使權力必須要有法律依據,即依法行政。凡是法律沒有授權的,權力主體不得做,否則就是越權。
流動人口子女作為弱勢群體,他們作為義務教育的受教育權就需要政府的公權力干預,確保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利得到保障。國家目前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是現實生活中,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切實可行的保障沒有完全實現,在很大程度上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違法不究,流動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權被嚴重侵害。政府應運用其權力強化對法律法規的監督與實施,對嚴重侵害受教育權的行為加大懲罰力度,予以警戒。
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要不斷加大。義務教育資金在保證投入使用上,加強使用教育經費的監督管理。首先要健全相應的監督審核管理制度,保證對其的有效控制。其次經費各個環節的監督就要依靠各級政府主管部門的努力,同時教育經費的預算和支出情況也有必要向社會公布,便于人們了解監督。
(三)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司法保障
在法治中,司法具有不同于立法、執法的特殊的作用,它是從文本的法到實際生活的法之橋梁,是從原則轉換為實際規范的中介。受教育權被侵害的流動人口子女很大程度上來自農民工家庭,他們對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的知之甚少,一旦合法權利被侵害也不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大力宣傳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好相關常識的擴散傳播普及工作,使流動人口的法律意識和維權觀念不斷提高。
[1]楊成銘.受教育權的促進和保護[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2]溫輝.受教育權入憲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馮英.論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J].知識經濟,2011(03).
[4]鄭風,李娜.論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權法律保障的完善[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6).
D921;D
A
2095-4379-(2017)22-0228-01
孫妮娜(1993-),女,山西運城人,渤海大學,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