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旅游發展委員會
融入“一帶一路”與建設國際旅游城市
昆明市旅游發展委員會
當前,全球聚焦“一帶一路”建設,昆明市作為“一帶一路”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城市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昆明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家和省對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促進旅游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抓住旅游業供給不足的主要矛盾,在補短板上下功夫,深化昆明旅游與國際接軌,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凝心聚力,乘勢而上,鎖定新目標、挖掘新潛力、培育新供給、創新新領域、增添新動力、推動新消費、拉動新投資,使旅游業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將旅游業培育成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提出將昆明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城市的發展目標。進一步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全面釋放中心城市帶動力、輻射力和影響力,全面凸顯旅游產業發展在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為全面助推昆明旅游的國際化轉型,將昆明建設成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國際旅游名城,一是成立了昆明市“188”重點產業領導小組,市委書記程連元任組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喜良任常務副組長。二是每個重點產業建立“一個推進組、一個發展規劃、一套支持政策、一批重點項目、一個考核機制”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對“188”重點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三是成立昆明市“188”重點產業發展旅游業推進組,市人大拉瑪·興高主任任組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旅游業推進組副組長,全市36個委辦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旅游業推進組,全面推進昆明市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步伐。四是建立由昆明市“188”重點產業旅游業推進組組長、副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掛鉤聯系縣(市)區及開發(度假)園區,帶隊督促檢查旅游重大項目落實情況的督導工作機制。一系列的措施,為昆明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和基礎,將全面引領昆明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步伐。
(一)旅游經濟指標實現新突破
2016年,全市共接待游客總數為10113.61萬人次,同比增長46.33%;旅游總收入1073.53億元,同比增長48.39%。全市旅游經濟實現了“十三五”開門紅,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昆明市旅游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
(二)全域旅游發展實現新突破
通過跨度思維、跨界融合、跨境營銷、跨越發展理念,以落實好各級黨政對旅游業發展的要求為抓手,以適應好旅游市場規律的需求為動力,以維護好旅游經營者的合法訴求為目的,以滿足好旅游消費者的合理追求為根本,緊緊圍繞旅游景觀全域優化、旅游服務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蓋、旅游產業全域聯動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的要求,編制昆明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出臺《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建設旅游強市的實施意見》,構建“一心一圈三片五廊五通道”的產業發展大格局,試點推進陽宗海旅游度假區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石林縣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縣,安寧市溫泉街道創建全域旅游示范鎮,呈貢區萬溪沖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社區。
(三)旅游項目投資實現新突破
為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推進昆明國際旅游城市建設步伐,近年來,昆明市高度重視“大項目帶動大發展戰略”,旅游業從 “旅游資源時代”逐步轉向高附加值的“旅游項目建設時代”,拉開了旅游開發的新高潮。2016年,昆明市旅游重大項目68個。2017年一季度,旅游重大項目增加到104個,完成投資61.75億元。投資超億元項目有:七彩云南古滇王國文化旅游名城、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云南鳳龍灣國際旅游生態城。投資結構不僅僅局限于投資開發傳統觀光景區,而更多投資于度假休閑、康體運動、旅游商貿流通等綜合性旅游項目。
(一)實施旅游產品供給側改革行動,促進旅游產品國際化
一是通過改造提升傳統景區,實現景區和社區一體化發展,推進昆明景區轉型升級。深度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實現文旅融合發展,通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培育旅游演藝產品和民族節慶品牌和加快文體旅游項目發展,形成更多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拳頭”產品。
二是加快城市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發,實現城旅互動發展。圍繞市場需求和文化主線,完善綜合配套功能,堅持特色化、差異化、集約化發展方向,打造一批休閑度假型、會展會議型、文化娛樂型、商業旅游型等不同主題的城市旅游業態集聚區,推進旅游城市綜合體開發。啟動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的開發,把度假區培育成為昆明旅游業由觀光向休閑度假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
三是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推動旅游扶貧。以特色旅游村鎮建設,帶動就業和促進群眾脫貧增收為方向,創建一批旅游名村。深入推進旅游與農業融合發展,發展旅游農莊。培育一批國家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鄉村俱樂部、都市農莊、主題民宿等鄉村旅游新業態,規劃開發開心農場、田園采摘、自駕露營、戶外拓展等休閑度假產品,推進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
四是推動新興旅游業態發展,實現“旅游+”深度發展。培育會展商務旅游、文化旅游主題公園、特色工業旅游,創新花旅融合產品,大力發展高鐵旅游、航空旅游、養老養生、醫療健康、虛擬體驗、探險探秘、影視旅游、科普教育、購物旅游等旅游新業態,打造昆明旅游發展新方向。
(二)實施客源市場全域拓展行動,推動品牌營銷國際化
整合國際主流媒體、知名網站,投放一批海外媒體宣傳營銷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推廣昆明城市形象,全面打響昆明旅游品牌,擴大昆明旅游的國際知名度。做熱國內精準營銷,加強國內客源市場影響力,依托滬昆高鐵、云桂高鐵、渝昆高鐵全面開展高鐵營銷宣傳。強化“互聯網+”旅游營銷,提升昆明旅游產品和商品的知名度。
(三)實施旅游公共服務提質行動,促進旅游服務國際化
一是提升旅游交通通達能力。推進以昆明市轄區為基準,放射狀的普通國道、省道建設,形成對外次通道。加強滇中環線高速公路建設,完善便捷暢通的公路交通網。實現高等級公路對重要旅游景點的全覆蓋。加快昆明火車南站和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銜接,同步完善相關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實施旅游景區直通車建設,建立連接全市3A級以上景區的景區直通車網絡,增加旅游觀光巴士線路延伸至周邊主要景區和鄉村旅游點。
二是構建國際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建立覆蓋全域的三級旅游集散服務中心體系和集旅游展示中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投訴中心、旅游數據中心、旅游綜合服務區六大區域的服務功能體系。建立昆明特色的旅游個性化服務體系,構建房車自駕露營地,布局一批旅游休息站,力爭到2020年實現旅游休息站全覆蓋。
三是完善特色旅游廁所。按照“政府補一點、企業拿一點、市場籌一點”的方式,開展廁所革命,到2020年建設300座國家A級旅游廁所,基本解決環滇池旅游圈、旅游景區、生態旅游示范區、旅游干道入廁難問題。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陽宗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石林風景區率先達標。
四是構建友好親和的國際化宜游社會氛圍。加快主城區、旅游交通干道、旅游景區旅游標識系統與國際接軌步伐,優化旅游軟服務,提升國際化服務水平。構建完善的免稅購物體系,營造更加國際化的旅游城市環境。
(四)全面提升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完善質量標準
建立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共享機制。構建立體化服務系統,打造全市旅游服務培訓中心、旅游服務投訴受理平臺、旅游服務質量監控平臺、旅游團隊服務管理系統、旅游服務技能考核系統、旅游服務企業資質認證系統,形成全方位立體防控系統。全面提升一線旅游服務人員的國際化水平。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務標準與規范,出臺昆明市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觀光巴士等的設施與服務標準,規范各類旅游公共服務;開展“旅游公共服務建設示范景區”“旅游公共服務示范咨詢中心”、旅游服務業標準化示范點以及其旅游公共服務標準化示范景區(點)等活動,帶動旅游公共服務主體自律監督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五)實施旅游城市建設行動,打造國際化城市風貌
強化智慧旅游城市建設,采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運作、產業化推進”的模式,建設昆明旅游大數據中心。著力推進智慧旅游示范點建設。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開展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屬地管理、全民參與”的原則,在主要旅游道路交通沿線、重點旅游城鎮、旅游特色村開展旅游環境整治,推動昆明市城鄉面貌和衛生環境有根本性改變。提升城市綜合配套國際化水平,加大旅游公共信息的采集和運用,健全旅游公共產品和設施、推進旅游氣象觀測網建設、完善旅游投訴和旅游救援等公共信息網絡查詢服務,建立旅游誠信信息交流平臺,開展文明旅游引導,加強對旅游企業信用監管。加快特色住宿、餐飲、購物業發展,重點培育扶持一大批精品度假酒店、旅游景區、旅游商品生產和購物、旅游餐飲和旅游娛樂等企業,推動骨干旅游企業品牌化管理、連鎖化經營、人性化服務和特色化發展。打造平安有序的旅游市場秩序,繼續完善和發揮旅游市場監管綜合調度指揮部和指揮中心的職責和作用,在重點旅游熱點地區,設立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加強對旅游市場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