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邗
無錫天仁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
實行立案登記后仍應加強證據審查的思考
楊 邗
無錫天仁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無錫 214000
為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立案難”問題,2015年4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當年的5月1日起,將立案審查制改為立案登記制。該項改革實施后,全國法院立案數量猛增,同比增幅超過了33%。但纏訴、濫訟或虛假訴訟案件也明顯增多,且“窗口釋明”難度加大。為有效減輕訟累,本文結合具體案例,提出了實行“立案登記制”后,仍應加強證據審查的建議。
立案登記;證據審查;仍應加強
本文完稿時,案件仍在審理過程中,為避免干擾案件審理,文中原告單位簡稱“甲方”、被告單位簡稱“乙方”。
2017年5月初,乙方接到銀行通知,單位賬戶因甲方起訴而被凍結。乙方立即赴區一審法院進行查詢,法院出示“(2017)X0205民初220X號”《應訴通知書》并附《民事起訴書》副本。甲方訴訟請求顯示:“判決被告支付工程款本金7960.93萬元和利息409.79萬元”。訴狀的事實與理由:2014年3月,甲方與乙方簽訂了一份總承包合同,根據總承包合同第15.1條“在甲方、監理單位、審計單位確認的施工單位承建部分基本完工且不遲于2015年1月1日合同價50%、12個月內付至審定價的80%(按季度均衡支付)、24個月內支付至審定價98%(按季度均衡支付)”的約定,至2016年11月前,乙方應向甲方支付工程款17670.93萬元,但到目前為止,乙方仍結欠到期工程款7960.93萬元未付。
起訴狀的證據目錄顯示:1、總承包合同(復印件,下同)一份39頁;2、工程移交確認書二份;3、單位工程竣工驗收證明書一份;4、項目送審資料清單一份。以上合計共43頁。
一審法院還根據甲方訴前保全請求,凍結了乙方相關賬戶。
(一)從訴狀提交的材料看:總承包合同的合同總價為13000萬元,其他材料沒有工程價款的實質性內容。那么:①乙方有沒有支付過工程款?支付了多少?②該工程的竣工決算價是多少?③被告結欠到期工程款7960.93萬元如何得來?有何依據?
(二)訴狀提到“12個月內付至審定價的80%(按季度均衡支付)、24個月內支付至審定價98%(按季度均衡支付)”的約定。那么,①“審定價”是多少?②是誰審定?③有沒有審定時限和審定依據?
以上疑點顯而易見。筆者認為,一審法院應該針對實質性證據材料,要求原告補充證據,否則,難以立案。
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具有對抗性,而司法保護則更應具有對等性。因為,在民事、經濟訴訟中,原告并不代表正義方;被告也不等同于非正義方。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常常看到,有許多被告是被冤枉的——“惡人先告狀”現象普遍存在。筆者認為,有效避免好人受氣的唯一途徑,是認真做好立案后的證據審查。但在具體實踐中,一審法院根據“立案登記制”的要求,往往更看重“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這一形式要件,而放棄了“事實依據”這一實質要件的認定。這是令人不可思議的。
就拿以上案例來說,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但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實依據,同時,還執行原告的訴前保全請求,必然給乙方帶來重大損失和傷害:乙方因賬戶被凍結,對內,員工工資、交稅、水電氣費支付等均受阻;對外,正常的經營活動、資金往來被迫停止;乙方幾十年的良好社會聲譽受到嚴重影響。
由“立案審查制”改革為“立案登記制”,其初衷是為了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問題,但按下葫蘆浮起瓢,司法前移、司法濫用的矛盾也日益凸顯。大家知道,司法是國家依靠納稅人的財力支持而設立的社會公平的最后防線,追求的是社會公平的有效性。實行“立案登記制”,需要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識、完善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以及司法的絕對權威三個必要條件。在現有社會狀態下,以上三個條件顯然尚不完全具備。所以,立案登記后的證據審查,是法院必不可少的自我保護、自我救濟手段。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攔截纏訴、濫訟,有效減輕審案法官的訟累。
我們應該看到,立案登記制改革,并沒有放棄或放松證據審查的要求:《意見》第三條明確規定,“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決定是否立案”并“實行一次性全面告知和補正”;《意見》第五條則對“違法濫訴”提出了具體的制裁措施。筆者認為,這些都是對立案登記后證據審查的明確要求。因為,你不審查,就不可能提出“全面告知和補正”的意見;你不審查,就不可能識別“違法濫訴”行為。
在公民法律意識普遍不高的當下,尤其要樹立“法院不是可以隨便進的”、“官司不是可以隨便打得”認知,而不是不論大小事、不管有理沒有理,都去打官司。否則,司法權威、司法震懾力均無從談起。何況,許多是非、對錯、曲直并非都是由法律來認定的。
人民法院受理一審案件,既要依法,又要穩妥,凡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受理條件的案件,都應依法及時受理,這是法定職責所在。但在具體實踐中,也應看到“惡人先告狀”現象的存在。因此,一審法院在受理案件的過程中,必須對立案材料進行嚴格審核,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訟累,從而,更好地樹立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
D
A
2095-4379-(2017)22-0244-01
楊邗(1956-),男,2012年2月獲得國有企業二級法律顧問資格,無錫天仁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