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軒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互聯網社交金融的法律風險初探
張曉軒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互聯網加上金融行為,再賦之以社交的屬性,產生了一個新的金融模式——互聯網社交金融。互聯網社交金融如今風頭正旺,春節期間的微信與支付寶“搶紅包”便是典型代表。互聯網社交金融具有簡單快捷的優點,但在商家與民眾互惠共贏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法律風險。
互聯網;社交;金融;監管
近幾年,微信或支付寶上的“搶紅包”作為互聯網社交金融的新代表,以雨后春筍之勢,在金融平臺上掀起了狂風暴雨。所謂的社交,就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社交需求”。金融,則是指貨幣與資金的融通。社交金融,就是在原有的貨幣與資金融通的基礎上,加入了社交屬性。而互聯網社交金融,也絕不只是“在互聯網上進行金融活動”這么簡單。所謂互聯網社交金融,指的是在社交環境下,金融平臺通過互聯網的聯接進行營銷,建立起客戶與客戶之間的金融關系。
金融機構就是利用社交金融中大眾的社交關系,再結合互聯網上龐大且活躍的數據庫,對客戶進行畫像,實現平臺與客戶的互惠共贏。但與此同時也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法律風險。
(一)客戶隱私泄露的風險
互聯網技術的日趨成熟,各種新興模式的出現,使得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樣,也增加了客戶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無論哪種互聯網金融模式,其操作方式均是需將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銀行卡辦理備案的手機號綁定銀行卡。這就容易產生個人信息尤其是隱私的隨意泄露與轉賣獲利的風險。而且,如果網絡平臺無法采取相應的保密手段和更完善的確認身份方式,就會使得平臺的保密技術被破解而被盜取信息資料,或者有的甚至平臺自行出賣,使得信息泄露的同時更容易引發更多安全隱患。
(二)互聯網系統的技術性風險
互聯網社交金融所獨有的,就是互聯網系統上的風險。到現在為止,可以說互聯網社交金融基本上是僅能依靠網絡技術的進步才能不斷發展。但是,互聯網系統本身就存在安全上的缺陷和漏洞,比如網絡病毒和惡意軟件對網絡系統的攻擊,就必然會給社交金融平臺和用戶的交易安全帶來危害。統計數據顯示,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百分之八十是由于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的內部作案。此外,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的用戶身份認證方式過于簡單,用戶注冊賬號十分容易,不完善的客戶身份識別機制及可疑交易分析報告機制沒有相應的技術予以保障,這也會引發互聯網社交金融安全上的風險。
(三)用戶維權困難重重
首先,到現在為止,還不存在互聯網社交金融行業個人信息保護上的法律法規,想要追責卻無憑無據。
其次,電子數據很容易被偽造證據和去除特性,取證存在很大困難。互聯網社交金融的交易基本上都是在平臺上,通常沒有簽訂一紙合同。當爭議糾紛產生,投資者通常得不到有用的證據來表明交易,一旦這個平臺被黑客攻擊,這些電子證據就會被破壞,投資者除了記錄支付平臺方的證明,就無法提供其他的證據。再者,許多互聯網社交金融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往往面臨著立案難的問題。涉及同一主體的大量案件,訴訟主體的確定,審查起訴的材料是非常繁重的任務。此外,使用傳統的法院訴訟文書時,應送達的方式也將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需要額外的第三方,會導致案件審理過程更加復雜和繁瑣。考慮到這些因素,法院受理網上銀行的意愿普遍不強。
(四)仍處于法律灰色地帶
互聯網社交金融還處于政策、法律的真空地帶。其中民事法律風險主要涉及的是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諸如合同違約、擔保責任、不當得利、民事侵權、損失賠償和知識產權等法律問題;行政法律風險主要涉及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各類資質認證和行政監管處罰方面的問題;刑事法律風險則有可能涉及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關聯的所有主體,比如利用微信紅包的隱蔽性進行非法集資或行賄受賄。
(五)監管機制并不完善
互聯網社交金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監管主體,監管機制并不完善,使得國家難以全面掌握互聯網社交金融市場相關信息及數據,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而導致的各種問題難以掌控。而且,目前現有的金融監管機構對互聯網社交金融的研究還并不深入,也給互聯網社交金融的監管帶來了巨大的不便。
除了近幾年風靡起來的微信和支付寶,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社交金融平臺嶄露頭角并使人欲罷不能。新事物的興起背后必然存在著陰影的一面,興奮的同時也同樣不能忽略它暗含的法律風險。所以,只有通過提高技術、行業自律以及完善法律法規的等手段方式進行監管與規制,才能使互聯網社交金融步入傳統金融的行列,變得更加安全與規范。
[1]白麗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風險監管思考[J].財經界,2014(23).
[2]武可.互聯網金融有利有風險[J].中國科技財富,2013(11).
[3]杜松林.互聯網金融模式及風險監管思考[J].經濟視野,2014(23).
[4]何虹.互聯網金融發展面臨的風險隱患應予以重視[J].華北金融,2013(08).
[5]鄧建鵬.互聯網金融法律風險的思考[J].科技與法律,2014(3).
D
A
2095-4379-(2017)22-0260-01
張曉軒(1992-),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經濟法學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