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雯 袁 佩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論憲法解釋
王霄雯 袁 佩
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從法律意義來說,憲法解釋是指依照憲法的規定享有憲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則,對憲法規定的內涵和外延以及詞語含義所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說明。憲法解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能夠闡釋憲法的精神,補充憲法缺漏,維護憲法尊嚴,為及時地解決憲法沖突提供有效的機制。憲法解釋制度不論是在憲法學理研究中,還是在政治過程和憲政實踐中都非常重要。近年來,憲法解釋問題日益為我國學界所關注,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與探討,也對我國憲法監督制度的發展意義重大。
憲法解釋;憲法解釋程序;憲法解釋主體
憲法是公民權利保障書,這是憲法的本質。“憲法是人民意志與自由權利訴求的圣經”,即憲法以公民的權利、義務為基本出發點。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制定的基礎,任何法律、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的普遍性要求其在社會生活中長期穩定存在,這是因為憲法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全體公民的最高行為標準,而憲法解釋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也因此一直被世界各國所重視。
憲法解釋是憲法發展的基礎,也是憲法運行的起點。事實上,憲法同其他法律一樣是以解釋為基礎,從而在解釋中不斷適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繼而不斷的滿足社會與時代的需求。任何法律自產生那一刻起,就面臨著適用問題,對于憲法而言其適用建立在對憲法的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從而在此基礎之上產生準確的解釋,如果我們不能理解憲法的真正含義就無法正確地適用憲法,也就不能達成歷屆制憲者的立憲意圖。
進行憲法解釋活動和確立憲法基本原則,需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在成文憲法國家,憲法解釋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具有效力,也必須表現為一種客觀狀態。而其客觀狀態:(1)由憲法的法的屬性所決定的。現代憲法學將憲法確立為法的基本框架,既然憲法具有法的基本屬性,對憲法的解釋也自然應當發揮法的效力。(2)由憲法解釋的對象所決定的。憲法的內涵正是通過憲法解釋而得以清晰明確,解釋活動使規范的對外的約束力體現的更為具體,同時為憲法的社會價值奠定基礎。(3)從憲法適用與解釋的關系這方面來看,憲法解釋是憲法適用、發揮效力的前提與基礎,如果憲法解釋對于憲法的適用沒有任何效力,就會造成憲法適用的不確定性從而導致相關法律方面的空白,不利于穩定整個憲政秩序。
眾所周知,憲法解釋不同于一般法律解釋,它們的主要有以下區別:(1)憲法屬于法律的一種,那么憲法解釋無疑屬于法律解釋中的一種。因此憲法解釋與法律解釋所運用的一般原理、原則以及方法、程序也是一致的。(2)被稱為“高級法”的憲法,為保證其穩定性,其必須承擔比一般法律更能經受時間檢驗的使命,因此保持持久的活力是對其基本原則的要求。對其的解釋活動不僅具有法律意義,而且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義,其必將對政治產生重大歷史性影響。因此,謹慎是憲法解釋的要求。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67條中有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解釋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根據文本解讀,從句子語法方面考慮上種并列的結構形式顯然是為了強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解釋憲法和監督憲法實施的統一性,將憲法解釋置于憲法實施監督過程中關鍵環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為憲法的解釋機關,肩負著發展憲法,避免憲法因循守舊的責任與使命,產生“活的憲法”,在立法權對其積極性方面,甚至要求其具有續造法的規范的功能;而作為監督機關,在一定程度上它又必須保持謙抑性的特點,為避免重大憲法危機必須以“合憲性推定”為原則,從而避免憲法的強烈變遷,司法權屬性顯著,在程序設計中都必須將這二者機制的差異予以配合和體現,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矛盾。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的情況下,若草率對憲法相關問題進行解釋,極易出現影響憲法的效力的漏洞。這就說明,在我國設立一個專門的憲法解釋機構的重要性。
憲法解釋是以憲法為對象按照特定的主題和程序產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說明的活動。它不僅是憲法實施行的基礎,而且對其實施監督和自身保障機制也關系緊密。對我國憲法進行解釋活動可以生動形象的向大眾普及憲法知識,使他們樹立維護憲法價值的意識,感受到憲法的意義,形成社會共同的法律意識。
憲法解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并不單純的問題,其不僅具有法律意義,更重要的是具有政治意義,而其政治意義體現在其對政治立場的選擇,這種立場的選擇必將影響深遠。只有對憲法解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和深入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憲法制度化內涵的潛能,從而更好地解釋憲法,不斷增強憲法的權威。
[1]朱福惠.憲法學原理[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
[2]周葉中.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大勇.淺談我國憲法解釋主體制度的完善[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4]牛凱.完善我國憲法解釋制度的幾點思考[J].山西大學學報,1997.
[5]謝立斌.憲法解釋[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
D
A
2095-4379-(2017)22-0264-01
王霄雯(1996-),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本科;袁佩(1998-),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