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梅
西安思源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論公序良俗的司法適用
吳秋梅
西安思源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公序良俗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優勢越來越突出。本文詳細地論述了公序良俗的司法適用性原因,并提出了具體的使用方法,以期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司法體制的完善。
公序良俗;司法適用;原因分析;方法探討
公序良俗即指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是目前世界各國普遍認可的一項基本法律原則,在歐美等國也被稱為“公共政策”。公序良俗在司法中的應用有效彌補了現有成文法中過于強調形式主義的不足,但同時也增加了裁判行為的不確定性,從而影響到國家公共法律的安定。由于評判標準不一,法律裁定的結果也各不相同,公序良俗的司法應用面臨著諸多問題,但從整體上來看,依然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此,我們應當在正確分析其適用性原因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有效的適用方法,不斷完善我國的公共法律政策。
(一)彌補成文法的不足
法律是人為制定的,故難免會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相對事物的發展而言要落后一些,無法對快速變化的現實社會作出全面的規定。由于公序良俗的內涵和外延范圍具有較高的彈性,這就使得其能夠很好地克服現有成文法的不足,靈活地填補強制性法律規定中存在的漏洞,并對其作用價值進行適當補充。
(二)融合公、私法價值
公序良俗體現了民法與社會道德之間的相互統一,既有效限制了私法自治行為,也將公法價值帶入私法領域中。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行為雖然符合成文法規定,但卻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因此,法官需要將這種行為的合法性與其對社會公共秩序產生的影響進行對比,裁定其法律效力,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由此可見,公序良俗的司法適用能夠有效促進公、私法價值的融合。
(三)民法自身發展的需要
公序良俗的內涵具有模糊性、動態性、開放性的特征,故能夠為社會發展過程中不斷形成的各種新觀念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與時代發展保持同步前進的步伐,充分滿足了民法發展中的協調性、包容性等需求,并且通過其自身在道德上的柔軟性有效填補了剛性法律存在的漏洞。
(一)遵循基本的適用原則
從本質上來看,公序良俗屬于一般性的概括條款,故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很有可能會導致立法、司法以及法律思維的遁入。因此,立法人員在實踐案例中應用公序良俗時應遵循其最基本的適用原則,分析在何種情況下才能運用公序良俗原則,通常情況下,公序良俗主要適用于以下幾種案例:一是現有的法律規范不適用于案例事實;二是存在兩種以上的適用法律,但彼此之間存在矛盾。不難看出,公序良俗在以上兩種情形的司法應用,前者是為了彌補成文法的局限性,后者則是為了解決不同剛性法律體系之間的矛盾沖突。
(二)明確界定法律和道德界限
盡管公序良俗將道德引入了法律體系,但兩者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因此,立法人員在運用公序良俗原則時一定要明確界定法律和道德之間的界限,只能將一些基本的倫理道德實現法律化,即要求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規范,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強制要求公民最大程度地凸顯出個人高尚的品格。換言之,公序良俗的司法適用講究適度,司法人員切不可將過高的道德標準引入法律體系當中,否則結果很有可能是適得其反。
(三)結合時代發展更新公序良俗內容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公共政策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在西方發達國家,公序良俗是一個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彈性標準,沒有明確的內涵,其具體的適用內容由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決定。因此,立法人員有必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及時更新公序良俗原則的適用內容和范圍。
(四)堅持維護公民基本權利的原則
公序良俗司法適用的基本原則是維護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這也是我國憲法的基本要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取得了快速的發展,與此同時,民法主體之間的貧富差距也逐漸拉大,不僅導致其各自的社會地位發生變化,存在不平等的現象,還衍生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強制性條款,社會矛盾日益激化。因此,司法人員在應用公序良俗原則時一定要充分保障勞動者權利等基本的公民權益,從而有效促進我國建設和諧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發展。
綜上所述,公序良俗的司法適用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不足,有待進一步的完善。立法人員應充分結合價值補充法,制定科學的價值觀判斷準則,并將其作為司法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展開深入的研究,同時還應注重協調好公序良俗與現有法律安定性之間的關系,從而有效提高我國立法和司法工作的水平。
[1]肖敏.公序良俗原則在法律行為中的具體適用問題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06).
[2]楊錫武,龔擁軍.論公序良俗原則的適用[J].民族論壇,2010(01).
D
A
2095-4379-(2017)22-0249-01
吳秋梅(1981-),女,寧夏銀川人,西安思源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