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瓊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法律視角下城中村改造中農民土地財產權益保護問題探析
馬 瓊
榆林學院,陜西 榆林 719000
本文主要對農民土地財產權益保護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解決途徑,以期解決我國的城中村土地財產權益保護的問題。
法律視角;土地財產權益;城中村
(一)必須轉變觀念
對農民的財產權益予以保護,是法治社會應盡的義務,也是解決城鄉協調發展和“三農問題”的基本要求。所以,全社會包括國家立法、司法以及執法機關都必須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必須尊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轉變觀念,樹立國有土地財產和私有土地財產平等的正確觀念,給農民以憲法關懷,保證農民的合法土地財產權益有所保障,否則,我國“三農問題”肯定會長期存在,影響我國民族復興大計。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土地所有權主要包括收益權、使用權、占有權以及處分權,這些權利全是農民應該擁有的。所以,現階段,我國必須實行“還權于農”的政策,保障農民的土地所有權,對地方政府的不法行為與制裁,使農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同時完善相關土地所有權的法律法規,并做好相應的法律法規宣傳,培養農民的法律意識,使農民能自己保護自己的財產利益。
(三)必須矯正制度
地方政府對土地的處置權過大,應予以矯正、制裁,要求地方政府退出農民的土地利益角逐和博弈。比如將地方政府對農民的土地控制權撤銷,改變地方政府一人兼多職的現象,禁止地方政府的權力過度集中。
(四)加強監督
首先,我國相關部門應審查地方政府給城中村改造文件;其次,對地方政府的城中村改造活動予以監督;第三,相關的監督司法機關必須對城中村的相關行政案件和侵害村民土地財產權的相關案件秉公處理,依法執行;最后,對于一些影響較大的惡劣改造活動,相關政府部門應予以追責,必要時以法律手段裁決。
(五)嚴格定義“公共利益”
雖然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構建可以使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實現市場化補償,而且也可以有效的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然而,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征占是以公共利益為基礎的,可是,對于“公共利益”這一概念卻存在著諸多的定義,政府有可能會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征占農民的土地,從而使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這主要是因為公共利益的主體與內容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通過嚴格的解釋公共利益,可以有效的限制政府的公權力,有效的保護農民個人土地財產權益。為了避免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因以公共利益名義的征占而受到侵害,必須對公共利益的定義加以嚴格的限制:首先,應在編制的“農村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條例”中對公共利益的實體加以明確的限定,應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的第8條,對出于公共利益而征占的集體土地加以明確規定。其次,應將集體土地的征占當作一種“最后的選擇”,換言之,只有征占集體土地才能實現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才能對農村集體土地進行征占。在城中村的改造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對農民土地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規定,而并非一定要改變家民土地的所有權。出于對農民土地財產權益保護的考慮,未來在開展城中村改造的過程中,只要是與政府規劃相符的,均應當予以批準。
(六)建設程序保障
法律權利的實現必須依靠權利的程序保障。目前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導致農民土地財產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少正當的程序保障。譬如,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地方政府認為某塊集體土地的征占是非常有必要的,且與公共利益相符的。往往只考慮到了實體層面,卻未考慮到程序方面,依舊被認定是一種合法的征占行為,而且通過事后補救的方法實現了征收。所以,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必須加大對程序保障的建設力度,主要可從如下兩方面著手:第一,加大對農民知情權與程序參與權保障的建設力度。必須賦予農民掌握與行政征占相關信息的權利,并賦予農民參與土地征占決策的權利,賦予其發表意見的權利。第二,加大對集體土地征占爭議產生后爭議解決的程序保障建設力度。應當加快推進司法制度改革,特別必須對行政訴訟制度加以優化,以便出現爭議后,更好地保障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
總而言之,在當下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要想有效的保護農民的土地財產權益,則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其次,必須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再次,必須矯正制度,另外,還必須加強監督,此外,嚴格定義“公共利益”,最后,還必須加大對程序保障的建設力度,這樣方能為農民土地財產權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促進我國城中村改造的更好開展。
[1]崔藝紅.城中村改造中農民土地財產權益保護問題的法律反思[J].安徽農業科學,2013(22).
[2]王鐵雄.城中村改造中土地權利配置法律問題研究[J].法學雜志,2016(04).
[3]胡大偉.開發權視角下“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權屬變更法治路徑[J].浙江學刊,2016(06).
D922.3;F
A
2095-4379-(2017)22-0235-01
馬瓊(1982-),女,漢族,陜西榆林人,碩士,榆林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