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宇
江蘇省姜堰中學高三(11)班
淺析中學生科技和知識產權教育在離岸孵化創新工作機制中的運用
陳佳宇
江蘇省姜堰中學高三(11)班
在當前創新創業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科技創新條件欠發達地區提出離岸孵化的創新工作機制。文章闡述了在上述地區加強中學階段對學生開展科學和知識產權教育,培養未來創新創業人才,有助于建立起可持續的創新創業堅實基礎,對經濟發展和科技欠發達地區的離岸孵化創新創業機制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培養未來人才的知識產權意識,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可以支撐產業轉型,為創新創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中學生;科技;知識產權;教育;離岸孵化;創新;創業
在我國政府大力提倡創新、創業,開創中國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環境下,中學生和大學生無疑是最重要的需要了解和積極投身科技創新中的一代人。這代人是決定中國的可持續科技創新、趕上和引領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江蘇省泰州市政府在2016年末結合本地區特點提出在全市范圍內推進創新創業離岸孵化工作的構想,作為泰州市的一名即將高中畢業的學生深深感受到,加強中學生科學和知識產權教育將對本地區的創新、創意、創業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1.1 離岸孵化是科研力量薄弱地區開展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離岸孵化就是把項目的孵化環節和后期的產業化環節在空間上進行分離,利用國內國外頂尖的科技創新資源快速孵化孕育出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再將孵化完成的項目轉移至產業化基地進行針對性的加速培養,促進其快速成長,從而盡快帶來經濟效益。目前,項目的孵化基本依賴于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在國內,這些單位均位于大中型城市。對于科研能力薄弱的地區,邀請科研人員在項目孵化基地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工作,共同建立科技創新項目孵化器。這樣的離岸孵化構想,很好地補上了科研力量薄弱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1.2 在中學生中開展科技和知識產權教育的方式方法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目的,結合國情培養推動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實行了很多年,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業任務按照國家教學大綱按部就班進行。早在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知識產權局等單位《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其中就規劃“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建立若干知識產權宣傳教育示范學校。將知識產權內容全面納入國家普法教育和全民科學素養提升工作。”在國家的大政方針指引下,通過適當的方式,在中學生中進行科技和知識產權的普及性教育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具體來講,可以在高中階段的每一學期舉行一次科技普及教育及展覽活動,邀請政府科技部門蒞臨學校給予指導、邀請知識產權專家開展講座、開展小規模的科技知識競賽和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競賽等等,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們的科技和知識產權意識。
1.3 實現江蘇泰州地區科技創新項目離岸孵化的可持續發展
離岸孵化是江蘇省泰州市當前力推的新型招商和科技服務的新模式,目的是積極配合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努力建立創新型經濟、提升經濟的科技含量、全面實施企業的升級和轉型。而江蘇泰州地區的科研力量相對不足,本地的創新活躍度較低。目前主要依靠掛牌科研院所孵化器,與科研院所接洽產學研合作項目。放眼長遠,離岸孵化有助于實現并保持本地區科技創新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泰州地區科技創新的新優勢凸顯其重大意義。泰州地區歷來是文化教育強盛之地,每年為國家培養和輸送大量年輕的優秀學子到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深造。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大學畢業后均在各行各業有所建樹,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歷屆泰州市畢業生以及他們的同事、同學和校友,擁有大量的科技創新創業潛在項目,與他們取得聯系并幫助解決研發、技術轉移和產業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建立健全跟進機制,完全可以實現科技創新在本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每年,大量的優秀中學畢業生進入高等院校,經過幾年的學習后這些學生進入社會各行各業,有些會進入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有些會進入國外名校和科研機構,還有的會進入大型跨國公司或著名的科技公司。其中必然會不斷涌現出優秀的創新和創業者。還有他們的同學、老師和同事,有科研成果、有先進的技術、有好的項目,或許正在考慮創新和創業。采用離岸孵化的創新工作機制,吸引其中優秀人才和他們的創新、創業項目,到泰州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也能吸引其他各類人才和項目為泰州的發展做貢獻,或者為泰州的發展服務。由此可見,在中學階段開展科技和知識產權教育,提前謀劃,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對離岸孵化和創新、創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具體重要意義。
科技創新項目的離岸孵化,終究還是瞄準其產業化,由此而帶動地區經濟的長效發展。在經濟社會雙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推行制度改革積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確保企業在經濟發展的大形勢下穩步前行。這樣就必須首先保護好企業的創新成果,創新成果即是企業未來的經濟成果。而且企業的生存之本就在于企業的競爭能力。科技和自主知識產權無疑是體現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識與工具,保持企業對市場同類企業和產品的相對優勢,幫助企業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2.1 科技創新型公司的專利戰略科技創新型企業最具價值的資產不是聲勢浩大的巨額融資,不是實力雄厚的合伙團隊,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而是知識產權。對于科技創新型公司,確切地說,就是專利。離岸孵化的創新工作能否獲得最大可能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在于企業是否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專利戰略。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通過相關的法律法規來有效的保護自己,搶得足夠的市場份額而贏取商業利益。一個好的專利戰略需要考慮整個專利市場,分析競爭對手的狀況,合理投入,并根據公司的整體戰略和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整。
2.2 知識產權護航科技創新型新經濟體的正常運行
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和創業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僅能夠有效地保護創新行為不受侵害,而且還能帶來豐厚的利潤,有效彌補傳統市場手段的失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完善知識產權法治環境為主要目標,增強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知識產權的能力,支撐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而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為科技創新型經濟保駕護航。特別是在重點領域加強知識產權的行政執法。積極開展專項行動加大對民生、重大項目和優勢產業等領域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地保護了創新型新經濟體的利益。
當前,我們國家正處于新舊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傳統的發展動力不僅逐漸衰減,而且依靠資源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全面需要,加快新經濟的培育迫在眉睫。營造良好的創新和創業氛圍,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切實提高全民的科技創新能力,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轉型、轉變從而實現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強化人們的知識產權意識是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的重要內容,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真正保護好創新者的合理利益,才能夠從根本上調動創新創業者的積極性,從而推動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活動廣泛開展。
在中學生中加強科技和知識產權教育,普及專利基礎知識,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長期的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知識產權及其專利保護意識必將會越來越強。
知識產權能夠有效保護科技創新的成果和創業者的利益,提前給離岸孵化的創新、創業項目申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解決創新、創業者的后顧之憂,為項目孵化的后續過程提供周到和細致的科技和知識產權服務,無疑將會大大促進創新型經濟的發展。
科技和知識產權領域的服務能夠有效整合國內外各類資源,在中學生中開展知識產權教育,培養未來的知識產權和專利人才,為創新、創業者服務,幫助創新、創業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爭取得到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業專家的技術支持,為新產品研發以及項目落地后的成長持續提供優質服務,有利于保證本地區科技創新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知識產權局等單位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性到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4]64號,2014.12
[2]約翰.帕夫雷.知識產權戰略[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1):1-5
[3]馬天旗.專利布局[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6(1):22-26