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建偉 中共永仁縣委副書記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第39期中青班學員
突出特色 加快永仁縣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晁建偉 中共永仁縣委副書記
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第39期中青班學員
鄉村旅游業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旅游業緊密結合而產生的新型旅游經濟,是將鄉村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三者融為一體進行開發的一種新的旅游形式。其促進增收的經濟功能、帶動就業的社會功能、傳承農耕文明的文化功能、美化鄉村環境的生態功能、促進村民自治的社會功能,使農家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商品、民房變客房,讓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讓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讓富余的勞動力流動起來,讓傳統文化活躍起來,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新產業新業態,成為打好脫貧攻堅戰、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一是民族文化炫麗多彩。永仁縣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9%,彝族人口占總人口的54.2%,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以彝族文化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中和直苴“賽裝節”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賽裝之源”,是中國最古老的“鄉村T臺”;彝族刺繡風格獨特;火把節、潑水節等民族節日精彩紛呈;民間歌舞特色鮮明、古樸自然。二是旅游資源豐富。永仁縣境內旅游資源景點有203處,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旅游區方山是滇川邊界的佛教圣地,中國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途經驛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菜園子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維的石棺墓遺址、“黌學廟”等歷史悠久,科考價值極高;滇西彝族民居中和夏家大院、夏氏故居建筑風格獨特;永興鄉傣族特色小鎮、中和彝族特色小鎮以及永定鎮、蓮池鄉、宜就鎮現代農業特色小鎮等各具特色。三是區位條件優越。永仁地處滇川交界,是昆明、楚雄、攀枝花“黃金大三角”高等級公路網和滇川大通道交匯點,是云南北進四川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節點。四是農業產業基礎良好。永仁縣“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干濕分明、雨量偏少”的氣候特征,優異的資源稟賦,以晚熟芒果、油橄欖、板栗、核桃、石榴、葡萄等為主的集中連片規模化高原特色農業,為發展鄉村旅游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必須以“特色”吸引人。要以農業生態、農村景觀、農事體驗為特色,推出一批休閑農業園區、農業主題公園、休閑農莊、避暑山莊等休閑農業產品;以古村落、古建筑、古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為依托,整合一批科考旅游產品;以鄉村旅游風景道、游憩小徑、漫游步道和古道等為載體,建設一批線型生態旅游產品;以陽光、森林、中草藥、五禽戲等為吸引物,發展一批陽光康養旅游產品;以拓展運動、漂流親水、戶外營地等為主要元素,打造一批休閑運動產品。
優化鄉村旅游要素結構,在“農、家、樂”三字上做文章。一要立足“農”字,以“旅”促“農”。圍繞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農村風俗做好旅游文章,讓游客在旅游中,增長農業知識,品嘗農家風味,品讀農耕文化,從而滿足回歸自然的心理訴求。二要營造“家”的溫馨。要以農家為單位,向旅客展現農家風貌,大力發展鄉村客棧、民宿等特色化接待設施,讓游客親自體驗采摘果蔬、殺雞宰羊、摸魚捉蝦、烤酒磨面等農事活動,原汁原味感受農家生活,有賓至如歸般切身感受。三要享受“樂”的氛圍。要以充滿鄉土味的娛樂項目吸引游客參與到農村的生活中,體驗農村的快樂,真正實現休閑養生、休閑娛樂、休閑強身、休閑農耕,實現休閑享受,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必須堅持因地制宜。要科學編制好鄉村旅游專項規劃,重點突破,分步實施,整體推進。要創新投融資方式,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資經營機制,加大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法律法規,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凈化旅游市場。要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帶頭人、經營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提升行業的服務水平。要以舉辦七彩云南少數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暨永仁直苴賽裝節為契機,策劃舉辦系列鄉風民俗、農事節會活動,切實做好鄉村旅游產品和線路的宣傳營銷工作,提高永仁縣鄉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